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乙救苦护身妙经
作者:佚名 分类:道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55万字+
最近更新:增补勘校《益阳本》
《太一救苦护身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盖系隋唐道士所作。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演说,宣称太一救苦天尊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世人如遇各种苦难,只须唱呼「太一救苦天尊」之名,念诵圣号。天尊即应化现身,前来救护。
更新时间:2022-11-28 23:00 立即阅读 -
庄子内篇注
作者:匡庐逸叟 分类:道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6.93万字+
最近更新:卷四 大宗师
庄子之学问功夫、效验作用,尽在此而已。其余种种撰出,皆蔓衍之辞也。内篇之意,已尽此矣。学者体认,亦不必多,只在此数语下手,则应物忘怀,一生受用不尽。此所谓逍遥游也。
更新时间:2024-05-17 16:47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03-10 19:37 立即阅读
-
七元召魔伏六天神咒
作者:佚名 分类:正一部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0.24万字+
最近更新:七元召魔伏六天神咒经
《七元召魔伏六天神咒经》是一部道教经典,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时期,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 此经乃道君与七元真人所说,主要讲述招真伏魔之法。经文分三品:〈七真招天真伏魔品〉:主要内容为建立北斗七元坛场,燃灯行道,可召天君神兵杀鬼斩邪,为众生消灾度厄。 〈七真命招五雷神兵伏魔品〉:介绍了召请五天云雷火铃神兵,消灭精魅,驱除疫气之法,内有召五雷神兵之咒诀和神符。 〈七真招摄六洞诸魔品〉:记载了九枚神符及一幅神图,据称依法佩带符图,可与百神同游,招灵伏魔,辟祸延年。
更新时间:2025-08-22 14:50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4-05-13 09:13 立即阅读
-
阴符经
作者:李荃 分类:道教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0.06万字+
最近更新:下篇
又称《黄帝阴符经》。李筌分为“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人之法”、“强兵战胜之术”,全书以隐喻论述养生,愚者不察,谓兵法权谋等说或谓苏秦之“太公阴符之谋”皆离旨甚远。
更新时间:2020-06-07 13:02 立即阅读 -
庄子注
作者:向秀 分类:道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4.79万字+
最近更新:《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及其学派的著作集,属于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全书共33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丰富的寓言故事和优美的文风著称,对后世文学、哲学、宗教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5-07-25 08:36 立即阅读 -
女子丹经汇编
作者:佚名 分类:道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7.92万字+
最近更新:观心斋纪闻
“虎”即气,“龙”即神,“真穴”大约在两乳之间。“缚虎归真穴”者,即上阳子陈致虚所云:“女子修仙,必先积气于乳房也。”
更新时间:2024-05-13 09:21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2-09-20 14:37 立即阅读
-
道德真经传
作者:陆希声 分类:道教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3.55万字+
最近更新:道德真经传卷之四
《道德真经传》,唐陆希声传。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无求备斋影印清道光间钱熙祚刊指海本(简称指海本)。是书未标章名。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其注以儒解《老》,以道为体,名为用,仁义为道德。
更新时间:2025-08-22 14:59 立即阅读 -
坐忘论
作者:司马承祯 分类:道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63万字+
最近更新:得道第七
《坐忘论》是唐代司马承祯(一说赵志坚)创作的道教典籍,《坐忘论》认为,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最可宝贵的是道。 《坐忘论》吸收止观禅定之说,其宗旨就是讲述修道的“阶次”。《坐忘论》分《敬信》、 《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7章。另有石刻本神形《坐忘论》。
更新时间:2024-05-13 09:05 立即阅读 -
女丹十则
作者:佚名 分类:道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39万字+
最近更新:附录坤诀
女子修行,与男子有别,男子阳从下泄,女子阳从上升。男子体刚,女子体柔,男子常保守丹田之阳精,不使外泄,积之既久,用身中真火锻炼,使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化为虚,而证道矣
更新时间:2025-07-18 15:29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03-09 18:23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4-05-13 09:09 立即阅读
-
天仙道戒忌须知
作者:闵一得 分类:道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99万字+
最近更新:戒忌须知第十六
《天仙道戒忌须知》是闵一得创作的宗教哲学类书籍。图书简介迷不知止。泥丸氏曰:“不知止,则志无所立而趋向惑摇矣。”太虚翁曰:“学仙须得学天仙,天仙由为仙道之止。知止则不为地仙水仙等则法迷惑,而功用纯矣。”
更新时间:2024-05-13 09:11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03-09 18:17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03-09 18:20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03-09 18:26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03-09 18:27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03-09 18:47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