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新时间:2023-10-13 12:43 立即阅读
-
洛阳名园记
作者:李格非 分类:地理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54万字+
最近更新:论曰
《洛阳名园记》是北宋李格非所著的游记。《宋史·李格非传》云:“尝著《洛阳名园记》,谓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洛阳名园记》是有关北宋私家园林的一篇重要文献,对所记诸园的总体布局以及山池、花木、建筑所构成的园林景观描写具体而翔实,可视为北宋中原私家园林的代表。
更新时间:2023-10-13 13:02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10-13 13:34 立即阅读
-
西域行程记
作者:陈诚 分类:地理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70万字+
最近更新:西域行程记
明陈诚、李暹著。诚字子鲁,江西吉水人,洪武中进士,永乐初任员外郎。暹,长安人,洪武中举于乡,永乐初授户部主事。当时明成祖在位,致力于向异域宣扬明朝国威,吸引诸藩朝贡,与遣郑和下西洋同时,又遣诚、暹等人出使西域各地,前后凡五次往返。永乐十二年(1414)正月,诚、暹等从肃州(今甘肃酒泉)出发,经嘉峪关、哈密、火州(今新疆吐鲁番东阿斯塔那)、土尔番(今新疆吐鲁番)、阿力马力(今新疆霍城东)、亦息渴儿(今伊塞克湖)、养夷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塞蓝城(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达失干(今哈萨克斯坦塔什干)、渴石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沙赫里夏勃兹)、买母纳(今阿富汗迈马纳)等地,该年闰九月抵达哈烈城(今阿富汗赫拉特)。永乐十四年后,诚、暹二人将此次出使的路程、时间、道里以及途中所见闻之地形、山川、城市、各族头人迎送等情况写成该书,按月、日顺序排列,详尽而言简。该书对于研究明代中西交通及西域、中亚地理有重大价值。该书无刊本流行,民国时国立北平图书馆曾将其明抄本影印,收入善本丛书第一集中,前附谢国桢所作跋文一篇。谢文对该书作了初步研究,但将李暹与宦官李达混为一人,则误。
更新时间:2023-01-19 13:37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01-06 14:16 立即阅读
-
洛阳伽蓝记校注
作者:杨衒之 分类:地理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8.60万字+
最近更新:附编四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名著(《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地理类),又称《伽蓝记》,为北魏人杨炫之所撰,成书于东魏孝静帝时。书中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分城内、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五卷叙述,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记载详核。与郦道元《水经注》一起,历来被认为是北朝文学的双璧。本书《洛阳伽蓝记校注》对其进行了详细校注,校注人范祥雍。
更新时间:2023-10-13 13:06 立即阅读 -
钵池山志
作者:冒广生 分类:地理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5.11万字+
最近更新:方外志第六
本书冒广生为钵池山所著地理杂史,前无旧志可借鉴和甄录,其设山水志、建置志、古迹志、金石志、人物志、方外志6卷,附《志余》1卷,体例简洁而严谨。钵池山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自唐时就有名,明清两代更是盛极一时。作者为此山作志时,该山已附培嵝之末、胜迹十湮八九。冒广生(1873~1959),字鹤亭,号疚斋,江苏如皋人。
更新时间:2023-10-13 13:20 立即阅读 -
吴中水利书
作者:单锷 分类:地理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96万字+
最近更新:吴中水利书
《吴中水利书》是宋代单锷撰写的水利著作,书共一卷。单锷关心太湖地区的水利,经常来往于苏、常、湖之间,调查太湖周围的水系源流,历30余年将其调查的研究结果著此为书。
更新时间:2023-10-13 13:04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10-13 12:47 立即阅读
-
浙东纪略
作者:徐芳烈 分类:纪事本末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1.78万字+
最近更新:浙东纪略
《浙东纪略》一卷,清初徐芳烈撰。徐氏曾在南明鲁王政权中任职,本书即是专记鲁王政权始末的一部专书,所记大多来自亲历,以日记体的形式叙述,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有涵芬楼旧藏钞本及民国排印本等。此据民国排印本标点整理。
更新时间:2023-01-06 13:50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10-13 13:07 立即阅读
-
蜀鉴
作者:郭允蹈 分类:纪事本末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1.12万字+
最近更新:蜀鉴
《蜀鉴》是宋代郭允蹈撰史学著作。宋代蜀中史学之盛,在史学界早有定评。而宋代史学专记蜀中史事者,则以《蜀鉴》为最。
更新时间:2023-01-06 14:23 立即阅读 -
辛亥四川路事纪略
作者:诵清堂主人 分类:纪事本末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5.26万字+
最近更新:辛亥四川路事纪略
《辛亥四川路事纪略》一卷,清末诵清堂主人撰,成书于民国三年。作者(本名及其生平不详)曾参预清末辛亥年四川铁路的筹画,是清政府修路大员赵尔巽的主要幕僚之一。本纪略意在开脱作者本人在修路一事的责任。但因其以“辑录当时奏章、文告、书函、图照”为主,“悉录原文,不敢僭越”,故保存了相当丰富珍贵的原始资料。今据民国《满清野史四编》本整理。〖质量〗二校。
更新时间:2023-01-06 14:02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