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 近代小说 话柄

我的故事·会试第一的神童

话柄 宫白羽 1797 2022-12-06 20:18

  在陶铸学塾,我和一个姓杨的同学,最承塾师吕允文先生看重。许多同学不是拉东洋车的儿子,就是卖烟卷的弟弟,我和杨却是仕宦子弟。而且,这些拖小辫的小动物能够模模糊糊的看《聊斋》的,也只有我和杨。

  吕先生所给我的恩惠很大:第一,他给了我一些私塾所没有的知识;第二,赖这知识缩短了我的学龄,不致十六岁才入高小。初入塾时,我的海轩大哥只许我念《龙文鞭影》,我的侄儿念《三字经》;吕先生却劝诱我读国文,算笔算。我那时好像也并不以为然;我以为像我那大的岁数,还念四字一句的小书,乃是羞耻。可是念那种画着小人的国文,也不能算是正经书。

  我的心理正如一般同学,必像大学长那样写白折,念告子,才算是最高的程度。“多大了?”十二了;“念甚么了?”念国文了,这是多么难堪的问答!人一问,我立刻赧然了。

  吕先生却逼我读国文,说这个好。快放学时,又从《笔算数学》中选三五道算题,叫我们六七个特达的学生抄题演算,这倒深感兴味。随后,又教我们作文。有着冷笑的口角的大学长却鄙薄我们这几个,他是不屑于作文演算的,他开讲尺牍句解,学写信,和打珠算归除。

  吕先生额宽颔笑,有着很大的前脑,三十多近四十的人了。每天到塾极早,学生还没来多少时,他就念《东莱博议》,闭目摇头,高声朗诵,很有神气;但是他常伏案昼寝。他又好呕气,来不来的就写状子,要告谁。他的策论是很好的,北马路劝学所的塾师月课,他每回考第一,可得两元钱的奖励。是一篇论文,四道算题;因此我们的学塾,被称为改良私塾,并且有一块黑板在塾中墙上。

  吕先生很有天分,据说他初来时,连阿拉伯字母还是学生教给他的;但到我入学时,他已经算鸡兔分桃等算法了。

  一次,劝学所考试私塾的学童,同学三四十人中,我们有七个人被报名应考。赴试时,大学长以一种冷诮的姿态讥笑我们。他是不去的,他的面孔口角总像蕴着冷笑,以此我们怕他,然而又羡慕他的高傲。他叫罗××,厨师的儿子,后来做了皮鞋庄的学徒。

  我们应考的七君子,结果大败而回,只有姓杨的考了中等,六十分。我们全吃“丁”,然而还很得意,“我们考去了。”姓周的同学,(他的父亲挑鲜果挑,我们叫他独流罐子,不过因他是独流人。)拿那本发回来的试卷,上标三十几分,美嘻嘻的故意的装作无意给串学房的小书贩看,以取得书贩的称扬。

  转年我们又去考。考罢,先生问我们题目,答案,一一加以推测。杨的功课最好,他本是初小校生转入私塾的,可又犯了他的老毛病,除法遇到除尽,末位总多加一个零。吕先生逐一品测之后,许我以优等(乙等)。

  榜出了,意外得很,杨反是优等,而我考中最优等;不但最优等,而又是第一名一百分(时在宣统三年十一月)。先生喜极了。其实,我那时“虚度十二岁”,实岁也已十一了,而考的却是初小二年级,我作的那文,还脱不了“有兄弟二人,一日出游,见某物某事,弟曰如何,兄曰不可……”但是我竟会一等第一名,而且一百分,甚至到南方投效的我父也从报上看见了。父亲是有谀儿癖的,把报保存许久,时时对师爷们说。

  到授奖之日,初小四年级第一名有奖品,初小三年级第一名也有奖品,是些较精致的东西,墨盒字帖纸笔之类。到了我这初等二年级的第一名了,却是两支笔,一块墨,一叠仿影,一大叠仿纸,抱起来比谁的奖品都显着多。发奖的戴眼镜先生还问了我几句话,姓甚么?某人就是你么?你几岁了?当我说出我十二了,我也不由赧赧的脸一红。十二岁才在初等小学二年级,未免丢人;然而考第一,又未免美啧啧的。

  先生欢喜,自幸教学有方,七个弟子都及格!于是领奖回来,我们到戏园看戏去,陆福来的《铁公鸡》;又到小饭馆吃汤面饺子。

  回来,到刘先生那里去,(是一位老八股塾师)见了我。刘先生笑嘻嘻高举双手道:“恭喜恭喜!”我惶然失措,也没有还揖,呐呐的也没有说出一句整话来。这学塾的大学长赵世杰也向我道贺。(他曾和我在我们私塾英文夜班同过学,但只一个月)这一回他也考去了,他十七岁,考初小四年级,列入优等七十几分。

  次年(民元六月)吕先生又教我们去考。这一次放榜,我考了个最优等九十七分,名次忘了,大概是第十七。

  ××××

  我于民元离开西芥园,到北京考入学校,高小一年插班。我所以能够插班,不致功课跟不上,这就是吕先生的好处。我还常常给吕先生写信。到高二时,我们同学做谜语游戏,吕先生还给我作了许多谜语寄来。

  (二十八年十一月十八日)

  以上的事,地在津西芥园,年在十一至十三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