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史部 地理类 钵池山志

方外志第六

钵池山志 冒广生 15151 2023-08-10 09:30

  玉海乾德元年于郡北山之南,建洪福塔院。范以煦《龙兴寺塔缘起》。

  清叟至大间寺僧,衣盂罄佔,重建基址,起盖法堂、山门、斋堂、寝室、僧寮、厨库,以及田园、农具、供器,种种俱备。《重开钵池山残记》。

  妙宝清叟弟子。《重开钵池山残记》。

  碧潭正统间僧。钵池山旧有寺,曰"洪福",兵燹之后,刍尧者往焉,雉兔者往焉。碧潭知其为福地也,诛茅结庵,以奉香灺,支倾植仆,志在兴废。曲瑄《景会寺碑》,参金铣《景会寺兴造记》。

  德燮僧录右街掌教大云兴公弟子。正统间奉兴公命,与德爱来主寺事。曲瑄《景会寺碑》。

  德爱字悦中,亦兴公弟子。正统间,景会寺老僧碧潭驻锡钵池山下,志在兴废,而力莫能为,以其事白兴公,公命其徒德燮与德爱来主寺事。于时承运右副使金宝,承上命来监督常盈仓粮储,遂罄其私橐以畀之,涓吉选良,市材鸠工,营缮未半示寂。曲瑄《景会寺碑》,参金铣《景会寺兴造记》。

  文敏字纳庵,德爱弟子,爽朗博洽,兼通儒典,作大雄、天王二殿,伽蓝、祖师二堂,毗卢之阁、钟鼓之楼以及藏库、讲室、僧寮,凡禅林之宜有者悉备。既而以其额请于上,蒙赐今名。经始于正统戊午春,讫工于成化戊子秋。文敏砻巨石,将以纪岁月,未克就而逝。曲瑄《景会寺碑》。

  诚定字如山,继文敏主法席。寺为风雨震凌,渐至芜废,定因启于漕运总戎、平江伯陈锐,又得都知监左少监王增福外护之力,倾者植之,仆者起之,朽者易之,缺者补之,伽蓝、法堂、丈室、山门及昔之未克成者,无不完美。曲瑄《景会寺碑》。

  心灯隆庆初寺僧,能诗翰。陈文烛《米元章画佛跋》。

  普雷慎戒万历间寺僧,熏心发念,募修山寺。王久章《募修钵池山景会寺序》。

  传崐字玉岩,康熙间寺僧,曹洞嵩乳老人法孙。诗文法言越诸耆宿,搥钟挝鼓,醒彻群迷,清叟之后重兴此山,监督翁英谓"其在玉和尚也"。翁英《重修钵池山景会寺碑记》。

  成果苦行僧,与传崐谋鼎新山寺。翁英《重修钵池景会寺碑记》。

  灯德字矜慈,传崐弟子。灯德传正悟,字梅也;正悟传宗圣,字三贤,皆有功于此刹。乾隆三十九年秋,河决寺毁,水涸,惟古佛一尊趺坐黄土中。宗圣归,结茅以居,迨嘉庆间逝世。郝炳纶《景会寺记》。

  永绪字赞先;永学字道隆。并宗圣弟子。嘉庆间继主是寺。郝炳纶《景会寺记》。

  绍性字本善;绍睿字恒中。能茹苦,寺亦略修葺。郝炳纶《景会寺记》。

  新元字润禅;新寿字位元。道光间,成丈室楼三楹,草创佛殿,重修宝幢,置田百亩。郝炳纶《景会寺记》。

  丰熙字叶雅;人修字悟彻。咸、同间寺僧。郝炳纶《景会寺记》。

  人春亦同治间寺僧。韦城《显真亭记略》。

  天通字道贯。海州士族茆氏子,光绪初寺僧,为淮北诸山第一流人物,精岐黄,主山寺十五年,焚修之暇,坚苦督耕,与其徒宜坚,以勤俭所蓄,不事外缘,重新庙貌。自云:来时仅破屋数椽,荒榛古佛而已。郝炳纶《景会寺记》,参唐天爵《中兴头陀记》。

  王含一乾元道院道士。构屋数椽,垦刈榛莽,植桃柳五百株,有重修丹台之志。同时有火星庙道士郭乾泗者,师事李半仙,深得元解。工诗画,弹琴、角弈皆极精妙,尤善书,笔力得淳化神髓。有赠含一诗云:"王子含一者,不忍祖基荒。恢宏为己任,赤手能摒挡。辛勤数载间,肯构亦肯堂。种术草来辟,开堂云水扬。步虚上高台,偃忍在芝房。为淮培福地,为道发清光。一举数善备,吁君意诚良。"《淮安关志》,参朱涵《炼丹台仙迹记》、郭乾泗《赠王含一师》诗。

  钵池山志·志余

  附志余

  刘向《列仙传》: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邱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恒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亦立祠于缑氏山下及嵩高首焉。"赞"曰:"妙哉王子,神游气爽。笙歌伊洛,拟音凤响。浮邱感应,接手俱上。挥策青崖,假翰独往。"尚《传》未言王子乔有在钵池山炼丹事也。惟《云笈七籤》引司马紫(亦作子)微所集《天地宫府图》,其目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第四十福[地]曰钵池山,在楚州,王乔得道之所云云。自来皆未引及。

  范咏春以煦所著《淮壖小记》四卷皆记淮上掌故。其"淮郡好巫"条云:钵池山自是吾郡一土阜。土之赤色,地脉使然,与安东赤岸、京口赤岸正同,非由炼丹而然。乃附会为王子乔,又讹为王乔,又讹为晋王乔。考韦昭《国语·榖洛》篇注言:周灵王太子晋,早卒不立。《汲冢周书》"太子晋解":师旷言其火色不寿。又云未及三年告死者至。据《潜夫论·氏姓》篇,太子与师旷言时,年十五,则其寿止十七八耳,焉有炼丹之事?刘向《列仙传》称王子乔游伊洛间,浮邱公接上嵩山,后于缑巅吹笙谢时人而去。《水经注》:休水发侧缑氏,王子晋控鹤斯阜,其家得遗屣。《旧唐书·礼仪志》:天册万(寿)[岁]元年封王子晋为升仙太子,立庙嵩山。蔡邕《王子乔碑》称或云颖川人,或云彦荣人。《水经注》又有薄城呼伊用昌之王子乔。《风俗通》称王子乔本由叶公(词)[祠]附会。《后汉书》:王乔,东河人。又曰即古仙人王子乔也。《章怀注》引《列仙传》释之。凡此说,虽诞幻,然皆隶河南,与吾邑无涉。《史记·封禅书》"索引"引裴秀《冀州记》谓:缑氏仙人庙,乃犍为武阳人作柏人令之王乔。《颜氏家训》记《柏人城碑》云:上有巏嵍山,王乔所仙。《华阳国志》亦称王乔仙迹。是王乔乃四川人,非周太子。《真诰》有京陵王子乔墓。李善《文选注》有丹阳鸾冈鹤阜,为王子乔遗迹。总之,不与吾郡相干。

  又"刘水心"条云:水心著《西渚诗》,存钵池山云云,与张太史"宋家怡宠林灵素,无补金兵陷汴梁"同一妙指。

  盛子履大士官山阳教谕,有《淮阴竹枝词》,中一首云:"水边楼阁影周遮,六曲栏干整又斜。家在钵池山上住,秋来多种凤仙花。"此花可入《山志》"物产"。

  又熊兰坡德庆云:"盐河一带柳湾环,行到莲亭意自闲。十里桃花红似锦,游人又上钵池山。"阮定甫钟瑗云:"秋风明月古城隈,明月门楼画角催。一上咬金墩上望,钵池风雨自西来。"

  李莘樵元庚《山阳河下园亭记》曰:山子湖一名君子湖,见徐北山《泛山子湖》诗,广生案:诗未见,惟从《山阳诗征》采得北山《自景会寺归草堂,忠行自江右抵里过访》七律一首。《淮壖小记》引诗中"湖上片帆"二句,忠行许其恕字也。在板厂街西,即今苍龙桥罗柳河西。北国初时,笙歌画舫,游人骈集,由山子湖直达钵池山,中过邱家湖,今人尚称山、邱二湖。

  又曰:徐州万年少先生初卜居菜市桥西,山子湖滨,名"隰西草堂"。吴静公宁谧有《过板厂西街,访隰西草堂故址》诗云:"野水残云外,沙门慧寿居。此间留别业,岁晚伴樵渔。地僻经过少,年深巷陌虚。夕阳空(徙)[欹]倚,谁为一回车。"静公去古未远,闻见必确。《茶余客话》载隰西草堂在北门西郭,未知何据。广生案:山、邱二湖,旧时周遭约十余里。湖滨寺观及人家园亭多不胜记,故隰西草堂不入古迹,而以陆观有《山子湖望隰西草堂》诗,孙耕有《鹤江刘丈招游爱莲亭》诗,山居咫尺,游屐必所屡经,故仍为万、刘列传。

  管家湖筑于宋太守应纯之,有爱莲亭、金牛冈、石桥、锣鼓墩诸景,见《淮壖小记》"淮郡古迹"条。自康熙丙辰烟墩堤倒,湖平为陆。自乾隆甲午老坝口河决,而亭亦毁。读曹小仓驹《竹枝词》云:"篆香楼畔爱莲亭,莲叶田田涨绿萍。莫厌渔歌喧午夜,撤罾多趁五更星。"不免桑田之感也。

  爱莲亭内供大士像,相传有僧自云台负来者。乾隆甲午河溢老坝,湖尽淤平,亭台俱没,而像独存。淮安关监督伊龄阿徇僧人佛悟之请,于丙申年改建观音庵祀之。见《关志》。又景会寺楼上所供毗卢佛,寺僧隐辰告余,亦水患后仅存者。两像皆沙质,故得不沉没。好事者遂不免傅会为神奇,抑何可笑。

  尚养初严陵明万历诸生,著《消日居散言》,有《记崇祯辛未水灾》诗,题云:崇祯辛未岁入夏,斗杓且指未矣,当暑行秋,三时不雷,苦雨二月不止,大水遍行,决漕堤东奔,自钵池至城西桥遂不行,封户成河,竟为水乡。

  《淮安关志》:诞登寺去关署西北十五里钵池山后,旧名洪福寺,宋淳祐年建,圣祖南巡敕改今额,雍正十一年命住持僧万清重修。《清河县志》:诞登寺在朱家沟,原名洪福寺,康熙初改名菩提社,四十四年圣祖南巡颁御书额,道光二十三年重建。两《志》均言寺旧为洪福,然据曲瑄、金铣两碑文,洪福实即今景会,且洪福建于宋乾德,不建于淳祐,意洪福改景会后,此寺乃袭洪福之名耳。又山北五里有洪福庄,土人亦称旧洪福寺所在,实则庄以寺得名,而寺固在山北。

  诞登与景会同祖嵩乳道密,嵩乳塔今尚存诞登寺后,惜无铭。诞登无碑记,惟宝镜堂有停云居士汤道衡联,云:"携手乐同游,看賸水残山,悉多灵境;潜心参妙谛,听晨钟夕梵,不堕禅宗。"跋云:"同治庚午春,偕也(巅)[颠]老衲游钵池丹台,过访松长老于宝镜堂,极论古今兴废,人世升沉,始知此寺经密祖中兴,至清祖承恩召对,赐今寺额及'果结菩提树,池分阿耨泉'楹[联],楹联被黄水冲废。松长老同弟巨川亲受致公付嘱,接任此寺,力复前规,迄今廿余载矣。也(巅)[颠]与余遂拟此联,并志其始末于此云。"案:汤跋所称清祖为万清,即《关志》称雍正十一年重修此寺者也;所称松长老为松厓,即《县志》称道光二十三年重建此寺者也。万清字侣石,诗见《山阳诗征》。松厓名祖江。也颠名清波,湛真寺僧。

  "宝镜法堂"额,同治庚午楚北黄开宜书。

  米元章画佛石刻,陈文烛跋误以米为曾守山阳。范咏春《淮壖小记》驳之,是也。罗叔蕴振玉《淮(安)[阴]金石仅存录》考《宋史·本传》谓:米知涟水军时所作,又引咏春《淮流一勺》言安东尚有米书章化寺额,嘉庆间乡民掊地得之,又云米老书迹遍宇内,画刻独鲜,可宝也。然余见京口宝晋书院有米老自画小(象)[像]石刻。

  元章石刻不知何时移置棠雨庵。尝举以询寺僧,僧未能对。后阅曹砺庵镳《信今录》,言:棠雨庵系顺治辛丑淮北盐商建,以奉任太守生祠。任,山西石楼人,拔贡,顺治十二年任。今米刻后有任偈文,知必移置于是时。

  钵池山侧有"偕隐高风"巨碑,碑额篆书"刘氏先茔"四字,碑左刻"《淮关统志》云:刘麒,字文祯,板闸人,积学工文,有声黉序,终岁闭户,孜孜不倦。晚筑高卧轩,吟诵其间,搜探古今以资著述,故诗文重一时。性尤慈惠,凡有禆桑梓之务,知无不为,尝于家园后置义地一区,乡之贫无葬所者多沾其德焉。弟麟,字文祥,亦郡庠生,能文好义,略与兄同。"三行。碑右刻:"茔地一块,南北长二十五弓二尺,南至曹界,北至李界;东西阔十四弓二尺,东至曹界,西至曹界,共坟十三座,计四世。"三行,并真书。《淮安府志》载入"古迹",但云未详为何人立,则殆未见原碑也。《关志·人物传》列麒兄弟于杨理、叶恩之间,知为成化后、嘉靖前人。

  "偕隐高风"碑北不半里,余复访得一巨碑,四分之三已埋土中,碑文磨灭不可辨,额题"奉天诰命"四篆字。碑后有大冢,土人云是板闸杨氏之墓。急归,询之学董杨裕桂,则云每岁致祭,相传为远祖刑部尚书杨飞熊。询以家谱,则又无之。飞熊,康熙间以举人官汾州同知,未尝为司寇。意即杨贯之侍郎墓也。

  钵池山回坟最多。余亲访丛葬处,仅得一碑,题"皇清诰赠明威将军杨公府君之墓",旁刻:"公讳文整,字秀山,籍山东济南府阳信县,赐进士出身,初振广东龙江协右营守备,升都司佥书、江南江北漕标左营中军守备事。男继泰敬立,康熙四十六年岁次丁亥春王正月吉旦。"凡四行。碑额刻篆书"奉天诰命"四字。捡《山阳县志》考之,知继泰以康熙四十三年任漕标中营守备,"中营"当据碑改"左营"。

  景会寺前后,僧塔凡七。余一一手拓其文。一为玉岩崐和尚,一为矜慈德和尚,一为梅也悟和尚,一为道贯通和尚,皆无年月

  。皆寺僧也;一为(履)[侣]石清和尚,无年月。诞登寺僧;一为树宗式和尚,乾隆十年。一为午亭昌和尚,乾隆四十六年。并湖心寺僧。

  王棠《游钵池山记》言寺有两碑。一云晋王子乔丹成饲鸡,鸡僵,乔疑丹不验,弃井中,鸡忽化凤,乔乘凤上升;一引王乔双凫事。而成、宏诸碑皆无此文,意别有两碑,今毁。

  《山阳志遗》论修志之难,云:余辈但任分校,文字必经二总裁鉴定去留,以郡公为主,而当时增删多有可骇者。如,《金广信铣传》,"自蕲州知州行取礼部员外充中祕作编纂官",旧传如此。忽删去"礼部员外",但云由知州充中祕;员外现任官也,中祕暂充差也,删去四字,是以何官为编纂官乎?《杨侍郎理传》将不待奏报,发银谷赈安饥民事尽删去,但以"善于赈济"四字了之。侍郎一生,此最卓卓,一概抹却。善于赈济,凡有司皆可加也。今景会寺有成化、宏治两碑,皆侍郎篆额,宏治碑文则广信撰并书也。

  成化碑阴多漶灭不可读。谛审数四,知前五行为长官题名,后分二十二列,每列二十人,惟第二十二列仅二人。最奇者,碑右上方于诸人题名中,忽夹行草六行,题名皆真书。载所购地,此由寺僧虑产遗失,不知何时添入碑内,未成体例,今姑仍之,释文如下:

  缺都知监左少监缺

  右第一行当为都知监左少监王增福结衔

  缺司缺右缺汪缺

  右第二行当为司设监右少监汪文结衔

  进缺工缺水使缺前吏缺

  右第三行当为工部主事徐澄结衔

  进士出身郎缺主缺

  右第四行当为户部主事吴彦华结衔

  缺大夫缺察缺察使缺

  右第五行当为按察使石渠结衔

  □□□□□□□□黄□

  □□□□□□□□□□

  □□□□□□□□□□

  □□□□□□□□□□

  □□□□□□□□□□

  □□□□□□佛明□□

  □□□□□□佛缘□□

  □□诚密佛照佛谛□□

  □□诚演佛智佛□□□

  □□□□佛真佛来□□

  □□□□佛印法通□□

  基□阔三十五丈深四十缺

  一块原买名下,地座落寺西缺

  大路南至吴原界,西至陈义界,北至缺

  小麦二斗又买陈□等池一块,座落板闸运缺

  北计地□阔□五十丈,东至陈荣界缺

  西至浅铺,北至□□界,夏税小麦五斗缺

  □信□珍徐□梅□□□

  义官王□徐镛□□朱玉□□

  杨福胡觉宣李□胡□□□

  右第一右第二右第三右第四右第五

  列三人列六人列六人列九人列一人

  □□□□□□张佳□□

  □□□□□□□□□□

  □□□□□□□□□□

  □□□□□□□□□□

  □□□□□□□□□□

  □□□□□□□□□□

  □□孙□□根陈□□□

  □□□□王政汪□□□

  □□□□□□桂英唐荣

  □□□□祝宣赵熊王敬

  □□□□□□张□冯通

  □□□□□□张顺赵俊

  □□□□阎明孙暄沈□

  □□□□□□严□朱敬

  □□□□□凤陈锦王辉

  □□□□□华汪诚□英

  □□□□□进吴昶姚华

  □□□□□诰何连孙□

  □□□□孙玺秦谦彭达

  □□□□王远李浩彭渊

  右第六右第七右第八右第九右第十

  列列一人列十八列十五列十二

  人人

  □□□□□□□□□□

  □□□□□□□□□□

  □□□□□□□□□□

  □□□□□□□□□□

  □福□□□□□□□□

  □□□□□□□□□□

  潘良汤玉杨宁□□□□

  刘海邱政陈达□□庞□

  杨达邱廉赵诚□□□□

  徐进赵伦□聚李锦□□

  李全周清陆□朱□□华

  刘隆梁□李玺陈□□□

  邹瓘方名赵昂□□许□

  李珏余宏李玉赵□刘缙

  杨祺贾达□□宋□胡杰

  陶暹李俊□□庞洪□□

  许遵滕谦□□□□□□

  杨辅胡□□达□□□□

  朱远汤□□□□□□□

  王嵩□□邹升吴全杨信

  右第十右第十右第十右第十右第十

  一列十二列十三列十四列七五列六

  五人三人人人人

  □□□□□□□□□□

  □□□□□□□□□□

  □□□□□□□□□□

  □□□□□□□□□□

  □□□□□□□□□□

  □□□□□□□□□□

  □□□□□□□□张纪

  □□李和□□□通苗实

  李□李昂□□□□□英

  □□□□□□□□董和

  赵□□□□□朱宗□仁

  □□□□□□□□□□

  □□□□□□□□孙贵

  李惠□□□□□□□□

  □□□□□□□□□□

  张锦□□□□朱□□□

  □□徐□黄□□□□□

  李迪许成□聚张□胡□

  □□蔡迪谈谦王亮□荣

  □□□□高林□□□□

  右第十右第十右第十右第十右第二

  六列五七列五八列四九列五十列八

  人人人人人

  □□

  □□

  □□

  □□

  □□

  徐□

  姚琎

  陆□

  戴□

  □□

  □□

  □□

  □洪

  □觊

  刘淦

  □海

  □□

  李荣

  赵锦刘景

  □□徐守忠

  右第二右第二

  十一列十二列

  十人二人余

  无字

  郭次甫寓淮,所携一杖二衲三瓢四锄五觚六五岳真形图,自号五游山人。陈太守文烛为作诗。旧《志》误以郭为"五岳",非也。五岳山人,陈太守号。

  胡天放尝读书河下竹巷三板桥侧。《淮壖小记》云:河下竹巷魁星楼,有康熙二十五年胡天放先生《楼记》,今碣尚存。天放所著《藉湖堂集》,段蔗叟朝端语余少时曾有葺本,虫蚀殆尽,今并不可踪迹矣。蒋荆名楛《题胡孝廉楝居图》诗原注:孝廉自有记。此记惜无从觅以入《山志》也。

  荆名所著《天涯诗钞》有《癸酉暮秋哭胡天(仿)[放]先生》诗云:"孝廉今硕果,韦布久飘篷。自结忘年友,俱成遁世翁。仙游逾耄耋,道在历穷通。遗墨藏心史,千秋苦楝风。"癸酉为康熙三十二年。

  张虞山养重《古调堂集》有《望八素山有怀同志诸子》诗,自序云:"旧与张伯玉、靳茶坡、胡天(仿)[放]、陈阶六、阎再彭、程娄东、邱季贞结隐东海,为八闲人。"又《送胡天(仿)[放]之东海》诗云:"浪泊云台境久荒,凭空东望是扶桑。鸡声啼处乾坤白,鱼眼开时日月黄。满目山川连海岱,千秋人物数齐梁。而今俯仰无消息,莫叹蓬瀛迹渺茫。"

  嵇叔子太守宗孟《立命堂集》有《贺胡母管太君八帙序》文:切岁步庚子履端,后浃辰三日,枚里管太君胡老伯母历晋八帙。知为顺治十七年,太君之生在万历九年正月十三日也。曰:伯子、季子暨文孙,伐鼓、张乐、饰舞衣、鞠跽以引年。知天放有兄及有子姪也。文称师虞为季子,故知伯子为师虞兄。师虞天放字。中间淋漓往复述太君之言,曰:"与我鼎钟,无宁藿菽也;与我文帔,无宁蒿簪也;与我八驺遥遥,无宁板舆自适也;与我东海之诰诫,无宁豹谷之优游也;与我封鮓见还,敕尔廉隅,无宁白华油油,勉尔孝思也。"读之使人俯仰无端,肃然生敬。

  杨笏山庆之有《论淮上国朝诗人补遗绝句》云:"浣露餐霞住钵池,生花笔本擅离奇。谁知小宋名相敌,传遍尚书红杏词。"自注谓:吴冠雅,吴未诗。案:冠雅名初枚,未诗名应枚,并乾隆中诸生,冠雅有《吴寄天诗賸》,未诗有《自怡轩诗钞》。

  又《歜枣簃诗话》云:杨小弢茂才寿恒先世累代科第,至茂才门户降落,居钵池山下,诗才清畅,所传不多。

  丁俭卿晏《柘塘脞录》载,潘四农应童子试,太守官公懋弼爱其才,面试钵池山诗,潘有句云:"我来秋色老,人去暮山青。"太守叹曰:"潘生海内奇才,可惜晚达。"此诗《养一斋集》中不存。

  刘六皆谦吉《讠刃庵诗钞》有《钵池山前祖茔》七律一首,今山前"偕隐高风"为刘氏先茔,意即此耶。六皆,康熙甲辰进士,官山东提学佥事。

  谨按:诞登与景会同祖嵩乳道密。张有《觉津寺碑记》云:嵩乳,泗州唐氏子,父讳爵,母赵氏,万历戊子八月廿三日生。年十四,念生死可畏,请为僧,依景会应元大师出家,茹苦作淡,日事樵牧,礼佛参禅,晨夕不懈,居然道衲也。侍师谨。师寂,竣塔事,念生死未了,访道四方,闻憨山大师住庐山,往访,以法器相期许。次参博山无异来祖。一日,睹洞底白云飞上山顶,豁然大悟,即说偈,云裂石穿,云和不齐。复隐钵池,结茅以居。法弟子南庵来访,依止左右。久之,声动遐迩,缁俗景从,建刹迎师者甚众,一时开法丛林凡七,为景会与诞登、觉津、湖心、湛真、栖芦及云台山之法起,其他不远千里受嘱咐者不知凡几。顺治戊戍三月十一日,晨起,礼佛,集众,说偈,示寂景会毗卢阁,时年七十有一,以十月十日塔藏全身于菩提社侧,衣钵入法起塔,所著有《述古箴规》、《净土纪异》。又《隐辰随笔》记前辈言:嵩祖居恒砍柴,修头陀,行坐树下或冢中。一日晚,习定林间,所持菩提素珠线忽中断,因发愿曰:"倘于暗处拾珠一粒不少,即结茅于斯。"已而果然,遂就地诛茅结庐,后名其居曰"菩提社"。又,南庵老人法孙侣石清和尚,原名一清,康熙召对,命改万清,意在国祚地久天长。只字片言,未容稍犯,其尊严可知。又,诞登命名亦圣祖南巡诞日登临之故。又,南祖后隐江浦西华山响铃庵,寂后塔藏庵侧。范益附识。

  --《钵池山志》终

  景会与觉津、湖心、湛真、栖芦、诞登及云台法起俱中兴曹洞。博山无异元来禅师、嵩乳道密禅师、南庵宏依禅师,丕振宗风,开山传法。迨康熙南巡,临幸觉津,天根传本禅师承恩召对,赐额赐联赐扇及今犹存,且伴驾各寺,均邀御书敕赐寺额,留镇山门,演派当时为一代冠。各寺住持为湖心童求传昱禅师、湛真、栖芦介旭传遐禅师、诞登隐知传闻禅师、景会玉岩传崐禅师。诸师祖德行高洁,门下众多,盖皆钦敬嵩祖、南祖也,其曹洞宗派详载《佛祖心灯》,全文甚长,此下摘录从略。又,诞登侣石万清禅师另演字派,为康熙命名而作,前所未载,今并列入。

  洞宗下:江西寿昌下旁出博山,无异元来禅师另演二十字为大蚁元来派。

  元道宏传一心光普照通祖师隆法眼永博寿昌宗

  元来下第四世觉津天根传本禅师从"传"字起演派十六字。

  传灯正宗永绍新丰人天仪范绵远昌隆

  又传本派各寺后人从"隆"字起续四十字

  隆兴禅净义六度行常洪德化仁慈旨恒修显密融教崇圆顿实证彻妙明空湛寂真如体庄严宝镜风

  元来下第五世诞登侣石万清禅师从"宏"字起演派十六字。

  宏传万绪世衍弥昌祖祢广大源远流长

  另法起改演一派,系从派内演派,紊乱旧章,而于传本、万清二派抵触尤多,故不列。

  按:吾宗同人以宗派一事至末法时已成为官样文章,若严格论之,则一宗一派之系统丝毫均不可紊乱或牵强附会,令后世宗门有知识之子子孙孙诮。兹《志》付刊,吾宗字派之始末因缘应一"应一",误,当为"一应"。述之,免致以讹传讹,因谨纪于此。

  《钵池山志·补遗》自序

  乡先辈杨子世《咏山阳》云:"山阳山何许,钵池留半环。"余幼即爱诵之。癸亥仲夏,段蔗师授予《钵池山志》一册,并题书衣云:"此书刊成后,版为疚斋携归京口,传印无多。今偶检得覆校底本,持赠文献,以为插架之一种,文献博闻强识,当必有所补正也。癸亥五月十七日,蔗叟"。余感其意,为辑"补遗",迨草就而蔗师下世,而所谓钵池山者,早经河决湮为平陆,不独人事有代谢,山川亦有古今,怅乌能已!今隐辰上人复刻《山志》并附此册,胜流题咏,晦久复彰,钵池之灵实式凭之,虽然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安知后我者不更有所补正,以为兹山增色乎?予日望之矣。

  淮安宋焜(文献)

  钵池山志补遗·山水志第一

  山水志第一

  钵池山

  钵池山明·卞荣

  (康熙《关志》)

  弭节寻仙境,缅怀王子乔。丹砂沉古灶,石刻记前朝。影落双飞舄,虹飞百尺桥。晚来幽思癖,重欲步山椒。

  携具邀民部苏业师游钵池山限韵张弨

  井灶仙源古,旌旗从骑劳。鸾和鸣碧玉,丝素服青羔。持蟹恒兼酒,羹鱼略用芼。笑谭连日夕,茅屋一灯弢。

  钵池山二首清·张耆

  (《霄峥集》)

  仙子何处去,空余洗钵池。山容自今古,凫影渺参差。台圮人收钓,楼荒笛罢吹。几番寻旧迹,到此慰遐思。

  荷花山后发,香气绕丹台。蜡屐偶经此,仙踪何日回?药灵鸡犬化,祠古雨风颓。不尽登临意,夕阳归去来。

  钵池山阮葵生

  (《七录斋手稿》)

  当年王子乔,炼山此地巅。仙去不复返,极目惟云烟。山根错乱石,幽壑泻飞泉。空台落梵响,松籁鸣清弦。攀萝上绝磴,临流听潺湲。步虚访仙踪,采药怀芝田。山中招隐客,高风杳昔贤。我欲据丹灶,悠然证长年。

  游钵池山李藻

  (《霄峥集》)

  王子骖鸾去,丹台百尺留。溪山初落日,藤竹似凉秋。我亦吹笙客,仙人不可求。惟余井华水,一勺汲寒湫。

  登钵池山何维熙

  (《荷村诗稿》)

  我生寻古迹,小艇系山前。高阁摩云树,长竿钓雪天。仙家丹井在,客路酒旗悬。稍坐留三酌,情驰兴欲颠。

  钵池山方外·岳宗

  (《以下并《妙叶堂集》)

  山泽湖边水满陂,王乔炼断是何时?谁云仙去犹埋钵,闻道花开尚有池。野寺寂寥空暮草,亭台颓废剩荒基。自从舍卫无人托,化作长淮老古锥。

  题钵池山与王秀才岳宗

  往事传名胜,仙踪尚可求。火炉空翠落,古井冷云浮。鹤驾移缑岭,鹅笙吹碧楼。到今已千载,继起几丹邱。

  山子湖

  山字渔艇明·何希范

  (康熙《关志》)

  流水慕高山,河路成山字。一苇钓其中,快哉仁且智。

  泛山子湖,归过深竹寺,读

  禹江、菊邨题张子舄飞所画

  《(拣)[采]莲图》,次原韵清·徐麟吉

  (《北山诗存》)

  钵池之水出洪泽,钵池之山达北郭。往年洪泽溃金堤,一望无烟殊寂寞。年来水涸种荷花,蓐暑层冰踏赤脚。湖光山色载扁舟,古寺丹邱势磅礴。红颜粉黛芰荷香,花时仅有游人掠。山子湖名君子湖,绿天晓霁飞鸟雀。远势遥冈旭日多,芙蓉千顷穿林薄。杨家兄弟总风流,执耳骚坛走沈约。亡友张子工丹青,同向芳湖采杜若。十年濡墨尚如新,披图神往莲湖泊。太史有序介弟诗,后来输与君先着。昨夕池山看采荷,荷花正开雨正落。今日读君湖上行,千秋风月欣有托。诗中有画画中诗,烟鬟一一藏丘壑。就中写出爱莲人,十里荷花红灼灼。钵池烟景在目前,斗酒招魂和泪酌。

  泛舟钵池湖何维熙

  (以下并《荷村诗稿》)

  晴湖风日好,佳处爱停槎。鸟篆沙为字,鱼吹浪作花。白云藏洞府,绿树聚人家。凡几留诗去,登山总未暇。

  春晚过钵池湖何维熙

  洗钵留仙迹,风光拟镜湖。水添鱼乐极,霜断雁归无。绿树生烟火,红桥展画图。预为竞渡约,满目对新蒲。

  山紫湖晓望杜首昌

  (《墨迹》三十首录八)

  湖西观日出湖东,云白烟青水半红。几个渡舟图画里,不知我在画图中。

  山紫湖晚眺杜首昌

  归渡丝丝闹渡头,去舟不断又来舟。闲情只合贪烟水,立尽斜阳得自由。

  送玉公还钵池杜首昌

  策蹇归来不杖藤,一船斜日载闲僧。□波极目浑无际,家在云林第几层?

  望钵池景会寺杜首昌

  意中有寺偏难至,望里无山亦自佳。可惜仙人王子去,不曾看见我胸怀。

  湖干雪霁杜首昌

  云开旭日气蒸堤,灼灼银光望欲迷。宁逐冰凘融作水,莫教洁体碎成泥。

  含生、悬灯二上人过访山紫,携有蔬资,

  嘱住持纯可师备素馔,予亦许舍侄学山、

  小儿玉净随至伊蒲,情话晚归杜首昌

  三月心期未与论,恰来二朗叩山门。相留料得能相恕,曾共庵居饱菜根。

  二鼓月中大雪独眺湖干杜首昌

  大地弥漫总不分,空中淅淅静中闻。惊风滚月浑迷水,渐觉将身拥入云。

  三更独步湖干看月杜首昌

  清光有意向人多,湖面浮金静不波。此去广寒何必远,迢迢犹似隔银河。

  泛湖戴晟

  (《寤砚斋集》)

  十里晴湖放一船,水心云意钵山连。数椽草屋依鱼鸟,百代荒台绕芰莲。福地旧时真隐约,仙家往事尚流传。买山有志何年遂?得共渔人稳醉眠。

  钵池山志补遗·建置志第二

  建置志第二

  景慧寺

  景会禅灯明·何希范

  (《淮安关志》)

  禅关题景会,夜色皎如冰。非指还非月,相传此一灯。

  吾乡钵池山景会寺最古,鹤亭撰志

  传之,承赠答谢顾震福

  (《跬园诗钞》)

  缥缈荒台倚断垣,缑山笙鹤悟根源。洛阳故事伽蓝记,江表清才水绘园。风里凤鸾应伴啸,云中鸡犬似闻喧。爱莲亭畔留遗爱,况复濒行更赠言。

  庚戌仲春道经景会寺小憩,口占

  呈隐辰开士四首朱廉

  (《洁庵遗诗》)

  偶抛尘事叩禅关,絮语幽清半日闲。莫谓钵池山太小,淮阴舍此更无山。

  祗园三世托通家,访旧聊停薄笨车。羡煞吟僧无个事,拨云随意拾松花。

  古心古貌古精神,鹤发童颜世外身。到此会心应不远,可能为我指迷津。道贯上人寿逾八十,谈笑风生。

  伊蒲馔饱出云房,垂柳当门似茧黄。回首渐闻钟磬远,鞭丝帽影趁斜阳。

  钵池山志补遗·古迹志第三

  古迹志第三

  丹台

  王子乔丹台明·何坦

  (康熙《关志》)

  昔人传说成丹去,今日追求仙子踪。玉井尚余明月在,土台惟见白云封。胡麻无地寻根植,鹤驾何能得侍从?多少牧童尘世外,漫敲牛背过山峰。

  春日登台漫兴庄起元

  (康熙《关志》)

  登台一望春水生,漠漠烟波动客情。平野雨余芳草绿,长江云外片帆轻。湖涵月色连天静,风递花香入座清。几度凭栏观不尽,仙凫飞处是神京。

  俯视江皋百丈堤,沿堤芳草日凄凄。春含万树心如醉,风入千帆望欲迷。淮海水连银汉迥,钵池山绕暮云低。凭栏把酒聊舒兴,敢附骚人浪品题。

  丹井

  钵池仙井何希范

  (康熙《关志》)

  飞舄称仙吏,烧丹向钵池。平冈遗井在,常有吐云时。

  钵池山丹井王永熙

  (《湖上草堂诗集稿本》)

  王子宾仙竟不回,钵池丹井傍丹台。丹成鸡犬乘云去,井在鱼龙戴月来。滚滚长河喧白露,萧萧落木冷苍苔。天高双舄何年降,沙石凄清鹤唳哀。

  王乔井方外·岳宗

  (《妙叶堂集》)

  留仙井在浊河干,王子曾传此炼丹。绕径片云飞漠漠,循栏流水自漫漫。药炉把守闻凭虎,洞府招寻忆驾鸾。今日仙人何处去,青山无恙碧天寒。

  爱莲亭

  过爱莲亭清·王永熙

  (《湖上草堂诗集手稿》)

  岂意黄流涌,兹亭忽就荒。一时具今古,半世阅沧桑。水榭萦寒雾,莲花断远香。园篱环草屋,鸥鹭漫迴翔。

  春日过文津书院,晤家禹山

  山长,即事赋四首程得龄

  (录一,《山阳诗征续编》)

  花港渔矶界绿蒲,爱莲亭接水云区。先生若把头衔署,山子湖边老钓徒。

  钵池山志补遗·金石志第四

  金石志第四

  敕封普惠王祖师祠碑

  朝议大夫淮安府知府加十级记录十次顾思尧撰并书篆额

  普惠王祖师灵昭于山阳县西北钵池山,有丹台丹井,民立祠祀。《县志》著周灵王太子名晋,字子乔,修真之所。咸丰八年九月,粤逆窜夭,六扑三河,距淮仅百余里,衡阳防兵以少击众,贼溃。生擒之贼佥称:"十二夜,扎筏偷渡,见隔岸灯光中有'丹台王'三字,河水骤长,筏沉,毙者甚众。"十年正月,捻逆扰清江浦,逼淮城,官军击退,被胁人归,相谓:"闻贼哗言城上旗灯往来,灼见'王'字。"时思尧知县事,绅耆、四品衔封兵部职方司员外郎韦城议答神贶,国子监学录、前江浦县教谕徐登鳌暨士民等胪呈详情,大府具奏。同治元年三月,思尧署淮安府事。今年八月二十四日,奉大府檄,行礼部,于七月初七日准内阁交出王祖师封号,奉旨铃出"普惠"匾额,奉旨铃出"保惠全淮",列入淮安祀典。思尧遵檄将事,敬营祠宇于城西北之文通寺,妥神祭告。从绅民之请,砻石而为之辞曰:"于显普惠,于汉已神。中郎碑称,上世真人。笃孝致祀,延熹八年。今受帝祉,忠诚迈先。褒遏寇虐,宏济时艰。戴华若苣,挥旗有翩。炳灵锡祜,典钦肇禋。歆佑八埏,俨福淮民。"

  大清同治二年月日

  五品衔光禄寺署正加二级韦铨监刻

  钵池山志补遗·人物志第五

  人物志第五

  张弨字力臣,通经博古,专心六书,尤嗜金石文字,为昆山顾炎武所推服。曾携具邀民部苏业师游钵池山,限韵题诗。

  徐麟吉字日驭,号北山,一作钵山。诗似李义山,为名流所称赏。曾题张舄飞《采莲图》七古雄浑,一时传诵。李元庚《山阳河下园亭记》曰:山子湖一名君子湖,见徐北山《泛山子湖》诗。冒氏辑《山志》时,深惜未见,余从其集搜得之。

  杜首昌字湘草,笃嗜书史,工诗词,善草书,著有《杜稿编年》。家本雄于资,晚渐中落。曾于康熙庚申寓山紫庵三月,成上下平韵三十首,书之于册,今藏周俊臣先生处。

  王棠字勿剪,歙人。曾寓吾淮,闻钵池山丹井之异,挈友往游,著有游记,载所著《燕在阁文集》中。

  钵池山志补遗·方外志第六

  方外志第六

  纯可康熙时僧,与杜湘草善,杜诗《山紫杂咏》屡道及之。

  钵池山志补遗·志余

  附志余

  景会寺隐辰上人谓李白《淮阴书怀寄王宗诚》诗内有"飞凫从西来,适与佳兴并。眷言王乔舄,婉娈故人情"等句,居淮阴而引王乔故事,可为唐时仙迹已著之一证。

  邱起元,字珠岩,康熙间召试诗赋第一,著有《江峰集》,中有《补三洲歌》一首云:"打桨向何处,采药钵池山。愿郎饵芝草,乘云时往还。"

  何维熙有《挽邱钵湖》诗二首,有"一经早白首,当代学为优"及"重理西湖棹,无人作胜游"等句,意邱居近钵池。又《妙叶堂集》与徐北山往还唱酬之作皆作钵山,想亦居近此山。此与汪钵山均系人以地名,足资谈薮。

  康熙《关志》"形胜"略云:板闸有钵池山横亘于后,虽无层峦叠嶂可以寄游,而冈阜巑岏,咸谓地脉所钟。山之傍有寺曰"景会"及菩提社,皆殿阁崔巍,颇称古刹,常为高僧所栖息。惜涨水浸淫,垣颓像剥,萧然空谷而已。且满山隈昔多古树苍藤,森布林麓,自往来兵戍络绎,删夷斩伐,无遗蘖焉。其下则山字清漪,琉璃嫩碧,直盘署后。时或烟雨迷离,凭栏四望,颇饶野趣云。

  又"淮关八景"云:景会禅灯、钵池丹井、袁浦千帆、山湖鱼艇、漂母遗踪、新街夜月、韩侯钓台、花巷晓市。当时咏八景诗甚多,惜余所藏康熙《关志》多缺叶,无从甄录矣。

  据徐北山诗,则张舄飞有《采莲图》,禹江、菊邨皆有题咏。惜图今不存,题咏亦散失。

  隐辰上人谓,今之板闸亦名"凤里",或即本王乔故事。

  山子湖亦作山字湖,何希范所谓"河路成山字",厥名甚雅。又据杜首昌诗,亦作山紫湖。

  《文津倡和诗卷》为程禹卿所辑,其诗(多)与此山有关甚多,如乔联璧云"凤里钟灵地,丹台旧有仙",张念棠云"凤井丹炉仙迹在,文津千古废言扬",陈维勤云"钵池山色晓苍苍,淮海文澜阔复长",张曾云"试向爱莲亭畔望,英贤尽日叩关来"等,不胜枚举,余意可增列文津书院汇刻倡和诸作,以志一时之盛。

  余藏《燕在阁文稿》系王棠著,段蔗师跋云:"冒鹤亭撰《钵池志》,予以棠游记畀之。鹤亭询何如人,猝无以应。今始悉原委,乃叹学无止境,而人之不可无年也。"

  钵池,案朱涵《炼丹台仙迹记》谓:台下有井,冽且甘,即钵池。原引邱谨有《钵(地)[池]泛舟》诗,疑池与井为二,然余案《浩观棠集》作"钵湖泛舟",《艺文志》所引偶误一字耳。

  胡琏《钵池山》"碧天窥鹤驭",据同治《艺文志》、康熙《关志》,"窥"皆作"笙"。吴进春《晚过爱莲亭》"况复绕清秋","秋"字疑当作"流"。

  杜琳《新路碑记》"余不禁幸然色喜","幸"字疑当作"欣"。

  谨按:山子湖,原《志》案天启《淮安府志》作"山字湖"。《补遗》谓何希范诗"河路成山字",象形也。李元庚《山阳河下园亭记》"山子湖一名君子湖",则历代以来中多隐士,因人也。杜首昌诗作"山紫湖",即诗所谓"湖西观日出湖东,云白烟青水半红",即景也。惟所称山紫庵莫考所在,是庵想亦因湖命名。范益附识。

  --《钵池山志·补遗》终

  重刊《钵池山志》后记

  重刊《钵池山志》后记

  是书原为疚斋居士庚申榷关时所撰,刊印后,其版即携归故里。因属冒氏丛书也,承嘱复刻之。

  益思钵池一山沧桑变幻,固今古悬殊,名胜蕴藏似形势依旧,所最异者,曩时湖面风光,烟水苍茫,载歌载咏,今日农村生活,春秋操作,惟耕惟耘。若夫明月来照,好风与俱,又岂减故人之态哉。然山川虽改,文墨犹存,得此一书,按而索可追求其已往之陈迹,味而读可神游于过去之山水。特再刊之,并请兰陵张淡庵先生于甲戌嘉平书一额曰"钵池胜境",筑垣山门院内嵌刻其上,聊供游兹土者识所名焉。

  又以曹洞嵩乳密祖应迹因由及景会同宗各寺宗派附入《志》后。复承宋公文献先生撰赐"补遗",增刊生色。

  又丙子仲秋田公耐傭老人时年七十有三,偕友来探旧迹,过谒丹台,因恭述《山志》重刊语,求作序文弁于《山志》之首,当承默允,谨再函求。公时寓杭州。幸赐墨缘,山门永镇,且承函告刊印次序:先印段诗,论其体似题词,然系代喤引,亦可当原叙看;次印叙;再次印今人题词云云。惟时际非常,征文未便,倘后之君子更留意是中攸关之文物,及他时硕博兴致之所成,日积月累,安知不继起无穷,使地灵愈显哉?

  益猥以葑菲,一时遭遇田公嘉言,尤足滋愧,赘述数行,为陈经过,览之者其许宥也耶。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冬月弥陀诞日

  范益隐辰谨记

  --《钵池山志》全卷终

  释绵泰、逸、溪、守、法、性校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