阅古籍-免费在线古籍阅读平台

  1. 1红楼梦
  2. 2三国演义
  3. 3水浒传
  4. 4西游记
  5. 5后红楼梦

完本推荐

文学频道

新中国未来记

新中国未来记
作者:梁启超 分类:短篇小说 字数:5.82万字+ 进度:连载中 总点击:10354

政治小说,五回,未完。梁启超著。初载《新小说》第一、二、三、七号,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十月至二十九年(1903)七月出版。后收入1936年出版的《饮冰室合集》,仅有前四回。虚构1962年举国同庆维新五十年大祝典之际,全国教育会长、文学大博士孔弘道登台演说中国近六十年史,勾勒《新中国未来记》蓝图,将维新事业归功于宪政党创立。由此回溯,叙述光绪壬寅年(1902)宪政党创始人黄克强、李去病赴欧求新学回国后,耳闻目睹外则列强侵凌,内则政治腐败,乃“发表政见,商榷国事”。后黄、李在归家奔丧途中,船阻香港,见外国水兵凌辱华人,便怒冲上去。故事就此中断,作者后终未续。“本书完全是反映当时维新派的政治主张之作”(《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一卷叙例》),艺术表现上“似说部非说部,似稗史非稗史,似论著非论著,不知成何种文体”(《新中国未来记·绪言》),但作为我国第一部政治小说,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关于小说理论的主张。初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连载于《新小说》。另有民国五年(1916)商务印书馆《小说零简》本、民国十四年中华书局《乙丑重编饮冰室文集》本(均四回)。五回通行本有1960年中华书局《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一卷》本、1984年台北广雅出版有限公司《晚清小说大系》本。

  •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外国名著 简·爱

    184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这部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反映了夏洛蒂不幸的童年、少年和苦难的人生遭遇。小说讲述了一个贫民女子的故事:主人公简·爱父母双亡,被有钱的舅舅收养,受到舅母和表兄的虐待,后被送到慈善学校度过悲惨的生活,毕业后到桑菲尔德做了罗彻斯特的家庭教师。其间,与罗彻斯特思想上产生共鸣而相爱。结婚前夕,简发现罗彻斯特已有一个患精神病的妻子,她毅然出走,四处流浪,在饥寒交迫中被里弗斯牧师兄妹收留。后发现里弗斯兄妹原是她的近亲,而她的叔叔死后曾留给她一笔遗产,简心中怀念着罗彻斯特,拒绝了牧师的求婚。当简·爱再回到桑菲尔德时,发现罗彻斯特的妻子放火烧掉了庄园并死于火中,而罗彻斯特为救妻子双目失明。小说以简·爱同经济破产、身体伤残的罗彻斯特结婚而结束。

  • 人间失格

    太宰治 外国名著 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人间失格》以“我”看到叶藏的三张照片后的感想开头,中间是叶藏的三篇手记,而三篇手记与照片对应,分别介绍了叶藏幼年、青年和壮年时代的经历,描述了叶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丧失为人资格的道路的。 作品中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可耻的一生”。在发表该作品的同年,太宰治自杀身亡。

  • 天才

    德莱塞 外国名著 天才

    德莱塞作于1915年。主人公威特拉青年时代追求现实主义艺术,在画布上描绘了城市贫民区的景象、饥饿的人们和衣衫褴褛的儿童形象,但这些很快就不“时髦”了。他为了狭隘的个人利益,把自己的优秀作品低价出售,放荡形骸而养成好色恶癖,家庭也遭到不幸,在创作上和精神上都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作品通过“天才”艺术家威特拉逐步成为资本家所豢养的匠人的事实,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对天才的扼杀。小说出版后遭到围攻,被法院宣布为“诲淫之书”而禁止发行,直到1923年才得以再版。这是作家自己最满意的一部长篇小说。

  • 惊婚记

    司各特 外国名著 惊婚记

    《惊婚记》是司各特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小说出版于一八二三年,不但受到英国读者的喜爱,还在欧洲掀起了一股司各特热,尤其在法国引起的反响之热烈超过了司各特以前的所有作品。故事主要情节是:昆丁爱上了一位为逃婚到法王宫廷避难的贵族少女,国王和少女的保护人勃艮第公爵为夺取对少女财产的控制权进行了种种明争暗斗;昆丁也卷进了这场斗争,但他终于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避开了国王设下的一道道陷附,救出了少女,并且获得了她的爱情。

排行榜

  1. 1

    痴婆子传

    痴婆子传
    作者:芙蓉主人 类别:古典名著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倒叙法,由70岁白发脱齿,但却风韵犹存的老妪上官阿娜,叙说一生经历的风流韵事。阿娜出生在一个严守儒教的家庭,自幼受到性压抑。因七八岁时吟咏“不从雪后争娇态,还向月中含丽情”诗句,被父责骂“他日必为不端妇”。至十二三岁时,春心萌动。于是偷读《诗经》,但不解“男女相悦之辞”,便向善弄风情的北邻少妇求问,少妇实告她男女交合之乐。自此阿娜不可耐,跃跃欲试。先与表弟共寝行欢,后挑逗家仆子俊于夜暮在曲廊作乐。不久,阿娜出嫁为人妻,先后又与年轻奴仆、家仆、和尚,以及公公、小叔子、妹婿、戏旦等乱伦和偷情。年轻的阿娜,已与13个男子贪享了肉欲。39岁时,痴婆子又与私塾先生谷德音纵情泄欲,终被其夫察知,遭毒打后遣送母家。小说结尾是痴婆子的忏悔。

  2. 2

    姑妄言

    姑妄言
    作者:曹去晶 类别:古典名著

    辽东人曹去晶创作于清代雍正初年的长篇章回小说,但从未见于文献记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其残抄本在上海一露鸿爪。六十年代,全抄本在前苏联被发现,但国内学者尚无法看到。九十年代《姑妄言》全刊本在台湾面世,一面世即引起学界轰动。《姑妄言》形式独特,内容丰富详赡、包罗万象,对于研究中国古文学史、文化史、民俗史乃至经济史等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中国本土未见记载、在域外沉睡了一百五十年的《姑妄言》的发现与出版,是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中俄学术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此书绝对可称是传统情色小说的集大成者, 该书中色情描写占用了相当大的篇幅。该书无论在内容上、或思想上,都已远远超过中国文学史上任何版本之艳情小说,即使在今日,我们仍可称其“空前绝后”,实堪为中国文学之异色瑰宝。

  3. 3

    红楼春梦

    红楼春梦
    作者:佚名 类别:古典名著

    《红楼春梦》是中国十大禁书之一,清·嘉庆年间禁。 遭禁原因:格调低下、色情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

  4. 4

    玉闺红

    玉闺红
    作者:东鲁落落平生 类别:短篇小说

    《玉闺红》为明末崇祯间刊行之小说,流传未广,知者绝少.《玉闺红》反映明末北京下层社会之窑子情况,怵目惊心,其性虐待之描述,亦为明清艳情小说所仅见。此书明显受《金瓶梅》之影响,取书中主要角色名字中之一字合为书名。叙明代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横擅权,监察御史李世年刚直不阿,将魏阉罪状一一列出,冒死上奏,被害死狱中。夫人沈氏闻知,一头撞死。女儿李闺贞,只得与丫环红玉仓皇从府中逃出,不想遇到原来的差役吴来子,受其诓骗,沦为土娼,历尽苦难。后红玉入金尚书府中;闺贞被舅父救出牢笼,与尚书公子金玉文订终身;后吴来子身死花下,魏忠贤密谋篡逆,被参受戮。

  5. 5

    浪史奇观

    浪史奇观
    作者:风月轩又玄子 类别:古典名著

    明代长篇色情小说。又名《浪史》、《巧姻缘》、《梅梦缘》,作者署名“风月轩又玄子著”,其姓名不可考。现存有啸风轩本与日本抄本。小说凡40回。可钱塘秀才梅素先的一生风流韵事。

  6. 6

    美妇人

    美妇人
    作者:佚名 类别:短篇小说

    从前有个少年,姓令狐,名韩樾。家里虽然是做生意的,长得却是眉清目秀,平时也有学人吟诗作词,对弹琴更是有一手。这天他到了京城来游玩,骑着一匹骏马,不知不觉的已到了郊外。

  7. 7

    两肉缘

    两肉缘
    作者:佚名 类别:短篇小说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四卷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现仅存清写刻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印清写刻本。

  8. 8

    如意君传

    如意君传
    作者:徐昌龄 类别:古典名著

    《如意君传》为现存的明朝第一部艳情小说。明代文言不足万字中篇小说。主要写武则天与僧怀义、御医沈怀谬、张易之、张昌宗等淫乱事,重点写武则天晚年与薛敖曹淫乱。敖曹忠于唐室,劝则天召回李显,李显即位后德敖曹,而敖曹出宫不知所终,或谓仙去云云。 该小说为唐代的传奇小说作品。

  9. 9

    株林野史

    株林野史
    作者:佚名 类别:短篇小说

    《株林野史》是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又名《株林镜》,四卷十六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年间。题“痴道人编辑”,作者姓名、生平不详。此书清嘉庆十五年伯依保奏禁,道光二十四年的《劝毁淫书征信录》及同治七年丁日昌禁书目均著录,推断当著于乾隆年间。今存上海小说社排印本。书叙春秋时代郑穆公女素娥,生得玉骨冰肌,花容月貌,十五岁时梦与浪游神通,学得采战之法,又与其兄子密偷奸,后嫁陈国司马夏御叔,称夏姬,生一子,名征舒。御叔与之欢会无度,不久身亡。

  10. 10

    浓情快史

    浓情快史
    作者:佚名 类别:古典名著

    又名《媚娘艳史》,中国古代禁书之一。《浓情快史》讲述了世情中的一个女人武则天放荡而又充满欲望的故事。该书约成书于清朝,原题《新镌浓情快史》,署嘉禾餐花主人编次。因为书中有男女情爱内容的描写,有违封建礼教,在清代一度遭禁。

查看更多

经部频道

唐百家诗选

唐百家诗选
作者:王安石 分类:诗类 字数:10.42万字+ 进度:连载中 总点击:313

《唐百家诗选》是一部别具特色的唐诗选集。 此选集收录众多唐代诗人作品,所选“百家”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人,为读者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唐诗世界。从初唐的清新变革,到盛唐的雄浑壮阔,再到晚唐的细腻婉转,都能在其中寻得踪迹。它既包含李白、杜甫等大家的经典篇章,展现出唐诗的巅峰气象;也有诸多中小诗人的佳作,让那些不那么广为人知却独具魅力的诗作得以流传。通过这些作品,能看到唐代社会生活的全景图,既有盛世的繁荣昌盛、百姓的安居乐业,也有乱世的民生疾苦、士子的悲愤无奈。 其选诗标准并非局限于名气大小,而是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价值与特色,为后世研究唐诗发展脉络、诗歌风格演变以及唐代社会风貌提供了重要资料。这部选集犹如一座宝库,珍藏着唐诗的璀璨明珠,让后人能穿越时空,领略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脉搏,在品鉴经典中汲取无尽的文学养分。

  • 梅花诗

    邵雍 易类 梅花诗

    《梅花诗》又名《邵雍谶语》、《梅花易数之梅花诗》,是北宋时期易学家、道士邵雍所作的十首预言诗。因预言诗中有“数点梅花天地春”一句,所以称为《梅花诗》

  • 陸氏易解

    邵雍 易类 陸氏易解

    《陆氏易解》即三国时期吴国学者陆绩所著的《周易注》(又称《易注》《周易述》),是汉魏时期重要的易学著作之一。其书久已散佚,现存版本多为后世辑本,其中以明代姚士粦从《盐邑志林》中辑录的本子较受关注,共收录一百五十条,大致可窥见陆绩易学思想的梗概。

  • 周易集解

    李鼎祚 易类 周易集解

    《周易集解》是唐代学者李鼎祚编撰的一部重要易学著作,堪称汉魏至隋唐时期象数派易学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研究古代易学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

  • 读书正音

    吴震方 小学类 读书正音

    暂无

排行榜

  1. 1

    阳宅十书

    阳宅十书
    作者:王君荣 类别:易类

    《阳宅十书》是明代万历年间由王君荣编著而成。该书是明代一部专论住宅堪舆的典范之作,精选了当时最盛行的堪舆学术著述,将其汇总而成。该书内容丰富,搜罗广泛,针对性强,以条目形式逐项介绍阐述。既有阳宅理论,如福元法、大游年法、东西宅四宅法,以及卦例、星命等的具体介绍,又涉及到阳宅营建元素的方方面面,可谓驳杂而全面。与其它阳宅理论及应用的著述比较,该书突出的优点是以图示形,重点介绍了宅内形和宅外形的各种吉凶情况,可谓一目了然,也将阳宅风水原理应用作了一种普及。

  2. 2

    大戴礼记

    大戴礼记
    作者:戴德 类别:小学类

    《大戴礼记》,亦名《大戴礼》、《大戴记》。前人据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序》所引郑玄《六艺论》“戴德传《记》八十五篇,则《大戴礼》是也”之语,多谓其书成于西汉末礼学家戴德(世称大戴)之手。

  3. 3

    毛诗

    毛诗
    作者:毛亨 类别:小学类

    毛诗,指战国末年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也就是流行于世的《诗经》。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毛诗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绍本篇内容、意旨等。而全书第一篇《关雎》下,除有小序外,另有一篇总序,称为《诗大序》,是古代中国诗论的第一篇专著。

  4. 4

    岑参诗选

    岑参诗选
    作者:岑参 类别:诗类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岑参殁后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8卷,是为岑诗编集之始。到宋代,演变为8卷、7卷、10卷三种刊本。宋刊10卷本今不传。通行的《四部丛刊》影印7卷本,似由宋刊7卷本演变而来;而《全唐诗》4卷本,则似由宋刊8卷本演变而来。今人陈铁民、侯忠义参校过多种版本,作《岑参集校注》。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

  5. 5

    四柱预测学入门

    四柱预测学入门
    作者:邵伟华 类别:易类

    邵伟华,湖北鄂州市人。是宋朝著名的哲学家邵雍的后人。出生于1936年12月,中国著名的命理及易学专家。祖籍湖北鄂州,幼年在湖北咸宁成长,青中年落户西安,老年定居深圳。代表作有《周易与预测学》、《周易预测例题解》、《四柱预测学》、《周易预测学讲义》《流年运程》

  6. 6

    尔雅

    尔雅
    作者:佚名 类别:小学类

    此书是辞书之祖,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它不仅是辞书之祖,还是中国古代的典籍——经,《十三经》的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7. 7

    梅花诗

    梅花诗
    作者:邵雍 类别:易类

    《梅花诗》又名《邵雍谶语》、《梅花易数之梅花诗》,是北宋时期易学家、道士邵雍所作的十首预言诗。因预言诗中有“数点梅花天地春”一句,所以称为《梅花诗》

  8. 8

    周易集解

    周易集解
    作者:李鼎祚 类别:易类

    《周易集解》是唐代学者李鼎祚编撰的一部重要易学著作,堪称汉魏至隋唐时期象数派易学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研究古代易学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

  9. 9

    周易译注

    周易译注
    作者:黄寿祺 类别:易类

    《周易译注》为《十三经译注丛书》之一种,将《周易》全文译成现代汉语,并加以详细的注释、解说,对《周易》的历史、读易的方法,每爻爻辞内在含水量义等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作了介绍,贯穿了作者多年来研究《周易》的见解。

  10. 10

    中庸

    中庸
    作者:子思 类别:四书类

    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将“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查看更多

史部频道

后汉纪校注

后汉纪校注
作者:袁宏 分类:编年类 字数:18.51万字+ 进度:已完结 总点击:8414

《后汉纪》是记载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历史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三十卷,作者是东晋的袁宏。袁宏字彦伯,曾在安西将军谢尚属下做参议军事,后来升任大司马桓温府的记室,又曾做东阳太守。他很擅长写文章,著作有《竹林名士传》等。 书中所记内容开始于淮阳王刘玄更始元年(公元23年),止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写此书前,当时已经有《东观汉记》和谢承、司马彪等人的史书面世。但袁宏觉得这些书编撰庞杂,所载史实也不一致,出入较多。袁宏在参考各家著作的基础上,又参照《汉山阳公载记》、《汉灵献起居注》、《汉名臣奏》,以及各郡的相关史料,前后用了四年功夫,终于写成了《后汉纪》。后来,他看到张写的《后汉纪》中记载的东汉历史比较详细,又参考着进行了补充。 袁宏的著作并不是简单的参考前人的著作,然后进行编辑。他下了很大的功夫来搜集整理史料,内容丰富,语言简略明了,是现在东汉史研究者必不可少的参考史料,其历史价值也很高。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四部丛刊》本。

  • 中华民国史事日志

    郭廷以 编年类 中华民国史事日志

    《中华民国史事日志》,作者郭廷以。是书篇帙浩繁,作为研究中华民国史的工具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错误颇多,诚如编著者生前所云:“惟仍须修正”。

  •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黄以周 编年类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南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一部记载北宋九朝史事的编年体史书,史料价值极高。该书原有九百八十卷,因卷帙庞大,传写刊刻不易,自元以后,世鲜传本。至清代,传钞本仅剩一百零八卷。今本五百二十卷,乃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李焘 编年类 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述详赡,史料丰富,史料价值极高,为研究辽﹑宋﹑西夏等史的基本史籍之一。焘于正史﹑实录﹑政书之外,凡家录﹑野记,广徵博采,校其同异,订其疑误,考证详慎,多有依据。

  • 南岳小录

    李冲昭 地理类 南岳小录

    《南岳小录》道士李冲昭撰。卷首有自序,称“弱年悟道,近岁依师。洎临岳门,频访灵迹

排行榜

  1. 1

    三国志

    三国志
    作者:陈寿 类别:正史类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陈寿曾任职于蜀汉,蜀汉覆亡之后,被征入洛阳,在西晋也担任了著作郎的职务。《三国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作品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2. 2

    古本竹书纪年(附译文)

    古本竹书纪年(附译文)
    作者:佚名 类别:编年类

    竹书纪年,相传是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述其记载与传统正史记载多有不同,但是与甲骨文、青铜铭文的记载相类,更具有可信性,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史料。 自晋代出土以来,竹书纪年原本竹简已经亡佚,而晋人所作的初释本、考正本也散佚,宋明时期有今本竹书纪年,但是经过清代学者考究,证明是伪书。清代朱右曾、王国维、范祥雍三人先后辑录竹书纪年,得到古本竹书纪年。而1981年,方诗铭、王修龄等人在这个基础上,加以考证,编成《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是较为精细的本子。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亦称《汲冢纪年》,于西晋咸宁五年(279年)被盗墓者不准(Fǒu Biāo)所发现的编年体史书。当时被埋藏于魏安釐王(一说应为魏襄王)的墓里。《竹书纪年》记录了从夏朝到魏襄王(一说应为魏哀王)之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秦简、《系年》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说:“《竹书纪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问题上有其特殊意义,正在于它是现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学的系统。”

  3. 3

    赤雅

    赤雅
    作者:邝露 类别:地理类

    《赤雅》是明代邝露编著的民间文学作品。三卷。作者南海人,以迕邑令走粤西,为傜女云亸娘之客,因悉其山川风土仪物,撰为此书。半系亲身经历,半亦取自古人笔乘。中如“猺人祀典”、“祸斗”、“木客”、“短狐”等条,均有神话传说。

  4. 4

    丹阳记

    丹阳记
    作者:山谦之 类别:地理类

    《丹阳记》,南朝地志。宋山谦之纂。南京自东吴建都,其名已著。当时有无专门记述,已无从考证。而今能够考见最早的南京方志,则是南朝刘宋时山谦之编纂的《丹阳记》。书中所称的丹阳,指的是当时的丹阳郡。刘宋时丹阳郡辖九县,大多属今南京市地域

  5. 5

    南史

    南史
    作者:李延寿 类别:正史类

    《南史》是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南史》没有采取编年体,而是把南朝各史的纪传汇合起来,删烦就简,以便阅读。列传中不同朝代的父子祖孙,以家族为单位合为一卷,对于了解门阀制度盛行的南北朝社会,有一定的方便。对各朝正史以删节为主,但有应删而未删的,如宋、齐、梁、陈四朝受禅前后的九锡文和告天之词等官样文章;有过求简练以致混乱不确切的,如把都督某某几州诸军事、某州刺史的官衔,一律省成某某州刺史加都督;也有由于对原书史文未能很好领会而把重要字句删去的。 《南史》中也有沈约《宋书》、萧子显《南齐书》等书中所未载的材料。虽然细微琐事较多,而且杂以神怪迷信,但也不乏有意义的史料。《宋书》未立文学传,《南史》以因袭为主,因而文学传不包括宋而从南齐丘灵鞠开始。这说明李延寿撰写《南史》《北史》的体制是汇集正史的纪传,因而拘泥于原书,没有达到李大师横则沟通南北,纵则贯串几代,综合成为新著的意图。《新唐书》李延寿传的评语说,“其书颇有条理,删落酿辞,过本书远甚”,是不恰当的。 文字简明 《南史》文字简明,事增文省,在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不足处在于作者突出门阀士族地位,过多采用家传形式。例如将不同朝代的一族一姓人物不分年代,集中于一篇中叙述,实际成为大族族谱。 以王、谢等大家为主,《列传》多附传,附传的人物多属家族成员,例如《南史·袁湛传》附传人物达12人,《北史·陆俟传》附传多至20人,前后相去百余年,乃至于有大量的神怪迷信,王鸣盛批此甚谬妄。《南史》《北史》中,某些传文亦有重复现象。

  6. 6

    北游录

    北游录
    作者:谈迁 类别:地理类

    《北游录》是“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中的一种,作者谈迁是我国17世纪的爱国历史家,《北游录》是记述他1653年到1656年去北京期间的经历见闻,和他写的一些诗文。《北游录》共九卷,内纪程、纪邮、纪泳、纪闻各二卷、纪文一卷。

  7. 7

    三姓山川纪

    三姓山川纪
    作者:祁寯藻 类别:地理类

    《三姓山川纪》是清代祁寯藻编著的一部山川纪,一卷,稿本。本书一卷,主要记述今黑龙江省伊兰县方园千里地区内的山脉、河流形势。

  8. 8

    吴中水利书

    吴中水利书
    作者:单锷 类别:地理类

    《吴中水利书》是宋代单锷撰写的水利著作,书共一卷。单锷关心太湖地区的水利,经常来往于苏、常、湖之间,调查太湖周围的水系源流,历30余年将其调查的研究结果著此为书。

  9. 9

    资治通鉴(附译文)

    资治通鉴(附译文)
    作者:司马光 类别:编年类

    此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10. 10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
    作者:魏源 类别:地理类

    《海国图志》作者魏源,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

查看更多

子部频道

华严略疏

华严略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字数:1.54万字+ 进度:已完结 总点击:8404

佛典章疏。作者不详。原著卷数不详。前者首残尾存,尾题:《华严略疏卷第一》,有题记:“比丘法渊供养流通。”卷中有朱笔校改字。后者首尾俱全,首题:《华严略疏卷第三》;尾题:《略疏卷第三》。有题记:“渊许”。两件笔迹相同,题记相关,原属同一部疏,当无疑。此疏书法简古,形态同南北朝写本。题记不避唐高祖李渊之讳;北辰53文内又有“卢舍那者,周名清净圆满智”,故此疏的撰写年代应在北周明帝建国(557)起至武帝建德三年(574)废佛前。关于本疏的作者,《新编诸宗教藏总录》、《东域传灯目录》、《诸宗章疏录》等经录均载有:《华严略疏》,四卷,北齐邺下大觉寺慧光撰。《续高僧传》卷二十一《慧光传》亦称慧光曾撰《华严经疏》,“疏其奥旨而弘演导”。据现存诸《华严经》之章疏对古来诸疏之科判的介绍,唯有慧光疏之科判与此《略疏》相符,故有人认为本疏系慧光所撰。但《略疏》与署名为“大觉寺沙门惠(慧)光述”的日本宽文时代古抄《花严经义记》卷第一(载《大正藏》第八十五卷)完全不类,且慧光是北齐僧人,年代略早。故也有研究者认为《略疏》或为北周著名地论师云华寺释僧猛所撰。此疏所注释者为《晋译华严经》,卷一疏铨《世间净眼品第一》(首残)至《贤首品第八》;卷三疏铨《十地品第二十二》。其疏释依《十地经论》为证,释义颇精,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略疏》在敦煌发现后,日本《大正藏》将S.2694收入第八十五卷;周叔迦在《现代佛学》1960年8期发表北辰53的录文及跋,于录文中对原文错误多有补正,在跋中对此疏之内容、科判、作者多所研究。

  • 本草纲目拾遗

    赵学敏 医家类 本草纲目拾遗

    古代中医药学著作,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编著,成书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时距《本草纲目》刊行已近两百年。其书以拾《本草纲目》之遗为目的,共十卷,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有716种,包含了不少民间药材,如冬虫夏草、鸦胆子、太子参等,以及一些外来药品,如金鸡纳(喹啉)、日精油、香草、臭草等。本书除补《纲目》之遗以外,又对《纲目》所载药物备而不详的,加以补充,错误处给予订正。本书对研究《本草纲目》与明代以来药物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作为清代最重要的本草著作,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重视。

  • 田家五行

    娄元礼 农家类 田家五行

    《田家五行》这本书是作者入吴之后所作,所以书中所述都是吴中的情形。书分上、中、下三卷,每卷分为若干类。上卷自“正月类”至“十二月类”,每月都按日序记载占候;中卷是天文、地理、草木、鸟兽、鳞鱼等类,大部属于物候性质;下卷是三旬、六甲、气候、涓吉、祥符等类。

  • 牛羊日历

    刘轲 农家类 牛羊日历

    唐刘轲撰。一卷。牛指牛僧孺,羊指杨虞卿、杨汉公。记述牛杨朋党事。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

  • 泰西水法

    熊三拔 农家类  泰西水法

    《泰西水法》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和意大利耶稣教会士熊三拔合作译著的、介绍西方先进水利技术的专著。成书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共6卷。

排行榜

  1. 1

    洞玄子(附译文)

    洞玄子(附译文)
    作者:佚名 类别:医家类

    《洞玄子》的作者真实姓名和生平年代很难查考,一说洞玄子为唐代道家张鼎之号,其他来源均无从考证。 此书从丹波康赖的《医心方》中籍出,首尾连贯,似为完帙。洞玄子自言曰:“至于玄女之法,传之万古,都具陈其梗概,仍未尽其机微。余每览其条,思补其阙,综习旧仪,纂此新经。”由此可知此书是综合古代房中著作,补缺阐微的,其内容出入于《隋志》、《唐志》所载《素女经》、《玉房秘诀》之间,语言多似元朝人绮语,则可大致推知此书乃唐人所作。 该书十分强调房中气功导引,认为房室之事要循天地之法,遵阴阳之理,方可养性延龄。

  2. 2

    地藏经

    地藏经
    作者:释迦牟尼 类别:佛教类

    《地藏菩萨本愿经》(梵文:Kṣitigarbha-bodhisattva-pūrva-praṇidhāna Sūtra,藏文: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ས་ཡི་སྙིང་པོའི་རྩ་བའི་སྨོན་ལམ་གྱི་མདོ་ཞེས་བྱ་བ་བཞུགས་སོ།།),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简称《地藏经》,大乘佛教典,是释迦牟尼佛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之宏大愿望的经典。明朝莲池祩宏大师,为本经所作的题跋中,称此经由唐代实叉难陀译,而当时明朝流通本,译者多半题为法灯、法炬,此二人的生平及时代皆已不可考。目前的流通本,题为唐朝实叉难陀所译,明朝时则题为法灯、法炬所译,实际上的译者及译出年代不详。

  3. 3

    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
    作者:惠能 类别:佛教类

    《六祖坛经》,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释门正统》卷八《义天传》有“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皆被焚”等语,似宋辽时期此书已入经录。现有明清诸藏本、房山石经本及流通本等。1976年日本影印《六祖坛经诸本集成》,汇集各种版本《坛经》十一种。

  4. 4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作者:黄元御 类别:医家类

    《四圣心源》是清·黄元御撰写于1753年的医书,又名《医圣心源》。作者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本书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气解;卷三脉法解;卷四劳伤解;卷五至卷七杂病解;卷八七窍解;卷九疮疡解;卷十妇人解。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

  5. 5

    楞严经

    楞严经
    作者:般剌密谛 类别:佛教类

    《楞严经》全经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共10卷。据传由般剌密谛在唐朝时传到中国,经怀迪证义,房融笔受,译成汉文。在北宋之后,楞严经逐渐被重视,至明朝与清朝后,《楞严经》地位更见上升。但因《楞严经》梵文原文本未传,在唐朝出现时没被列入正式的译经目录,译出与传述记载皆不清楚,自唐代开始,就有认为是在中国写出的说法,对于它的真假,出现非常久远的争议。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楞严经包括:序分、三番破识、十番显见、剖妄出真、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审除细惑、从根解结、二十五圣圆通章、四种清净明诲、楞严神咒、十二类生、历位修证、七趣、五十阴魔。

  6. 6

    瑜伽论手记

    瑜伽论手记
    作者:法成 类别:佛教类

    又名《瑜伽师地论随听疏》、《瑜伽师地论手记》。佛典注疏。唐法成述。原著卷数不详。此疏是唐大中年间国三藏法师法成在敦煌向众僧开讲《瑜伽师地论》时的记录。听讲及笔录者有智慧山、一真、恒安、明照、洪真、谈迅、福慧、智校、索季和、法镜、法海等多人。因记录者的不同,诸本文字亦略有差异。法成是当时活动于西藏、敦煌的高僧,精通汉、藏两种语言,有著译多种。他讲解《瑜伽师地论》时除了利用汉译经论外还往往参考藏译本,因此,此疏对研究汉藏两地佛教交流、法成的思想、吐蕃统治时期及张议潮光复初年的佛教状况均有重要意义。历代大藏经未收,日本《大正藏》将S.463收入第八十五卷。内容系谈迅、福慧所记《瑜伽师地论》第三十一卷至第三十四卷之注疏。其后日本上山大峻对此有专题研究,对诸本进行整理。《随听疏》之有题记者约五十号左右,大抵为听学或抄写题记。据题记,法成开讲的地点为敦煌开元寺与龙兴寺,时间约为大中十年至十三年(856—859)。北菜25题记:“大中十二年八月二日,尚书大军发,讨番开路,四日上碛。”日本书道博物馆藏本题记:“大唐大中十三年(859)己卯岁正月二十六日,沙州龙兴寺僧明照就贺跋堂,奉为皇帝陛下,宝位遐长;次为当道节度,愿无灾障。早开河路,得对圣颜。及法界苍生,同沾斯福。随听写毕。”对研究归义军初期敦煌与吐蕃、唐王朝的关系,均有重要价值。

  7. 7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作者:佚名 类别:医家类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这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8. 8

    野老书

    野老书
    作者:佚名 类别:农家类

    《野老书》已佚,作者无名氏。《汉志农家》收录《野老》十七篇,《隋》、《唐志》皆不收录。

  9. 9

    麻衣相法

    麻衣相法
    作者:麻衣道者 类别:术数类

    《麻衣相法》全称《麻衣相法全编》,传说是宋初大相术家陈搏的师傅麻衣道者所作。宋以后的相书很多,如《柳庄相法》、《相法全编》、《水镜集》、《相理衡真》等等,不计其数,但影响最大的还是《麻衣相法》。人的面部就好像一个高深莫测的密码集成版,上面注明了一个人一生的富贵荣辱,每个部位例如头发、额头、眼眉、眼睛、鼻子、嘴、下颚等等,虽然是遗传了父母的因子,但这一切一切就像一个没经解码的资料库,如果对相命术有所研究就可以通过这种种的数据解开未来之路。

  10. 10

    巾箱秘术

    巾箱秘术
    作者:佚名 类别:术数类

    《巾箱秘术》是一部流传于民间的古籍命理学口决书,推算命局贫贱富贵用。其论命法是以口诀的形式“字碰字”来断吉凶的,直观简洁。 巾箱秘术是历代命师经验心悟的结晶,为李君所整理,直观简洁,铁口直断。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分为十个分部,每个分部按日干支的组合分为六个日柱,各日柱生于十二个月以口诀“字碰字”形式来断吉凶。

查看更多

集部频道

朝鲜赋

朝鲜赋
作者:董越 分类:楚辞总集类 字数:1.24万字+ 进度:已完结 总点击:10281

明董越撰。弘治元年,董越奉命出使朝鲜,通过在朝鲜的见闻,做了这篇赋,又用谢灵运《山居赋》例,自己为《朝鲜赋》作注。

  • 焚书

    李贽 别集类 焚书

    《焚书》,哲学、文学性著作,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贽著。李贽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64岁高龄时著成此书。《焚书》又称《李氏焚书》,6卷。他死后由门人汪本轲编辑成集、刻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的《续焚书》,5卷。两书收录了这位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生前所写的书信、杂著、史评、诗文、读史短文等,表明了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是我们研究李贽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

  • 续焚书

    李贽 别集类 续焚书

    明代晚期,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艰难生长的资本主义萌芽遭受腐败政治与封建经济的摧残,发展极其缓慢。在历史的发展面临重大抉择的关头,地主阶级内部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在政治上、思想上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因循守旧反对改革的传统思想孔孟之道、程朱理学等遭到了猛烈的冲击。被封建卫道士们视为"狂人"的"异端"思想家李贽,就是抨击时局,揭露假道学和封建礼教的勇敢斗士。

  • 新史学

    梁启超 别集类 新史学

    是梁启超所撰的一篇长文,它是资产阶级史学家批判传统史学,试图建立新的史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标志。

  • 茶联集锦

    周作人 词曲类 茶联集锦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长期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堪称人类文化的瑰宝。其特点是字数相同,对仗均衡,节奏相称,平仄协调。茶联是对联宝库中的一枝鲜花。它运用对联的文学特征,以茶事为题材,按照对联特点拟写而成。可被广泛应用于茶叶店、茶馆、茶庄、茶座、茶艺、茶居、茶亭、茶汤、茶人之家等,内容广泛、意味深长,雅俗共赏,既可宣传茶叶功效,又能给人带来联想,增加品茗情趣。现将所集茶联选登部分,以飨读者。

排行榜

  1. 1

    词源

    词源
    作者:张炎 类别:诗文评类

    这是一部有影响的词论专著,著者张炎1248~132?。此书分为制曲、句法、字面、虚、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令曲、杂论等十三部分。上卷是音乐论,其论词律尤为详赡;下卷为创作论,所论多为词的形式。

  2. 2

    千家诗

    千家诗
    作者:王相 类别:别集类

    《千家诗》是由宋代谢枋得《重定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明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它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影响也非常深远。

  3. 3

    西湖梦寻

    西湖梦寻
    作者:张岱 类别:别集类

    《西湖梦寻》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所著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全书共五卷七十二则,对杭州一带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贤祭祠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按照总记、北路、西路、中路、南路、外景的空间顺序依次写来,把杭州的古与今展现在读者面前。尤为重要的是,作者在每则记事之后选录先贤时人的诗文若干首(篇),更使山水增辉。这些诗文集中起来,就是一部西湖诗文选。

  4. 4

    饮水词

    饮水词
    作者:纳兰性德 类别:词曲类

    《饮水词》是清初词人纳兰性德词作的一本词集。《饮水词》的名字由来为南宋岳珂《桯史·记龙眠海会图》“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纳兰由此命名自己的词集为《饮水词》。

  5. 5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作者:沈括 类别:别集类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笔记本百科全书式著作,世人称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梦溪笔谈》成书于11世纪末,一般认为是1086年至1093年间。作者自言其创作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发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书名《梦溪笔谈》,则是沈括晚年归退后,在润州(今镇江)卜居处“梦溪园”的园名。该书包括祖本在内的宋刻本早已散佚。现所能见到的最古版本是1305年(元大德九年)东山书院刻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元大德刻本是为善本,其流传清晰,版本有序,历经各朝代,数易藏主,至1965年,在周恩来主持下,于香港购回。

  6. 6

    焚书

    焚书
    作者:李贽 类别:别集类

    《焚书》,哲学、文学性著作,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贽著。李贽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64岁高龄时著成此书。《焚书》又称《李氏焚书》,6卷。他死后由门人汪本轲编辑成集、刻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的《续焚书》,5卷。两书收录了这位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生前所写的书信、杂著、史评、诗文、读史短文等,表明了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是我们研究李贽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

  7. 7

    云谣集杂曲子

    云谣集杂曲子
    作者:佚名 类别:词曲类

    云谣集杂曲子凤归云闺怨征夫数载,萍寄他邦。去便无消..

  8. 8

    新史学

    新史学
    作者:梁启超 类别:别集类

    是梁启超所撰的一篇长文,它是资产阶级史学家批判传统史学,试图建立新的史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标志。

  9. 9

    全宋文

    全宋文
    作者:严可均辑 类别:楚辞总集类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清代严可均所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全北齐文》《全后周文》《全隋文》《先唐文》,共收录唐以前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七人(或作三千五百二十人),每人附有小传,是迄今为止收录唐以前文章最全的一部总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涵盖时间最长的一部文学总集,对唐以前历史、文学、宗教、语言等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10. 10

    敦煌变文集新书

    敦煌变文集新书
    作者:潘重规 类别:楚辞总集类

    敦煌石室藏书的发现,震动了国际学术界。其中最重要而绝传已久的变文,尤为近代学人所注目。关于变文的名称、体制、流变、范围,孙楷第、向达、王重民、周绍良等著名学者考证綦详,发挥甚备,在此不拟多加讨论。关于汇集变文材料,以供学人研究与参考者,前有周绍良编的敦煌变文汇录,后有王重民等所合编的敦煌变文集。王编根据一百八十七个写本,过录之后,经过互校,编成七十八种。每一种,篇中有旁注,篇末有校记。就资料供应,披阅便利方面看来,已被国际学者公认是所有变文辑本中最丰富的一部。王重民先生自己也称:「这可以说是最后最大的一次整理。」因此,自西元一九五七年出版以来,海内外研究变文的学人,无不凭借此书为立说的根据。无疑的,「敦煌变文集」在国际学术界中已建立了崇高卓越的地位。

查看更多

道教部频道

道德真经传

道德真经传
作者:陆希声 分类:道教类 字数:3.55万字+ 进度:连载中 总点击:7150

《道德真经传》,唐陆希声传。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无求备斋影印清道光间钱熙祚刊指海本(简称指海本)。是书未标章名。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其注以儒解《老》,以道为体,名为用,仁义为道德。

  • 七元召魔伏六天神咒

    佚名 正一部 七元召魔伏六天神咒

    《七元召魔伏六天神咒经》是一部道教经典,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时期,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 此经乃道君与七元真人所说,主要讲述招真伏魔之法。经文分三品:〈七真招天真伏魔品〉:主要内容为建立北斗七元坛场,燃灯行道,可召天君神兵杀鬼斩邪,为众生消灾度厄。 〈七真命招五雷神兵伏魔品〉:介绍了召请五天云雷火铃神兵,消灭精魅,驱除疫气之法,内有召五雷神兵之咒诀和神符。 〈七真招摄六洞诸魔品〉:记载了九枚神符及一幅神图,据称依法佩带符图,可与百神同游,招灵伏魔,辟祸延年。

  • 海琼白真人语录(白玉蟾语录)

    白玉蟾 正一部 海琼白真人语录(白玉蟾语录)

    暂无简介

  • 庄子注

    向秀 道教类 庄子注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及其学派的著作集,属于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全书共33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丰富的寓言故事和优美的文风著称,对后世文学、哲学、宗教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女丹十则

    佚名 道教类 女丹十则

    女子修行,与男子有别,男子阳从下泄,女子阳从上升。男子体刚,女子体柔,男子常保守丹田之阳精,不使外泄,积之既久,用身中真火锻炼,使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化为虚,而证道矣

排行榜

  1. 1

    大道真传

    大道真传
    作者:魏尧 类别:道教类

    《大道真传》是西蜀魏尧(则之)口述,由浙东陈孟笔录整理而成。《大道真传》所示最详尽处,当为“火候”一事。火候是丹学三大奥秘之一,为秘不轻传的机要,能掌握火候则丹可成,昧于火候万无一成。《大道真传》将火候逐节剖析,井然有序,可循层次而验。《一贯天机直讲·发端》中云:“谨于火候之逐节事条,紊其次第,少隐其义,以便学者自证。”《真传》和《直讲》实相表里,宜互相参照发明。凡《直讲》中未发之“火候逐节”,皆可从《真传》找到答案,故务请学者于两本细细参研。

  2. 2

    阴符经

    阴符经
    作者:李荃 类别:道教类

    又称《黄帝阴符经》。李筌分为“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人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全书以隐喻论述养生,愚者不察,谓兵法权谋等说或谓苏秦之“太公阴符之谋”皆离旨甚远。

  3. 3

    女丹合编选注

    女丹合编选注
    作者:贺龙骧 类别:道教类

    有天地即有男女,男子成仙者多,女子成仙者少,何也?盖男子可以游方访道,女子难以出门求师;男丹经汗牛充栋,女丹经零星散漫,无有专书;

  4. 4

    女子丹经汇编

    女子丹经汇编
    作者:佚名 类别:道教类

    “虎”即气,“龙”即神,“真穴”大约在两乳之间。“缚虎归真穴”者,即上阳子陈致虚所云:“女子修仙,必先积气于乳房也。”

  5. 5

    吕祖全书

    吕祖全书
    作者:刘体恕 类别:道教类

    暂缺《吕祖全书》简介

  6. 6

    海琼白真人语录(白玉蟾语录)

    海琼白真人语录(白玉蟾语录)
    作者:白玉蟾 类别:正一部

    暂无简介

  7. 7

    太乙金华宗旨

    太乙金华宗旨
    作者:吕洞宾 类别:道教类

    《太乙金华宗旨》是道家修身养性的书,教人清心寡欲,做一个有智慧、有道德的人。

  8. 8

    庄子

    庄子
    作者:庄周 类别:道教类

    此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9. 9

    七元召魔伏六天神咒

    七元召魔伏六天神咒
    作者:佚名 类别:正一部

    《七元召魔伏六天神咒经》是一部道教经典,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时期,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 此经乃道君与七元真人所说,主要讲述招真伏魔之法。经文分三品:〈七真招天真伏魔品〉:主要内容为建立北斗七元坛场,燃灯行道,可召天君神兵杀鬼斩邪,为众生消灾度厄。 〈七真命招五雷神兵伏魔品〉:介绍了召请五天云雷火铃神兵,消灭精魅,驱除疫气之法,内有召五雷神兵之咒诀和神符。 〈七真招摄六洞诸魔品〉:记载了九枚神符及一幅神图,据称依法佩带符图,可与百神同游,招灵伏魔,辟祸延年。

  10. 10

    吕祖三尼医世说述管窥

    吕祖三尼医世说述管窥
    作者:闵一得 类别:道教类

    暂缺《吕祖三尼医世说述管窥》简介

查看更多

作品更新

最新发布 | 作品更新
    • 类别
    • 书名
    • 最新更新章节
    • 作者
    • 更新时间
    • 类别
    • 书名
    • 最新更新章节
    • 作者
    • 更新时间
    • 类别
    • 书名
    • 最新更新章节
    • 作者
    • 更新时间
    • 类别
    • 书名
    • 最新更新章节
    • 作者
    • 更新时间
    • 类别
    • 书名
    • 最新更新章节
    • 作者
    • 更新时间
    • 类别
    • 书名
    • 最新更新章节
    • 作者
    • 更新时间

Copyright (C) 2017-2025 https://yuegu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4024062号

本网站内容皆来自互联网,如无意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admin@yueguji.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