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史部 地理类 中吴纪闻

卷第六

中吴纪闻 龚明之 10142 2023-08-10 09:15

   西楼诗

  绍兴中,郡守王? 显道建西楼,赋诗者甚众,独耿时举德基为擅场,其诗曰:「西楼一曲旧笙歌,千古当楼面翠蛾。 花发花残香径雨,月生月落洞庭波。 地雄鼓角秋声壮,天迥栏干夕照多。 四百年来无妙手,要看风物似元和。」 德基他文称是,居太学久之,不得一第而死,惜哉!

   郭仲达

  郭章,字仲达,世居昆山。 自幼工于文,游京师太学有声,因归乡省亲,作诗别同舍云:「菽水年来属未涯,羞骑款段出京华。 涨尘回旋风头紧,绮照支离日脚斜。 掠过短莎惊脱兔,踏翻红叶闹归鸦。 不堪回首孤云外,望断淮山始是家。」 俄又赋一篇云:「也知随俗调归策,却忆当年重出关。 岂是长居户限上,可能无意马蹄间。 中原百甓知谁运,今日分阴敢自闲。 倘有寸功裨社稷,归来恰好试衣斑。」 其诗传播一时。 后以守城恩拜官,被知己荐居帅幕,久之,官至通直郎。 卒于京师,年四十余。 无子。

  凌佛子

  凌哲,字明甫,与余同肄业郡庠,诚实君子也。 绍兴中为正言,上疏论秦氏亲党因缘得科第,有妨寒素进取之路。 公论甚与之。 累迁至吏部侍郎,后以敷文阁待制、通议大夫致仕,年八十余而卒。 公处己以廉,待人以恕,虽身至从班,不啻如寒士,非时未尝辄至郡中,终年无一毫干请。 书室之前有一茶肆,日为羣小聚会之地,公与宾客谈话,甚苦其喧,遣介使之少戢,已而复然,公不与较,因徙以避之。 其长厚类如此,人目之为凌佛子。

   昆山学记

  程咏之宰昆山,其政中和,有古循吏风。 尝修治县庠,张无垢为作记,欲镌之石。 或谓无垢托此以讽朝士,寻即已之。 今《横浦集》亦不载,因附见于此:

  右通直郎、知平江府昆山县事程公咏之,文简公之曾孙,伊川先生之姪也。 绍兴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作书抵余曰:「沂闻为政莫先于教化,教化莫先于兴学。 吾邑有学,卑陋不治,甚不称朝廷所以尊儒重道之意。 学门有社坛、斋厅掩蔽于前,气象不舒。 沂乃移于社坛之西,辟其门墙,广袤数十丈[78]。 又以东隅建学外门,周植槐柳,增崇殿门。 营治斋宇,气象宏伟。 殿堂斋庑,鼎鼎一新。 遇月旦,则率县官诣学,请主学者分讲六经,与诸生环坐堂上以听焉。 时知府事待制蒋公,名其堂曰'致道',并书学榜以宠贲之。 于乎! 可谓盛矣。” 又曰:「先生昔学于大儒,其所见闻,非俗儒比。 愿以其所闻者,明以告我,我将有以大之。」

  余曰:「吾老矣,久抱末疾,旧学荒落,顾何以副子之请? 虽然,不可以虚辱也。 辄以闻于师者,以告左右,左右其择焉。 窃尝以谓学者当以孔子为师。 以孔子为师,当学孔子之学。 非为博物洽闻,绢章缋句,高自标置,视四海为无人,攘臂而言曰:'吾仕宦当至将相,吾富贵当归故乡,吾当记三篋于渡河,赋万言于倚马。』 此正俗儒之学,孔子之学乃不如是。 熟诵孔子'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之说,子夏'掬溜播洒'之说,孟子'徐行后长者'之说,以求孔子之心可也,是谓孔子之学。 若乃学如马融、如陆淳[79],博如许敬宗、文如班固、如柳子厚,亦可矣。 而依梁冀,而助武氏,而事窦宪,而附王叔文,此吾侪之所羞道,而孔门之罪人也。 咏之以为何如? 如其不然,当明以教我。」

  王唐公

  王绹,字唐公,秦正懿王审琦五世孙。 建炎中,为御史中丞。 虏犯维扬,车驾南渡,公扈从以行。 东宫初建,以资政殿学士权太子少傅[80]。 未几,拜参知政事,力丐奉祠,御书「霖雨思贤佐」一联以赐之。 绍兴七年,荐于昆山僧舍,年六十四,诩和。 子陔。 公为人刚正有守,立朝无所阿附。 宣和乙巳,策士于廷,公为详定官,多取议论剀切者置甲科。 建炎己酉,虏寇深入,公具陈攻守之策,宰相不以为然。 已而虏犯维扬,终无策。 公自建康扈从至临安,道由镇江,从容奏陈,陈东以忠谏被诛,此其乡里也。 即命赉其家,官其子。 车驾幸会稽时,韩世忠邀击虏寇归骑于扬子江,公议遣兵追袭,俾与世忠夹击之,同政者议不合,遂求去。 公虽为执政,其家贫甚,每以禄不及亲,自奉极俭薄。 仕宦二十年,无寸椽可居。 自奉祠后,寓昆山惠严僧舍,萧然一室,服食器用无异于寒士。 天性仁孝,赅恤婣族,无所不至。 俸入之余,买田赡给其孤贫者,又为之毕婚冠丧葬。 平居无他嗜好,惟读书为乐。 其文温润典雅,深于理致,于死生祸福之说,尤所洞达。 其寝疾也,家人召医,且欲灼艾,公曰:「时至即行,留连无益。」 薨背前二日,书戊戌字示左右,属绽之日,果戊戌也,其前知如此。 公所制述,有《内外制》四十卷,《奏议》三十卷,《进读事实》五卷,《论语解》三十卷,《孝经解》五卷,《羣史编》八十卷,《内典略录》百卷。

   顾景繁(与施宿武子同注苏诗即其人。 )

  顾禧,字景繁,居光福山中。 其祖沂,字归圣,终龚州太守; 其父彦成,字子美,尝将漕两浙。 景繁虽受世赏,不乐为仕,闭户读书自娱,自号「漫庄」,又号「痴绝」。 尝注杜工部诗,其他著述甚富。 所与交者,皆一时名士。 鄱阳张紫微彦实扩[81],以诗闻天下,景繁结为一社,与之唱酬。 今张集有《送顾景繁暂归浙西》,诗云:「墙头飞花如雪委,墙根老柳丝垂地。 春正浓时君不留,山路晓风鸣马箠。 涛江入眼浪千尺,想见吴侬问行李。 田园久荒慢检校,亲旧相逢半悲喜。 行朝诸公访人材,故人新赐尚书履。 袖中有策则可陈,君亦因行聊尔耳。」 又他诗称誉景繁不一,如云:「顾侯风味更严苦,家贫阙办三韭菹。 龟肠撑突五千卷,底用会萃笺虫鱼。」 又云:「虎头文字逼前辈,衮衮颛蒙分尺素。 天闲老骥日千里,何用盐车追蹇步?」 景繁隐居五十年,享高寿而终。 (子美除漕到苏台,过南峰山,拜先都官墓。 都官,子美之外祖也。 巡尉护送至山中,亲题于享亭之壁[82]。 予视景繁为中表。 )

   慈受禅师

  慈受禅师深老,靖康间住灵己,学徒甚尊之。 平生所作劝戒偈颂甚多,皆有文法,镂板行于世。 尝自为真赞云:「自顾个形骸,举止凡而陋。 只因放得下,触事皆成就。 醍醐与毒药,万味同一口。 美恶尽销融,是故名慈受。」 孙仲益作守,时因上元,命之陞座,慈受举似云:「灵己上元节,且与诸方别。 只点一椀灯,大千俱照彻。 也不用添油,光明长皎洁。 雨又打不溼,风又吹不灭。 大众毕竟是什么灯? 教我如何说。」 时高峰瓚老虽相去不远,绝不会面,因中秋赏月,书一绝寄瓚老云:「灵岫高峰咫尺间,青松长伴白雪闲。 今宵共赏中秋月,莫道山家不往还。」 (师名怀深。 )

   蒋侍郎不肯立坊名

  胡文恭公守苏,蒋公希鲁将致政归。 文恭公顷为诸生,赏受学于蒋,因即其居第表为难老坊。 蒋公见之,愀然谓文恭曰:「此俚俗歆艳,内不足而假之人以夸者,非所望于故人也。 愿即彻去。」 文恭公槐谢,欲如其请,则营缮已严,乃资其尝获芝草之瑞,改为「灵芝」。 文恭公退而语人曰:「识必因德而后达。 蒋公之德,盖人所畏,而其识如是,固无足疑,非吾所及也。」

   孙郎中

  孙纬,字彦文。 擢进士第,仕至尚书郎。 为人诚朴,好以俗下语为诗文而多近理。 秦师垣生于腊月二十五日,尝献寿诗云:「面脸丹如朱顶鹤,髭髯长似绿毛龟。 钦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间祭竈时。」 师垣甚喜之。 公精于本朝典故,及巨室大家名系世次,无不通晓。 尝着本朝人物志,行于世。

   潘悦之

  潘兑,字悦之。 操履甚正,乡人皆尊敬之。 徽宗朝为中书舍人,迁礼部侍郎。 与先君子甚厚,常往来于沧浪之上,饮酒赋诗,延款竟日。 悦之无子。 姪民赡[83],工于诗,与季父唱和成集。

  南北章

  章氏,本建安郇公之裔,后徙于平江者有二族,子厚丞相家州南,质夫枢密家州北。 两第屹然,轮奂相望,为一州之甲。 吴人号南北章以别之。

  余良弼占卦影

  余仔,字良弼。 三舍法行,与余皆肄业郡庠,又以同经聚于一斋。 良弼试上舍,义题自「假乐君子,显显令德」至「千禄百福,子孙千亿」,良弼反覆用天人之说,遂中高选。 既贡京师,道由南徐。 访一日者揲蓍,得卦影画文书一轴,书《天人》二字于其上,下书两甲;两「癸」; 又画二雁,一入云中,一为箭所中。 日者云:「此文书二十年后可复用。」 良弼以为不然。 既试南宫,果不第,退舍而归,累试皆蹉跌。 后罢舍法,以免举赴省,义题与预贡时不少异,即欲尽写旧作。 同舍晓之云:「文格与今不同矣,用之必不验。」 良弼深以卦影之言为信,竟书之不易一字。 乡人用新格者俱见黜,独良弼得之。 廷试后一第下世,时去揲蓍时,适满二十年之数。

   王彦光

  王葆,字彦光,擢宣和甲辰第。 昆山自郏正夫登第后,有孙积中,积中后六十载,无有继之者。 彦光擢第时,吴昉博士适为邑宰,有致语云:「振六十载之颓风,贾三千人之余勇。」 纪其实也。 绍兴改元,天子广开言路,讲求贤良等科[84]。 彦光时主丽水簿,慨然上疏陈十弊,皆切中时病,其末以储嗣为请,语尤切宜。 至谓仁宗时,中外无事,海宇晏然,而范镇等为国远虑,其所纳忠,急急在此。 况当今日,国步多艰,人心易动,强虏未靖,羣盗陆梁,天下之势,危若缀旒,而甲观之崇,未闻流庆,中外惴恐,此为甚急。 臣愿陛下为宗社无疆之计,广求宗室之中仁明孝友、时论所归者,历试诸事,以系人心。」 执政读而奇之。 彦光素为秦益公器重。 和议既定,梓宫及太后皆还。 彦光时主宗正寺簿,上书于益公,仅三百字,大意谓自古宰相功业之盛,无如伊尹、周公,究其终始之言,伊尹过周公远矣。 方其相成汤,辅太甲,其功无与比。 当是时,遂思复政于君,而启其告归之意,今《咸有一德》之书是也。 周公则不然,夹辅成王,坐致太平之功,此时可以告老矣,而卒不之鲁,故其后有四国流言之祸。 今欲为伊尹乎? 欲为周公乎? 惟阁下所择。 益公得书颇喜。 久之,除司封郎。 彦光既丁内艰,服阕,再居旧职。 一日,益公语彦光曰:「桧待告老如何?」 彦光曰:「此事不当问之于某。」 益公曰:「他人不敢言,以公有直气,故问之。 尝记绍兴八年,某为右相时,公以书劝某去位,保全功名,今何故不言?」 彦光曰:「果欲告老,不问亲与雠,择其可任国家之事者,使居相位,诚天下生民之福。」 益公默然。 俄除监察御史、兼崇政殿说书。 益公薨,出知广德,移汉州,又移泸州,终浙东提刑。 彦光居乡,教诱后进,终日论文不倦。 其所成就甚众,所学最长于《春秋》,有《春秋集传》十五卷,《春秋备论》两卷。 弟万,姪嘉彦,登第。 参政范公尝作公挽诗云:「喻蜀三年戍,还吴万里船。 云归双节后,雪白短檠前。 百世《春秋传》,一丘阳羡田。 浮生如此了,何必更凌烟?」 「日者悲离索,公乎又杳冥。 门人辨韩集,子舍得韦经。 此去念筑室,空来闻过庭。 路遥人不见,千古泣松铭。」

  彦光鉴裁甚精,李乐庵为布衣时,流落兵火之余,一见以为佳士,妻以女弟。 今参政周公初第时,爱其博洽,即纳之为婿。 二公寻即荣遇,而又学术气节,耸动当世人,于是服其知人。 至于从其学者,亦能第其甲科之先后,无不一如所期。 至今言其事者,莫不称叹,以为不可及。

   状元谶

  穹窿山在城之西,里老相传云:「穹窿石移,状元来归。」 一夕,闻有风雨声,诂旦视之,果有石自东而移西者。 淳熙辛丑,黄子由遂魁多士。 昆山虽去松江不远,旧无潮汐,绍兴中方有之,犹不及二十里外。 李乐庵尝见一道人云:「潮到夷亭出状元。」 后以此语叶令子强,因作问潮馆识其语。 今已过夷亭矣,但未知验于何时? 然潮汐起于昆山,邑人必有当此谶者。

  四幡之助

  大父自甲子既周之后,遇生朝,则舍一大幡于宝积寺刹柱,岁率以为常。 时曾王妣之越上,留其壻顾沂大夫家。 大父往省之,夜宿于萧山渡,系舟于一古柳之下,终夕为之安寝。 拂晓,舟师大惊,回顾皆巨浸,舟齐于木之杪。 须臾水退,独免漂溺。 是夕,王妣梦舣舟之地,有四黄幡覆其上,方有疑于心。 王父既归,言其事,因屈指计之,已历四生朝矣。

  吴仁杰云:「龚浩,字子正。 往萧山访顾沂,舟值水发。 比到家,其妻云:'向梦有黄幡六首罩一舟。' 龚问其日,正水发之夕也。 盖尝以生朝施二幡于承天寺不染尘观音殿,凡三岁矣,适如梦中之数云。」 案《吴氏感应录》所记,微有不同,当以此说为是。 然不染尘观音殿,乃是在城报恩寺,今北寺也。

   乐庵

  乐庵,在昆山之东南六七里,李公彦平游息之所也。 公本江都人,绍兴初避地居此。 尝为溧水宰,以德化民,四年无犯死罪者。 剡章交上,召对,陈便民十事。 除知温州,未行,擢监察御史,出知婺州。 召拜司封郎官,迁枢密院检详。 高宗屡引见僧徒,谭性空之理。 一日因对,论及禅宗,公奏曰:「昔周公亦坐禅。」 上愕然。 公徐曰:「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 坐以待旦,非坐禅而何? 陛下诚能端坐而思所以爱人利物之道,即坐禅也,何必他求乎?」 俄以引年挂其冠而归,遂即庵庐而居之,自号「乐庵安叟」。 居年余,上爱公精力不衰,诏落致仕,除待御史。 同知壬辰贡举,因革去险怪之习,文体为之一变,而所得多一时名士。 因上疏论后戚不当居枢筦之地,迁起居郎,不就,知台州,又不就,复上请老之章。 时王仲行为右正言,亦力弹之; 莫子齐为给事中,不书黄; 周洪道直学士院,不草制,皆遭迁逐。 布衣庄治尝作《四贤》诗。 公道学精通,且乐于教学者,尝诵康节语以告人,曰:「学为人之仁,学为人之事,所以教人者,率不外此。」 公中年以后,绝欲清修,唯一苍头给事。 年几八十,视听言论,虽少年有所不及。 庵之左右皆植修竹,经史图书满室。 忽旬余不食,屏医却药,终日燕坐。 一夕,亲作手简,徧别亲旧,仍命其子不得斋僧供佛,书讫倏然而逝。 所著文章甚多,号《乐庵集》,又有《易说》、《语孟说》若干卷。

   吴江词

  建炎庚戌,两浙被虏祸,有题《水调歌头》于吴江者,不知其姓氏,意极悲壮,今录之于后:「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 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 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 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 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 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 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丁令威宅[85]

  阳山法海寺,乃丁令威宅。 炼丹井存焉,号丁令威泉。 井水至今甘美,虽旱不竭。

   正讹[86]

  交让巷谓之泔浆巷,织里桥谓之吉利桥,葑门谓之府门,带成桥谓之戴城桥。 字音之讹,罕有知者。

   徐望圣

  徐师回,字望圣,师闵之弟。 尝为南康太守,作直节堂。 苏黄门为之记,以为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一为物所挠,虽松柏竹箭之坚,不能自保,惟杉能遂其直。 求之人,盖不待文王而兴者! 黄门未尝以言假人,其推重公如此。 子闳中,孙林兢,曾孙藏。

   羊充实

  羊充实,旧与予肄业郡学,其为人好崖异,且狠愎。 一夕,同舍对牀剧谈,充实偶以言侵众,遂相率联句戏之云:「彼美羊充实,弯弯角向天。 口内餐荷叶,尻中放瑞莲。 细毛堪作笔,麄毳可为氊。 子贡虽曾爱,齐宣不见怜。」 (其它不能尽记。 )充实见诸公更相应答,机锋甚锐,遂哀鸣不已。 自是处众和易,待人亦有礼。 谚所调「菱角」、「鸡头」之说,信矣。

   苏民三百年不识兵

  姑苏自刘、白、韦为太守时,风物雄丽,为东南之冠。 干符间,虽大盗蠭起,而武肃钱王以破黄巢,诛董昌,尽有浙东西。 五代分裂,诸藩据数州自王,独钱氏常顺事中国。 本朝既受命,尽籍土地府库,帅其属朝京师,遂去其国。 盖自长庆以来,更七代三百年,吴人老死不见兵革。 承平时,太伯庙楝,犹有唐昭宗时宁海镇东军节度使钱镠姓名书其上,可谓盛矣。 大观中,枢密章公之子綖,为蔡京诬以盗铸,诏开封尹李孝寿,即吴中置狱,连逮千余人。 遣甲士五百围其家,钲鼓之声,昼夜不绝,俗谓之「聒囚鼓」。 州民目所未覩,莫不为之震骇。 狱既不就,又遣三御史萧服、沈畸、姚(忘其名。 )重案。 其至也,人皆自门隙中窥之,不敢正视。 识者已知非太平气象,故其后有建炎之祸。 方章氏事未觉时,城中小儿所在羣聚,皆唱云「沈逍遥」,莫知其由。 已而,三御史果至。

  之彝老

  之彝老,外冈杨氏子,名则之,字彝老。 尝学诗于西湖顺老,学禅于大觉琏禅师。 诗号《禅外集》,禅学有《十玄谈参同契》,俱行于世。 尝作《早梅》诗云:「数萼初含雪,孤清画本难。 有香终是别,虽瘦亦胜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吹残。」 又《雪霁观梅》诗云:「荒园晚景敛寒烟,数朵清新破雪过。 幽艳有谁能画得,冷香无主赖诗传。 看来最畏前村笛,折去难逢野渡船。 向晚十分终更好,静兼江月淡娟娟。」

   纪异

  盛章季文作守时,谯楼一夕为火所焚,有得其煨燼之余者,欲析而为薪,见其中有「大吉」二字,遂闻之于朝。 又郡学有一立石,中夜光起,教官言于州,因作《瑞石放光颂》,亦奏之。 又大成殿一夕忽为雷击其柱,火光异常,东壁额上遗四带青布巾,大可贮五斗粟,教官命以香案置之中庭,诘朝视之,无有矣。

  朱氏盛衰

  朱冲微时,以常卖为业,后其家稍温,易为药肆。 生理日益进,以行不检,两受徒刑。 既拥多赀,遂交结权要,然亦能以济人为心。 每遇春夏之交,即出钱米药物,募医官数人,巡门问贫者之疾,从而赉之。 又多买弊衣,择市妪之善缝纫者,成衲衣数百,当大寒雪,尽以给冻者。 诸延寿堂病僧,日为供饮食药饵,病愈则已。 其子勔,因赅中贵人,以花石得幸,时时进奉不绝,谓之「花纲」。 凡林园亭馆,以至坟墓间所有一花一木之奇怪者,悉用黄纸封识,不问其家,径取之。 有在仕途者,稍拂其意,则以违上命文致其罪。 浙人畏之如虎。 花纲经从之地,巡尉护送,遇桥梁则彻以过舟,虽以数千缗为之者,亦毁之不恤。 初,江淮发运司于真、扬、楚、泗有转般仓,纲运兵各据地分,不相交越。 勔既进花石,遂拨新装运船,充御前纲以载之,而以余旧者载粮运,直达京师。 而转般仓遂废,粮运由此不继,禁卫至于乏食,朝廷亦不之问也。 勔之宠日盛,父子俱建节钺,即居第创双节堂。 又得徽庙御容置之一殿中,监司、郡守必就此朝朔望。 勔尝预曲晏,徽宗亲握其臂与语,勔遂以黄罗缠之,与人揖,此臂竟不举。 弟姪数人,皆结姻于帝族,因缘得至显官者甚众。 盘门内有园极广,植牡丹数千本,花时以缯彩为幙帟覆其上,每花标其名,以金为标榜,如是者里所。 园夫畦子艺精种植及能叠石为山者,朝释负担,暮纡金紫,如是者不可以数计。 圃之中又有水阁,作九曲路入之,春时纵妇女游赏,有迷其路者,老朱设酒食招邀,或遗以簪珥之属,人皆恶其丑行。 一日勔败,捡估其家赀,有黄发勾者素与勔不协,既被旨,黎明造其室,家人妇女尽驱之出,虽闾巷小民之家,无敢容纳。 不数日,已墟其圃。 所谓牡丹者,皆析以为薪。 每一扁牓,以三钱计其直。 勔死,又窜其家于海岛,前日之受诰身者尽褫之。 当时有谑词云:「做园子,得数载,栽培得那花木,就中堪爱。 特将一个保义酧劳,反做了今日殃害。 诏书下来索金带,这官诰看看毁坏。 放牙笏便担屎担,却依旧种菜。」 又云:「叠假山,得保义,幞头上带着百般村气。 做模样偏得人憎,又识甚条制。 今日伏惟安置,官诰又来索气[87]。 不如更叠个盆山,卖八文十二。」 初,勔之进花石也,聚于京师艮岳之上。 以移根自远,为风日所残,植之未久,即藁瘁,时时欲一易之,故花纲旁午于道。 一日内晏,诨人因以讽之。 有持梅花而出者,诨人指以问其徒,曰:「此何物也?」 应之曰:“芭蕉。」 有持松桧而出者,复设问,亦以「芭蕉」答之。 如是者数四,遂批其颊曰:「此某花,此某木,何为俱谓之芭蕉?」 应之曰:「我但见巴巴地讨来,都焦了。」 天颜亦为之少破。 太学生邓肃有《进花石》诗,大寓规谏之意,至今传于世。

  徐稚山

  徐林,游定夫先生字之曰稚山。 绍兴中,坐赵忠简公所引,忤秦丞相意,罢宗正少卿。 又以前任江西运使日,尝案秦之妻弟王昌,秦妇大衔之。 俄有将两浙漕节者,密受风旨,诬劾公讥议均田良法,安置兴化军。 秦死放还,除户部侍郎。 事载《绍兴正论》。

   无庵

  昆山陈氏子,名法全,弃家从道川为僧,参请勤至。 一日,行静济殿前,偶撞其首于柱间,忽然大悟。 旁观者见其光彩飞动,而全自不知也。 自此遍走山林,道价日增,后住湖州道场山,号无庵。

   结带巾

  宣和初,予在上庠,俄有旨令士人结带巾,否则以违制论。 士人甚苦之,当时有谑词云:「头巾带,谁理会? 三千贯赏钱新行条制。 不得向后长垂,与胡服相类。 法甚严,人尽畏,便缝阔大带向前面系。 和我太学先辈,被人叫保义。」

  周妓下火文

  昆山有一名倡,周其姓,后系郡中籍。 张紫微作守时,周忽暴死。 道川适访紫微,公因命作下火文,云:「可惜许,可惜许! 大众且道可借许个什么? 可惜巫山一段云,眼如新水点绛胱。 昔年绣阁迎仙客,今日桃源忆故人。 休记丑奴儿怪脸,便须抖擞好精神。 南柯梦断如何也,一曲离愁别是春。 大众还知殁故某人,向甚么处去? 向这里,分明会得。 蓦山溪畔,芳草渡头,处处《六么》《花十八》。 其或未然,与君一把无明火,烧尽千愁万恨心。」

   谐谑

  鸡冠花未放,狗尾叶先生。 (嘲叶广文。 )三间草屋田中舍,两面皮缰马辔丞。 (田、马自相谑。 )冬瓜少貌犹施粉,甘蔗无才也着绯。 (猜谜。 妇人富英,对丁中散。 )数行文字,那个《汉书》; 一簇人烟,谁家《庄子》。 筵上枇杷,宛类无声之乐; 艸头蚱蜢,犹如不系之舟。 醉公子酉生年九十,柳青娘卯生年十八。 镜上钱,铜声相应。 马前断事,鞍上治民。 铋麑触槐,死作木边之鬼; 豫让吞炭,终为山下之灰。 (滕达道与郑毅夫对。 )

   思韩记

  韩正彦,字师德,魏公之犹子。 嘉祐中,知昆山县。 昆山号为难理,而公能以静胜,囹圄为之数空。 剏石堤,疏斗门,作塘长七十里,而人不病涉。 得膏腴田百万顷,部使者以最上。 又请以输州之赋十三万,从近便输于县,鸠造塘余材为仓廪以贮之,民大悦。 比去,遮道以留,生为立祠,作《思韩记》,镥诸石。

   徐氏安人诗

  徐稚山侍郎,有妹能诗,大不类妇人女子所为。 其笔墨畦径,多出于杜子美,而清平冲澹,萧然出俗,自成一家。 平生所为赋尤工。 有一文士尝评之云:「近世陈去非、吕居仁皆以诗自名,未能远过也。」 有诗集传于世。

   吴中水利书

  宜兴士人单谔,赏着《吴中水利书》。 其说谓:苏、湖,常三州之水潴为太湖,湖之水溢于松江以入海,故少水患。 今吴江岸界于松江、太湖之间,岸东则江,岸西则湖,江东则大海也。 自庆历二年,欲便粮道,遂筑北隄,横截江流五六十里,遂致太湖之水常溢而不泄,浸灌三州之田。 又覩岸东江尾与海相接之处污下,茭芦丛生,沙泥涨塞。 而又江岸之东,自筑岸以来沙涨,今为民居、民田矣。 虽增吴江一邑之赋,而三州之赋,不知反损几百倍邪! 今欲泄太湖之水,莫若先开江尾茭芦之地,迁沙村之民,运其所涨之泥,然后以吴江岸凿其土为木桥千所,以通粮运。 随桥谼开茭芦为港走水,仍于下流开白蚬、安亭二江,使太湖水由华亭青龙入海,则三州水患必减。 元祐中,东坡在翰苑,奏其书,请行之。

  翟超

  昆山弓手翟超,数以勇力奋,而酷嗜《金刚经》,昼夜诵之不辍。 邑有盗,尉责其巡警失职,挞之。 退而愤然曰:「他人被盗,而我乃受杖!」 不复还家,坐于一庙中,诵经达旦。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忽若有悟,遂弃俗而投礼东斋谦老,名之曰道川。 俄为僧,见处日明,因行脚江西。 途中遇虎,无惧色,虎驯伏其旁,逡巡引去。 晚注《金刚经》,超乎言句之外,名禅老纳皆以为不可及。 其后圆寂之际,大书四句云:「我有一条铁楖栗,纵横妙处无人识。 临行拨转上头关,轰起一声春霹雳。」 今葬于山中。

   注释

  [78] 「数十丈」,弘本、若本、汲古本、墨本、学本、槐本、太仓缪校本及《吴郡志》卷四《县学志》所引张九成《昆山县重修学记》均作「十余丈」。

  [79] 「如陆淳」,此三字原脱,据各本及《吴郡志》卷四《县学志》所引张九成《昆山县重修学记》补。

  [80] 「少傅」,弘本、若本、汲古本、墨本、学本、槐本、太仓缪校本均作「师」。

  [81] 「张紫微」,「紫」,弘本、正德陆校本、若本、汲古本、墨本、学本、槐本及《宋诗纪事》卷三十七均作「子」,而粤本、菉竹何校本、太仓缪校本同本刊。 张扩南渡后曾官中书舍人,宋称中书舍人为紫微舍人,此处以官命相称。

  [82] 「享亭之壁」,「亭」,各本均无,菉竹何校本作「亭高之壁」。

  [83] 「民赡」,粤本、槐本及正德陆校本、菉竹何校本均作「民瞻」。 疑瞻是。

  [84] 「等科」,各本均作「等材」。

  [85] 「丁令威宅」,此篇原无,据粤本、槐本、太仓缪校本补。

  [86] 「正讹」,此篇原无,据粤本、槐本、太仓缪校本补。

  [87] 「索气」,粤本、槐本及正德陆校本、菉竹何校本、太仓缪校本均作「索起」。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