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史部 地理类 中吴纪闻

卷第一

中吴纪闻 龚明之 10065 2023-08-10 09:14

  范文正公

  天圣五年,范文正公居母丧,上书宰执,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遴选举,崇教育,养将材,实边备,保直臣,斥佞人,使朝廷无过,生灵无怨,以杜奸雄,凡万余言。 时王文正公曾为相,见而伟之。 服满,荐充馆职。 由此为人主所知,不次擢用。 庆历三年九月,拜参知政事。 上开天章阁,访以治道。 公条陈当世急务十条,一曰明陟黜,二曰抑侥幸,三曰精贡举,四曰择官长,五曰均公田,六曰厚农桑,七曰修武备,八曰覃恩信,九曰重命令,十曰减徭役。 上嘉纳之。 一岁之间,次第举行,无或遗者。 公初上宰相书,即受知于王文正; 后陈十事,即见听于仁宗。 虽曰抱负奇伟,不容不见于施设,自非圣君贤相委曲信任之,亦安能行其所学邪?

   许洞

  许洞,太子洗马仲容之子,(洗马坟在城西。 )登咸平三年进士第。 平生以文章自负,所著诗篇甚多,当世皆知其名,欧阳文忠公尝称其为俊逸之士。 所居惟植一竹,以表特立之操,吴人至今称之曰:「许洞门前一竿竹。」 真庙祠汾阴,时洞为均州参军,在路献文章,令召试中书。 (予之族妹,适洞之曾孙,见其家藏洞之敕牒三四纸。 )

  洞与潘阆、钱易为友,狂放不羁。 阆坐卢多逊党,亡命,乃变姓名,僧服入中条山。 洞密赠之诗曰:「潘逍遥,平生才气如天高。 倚天大笑无所惧,天公嗔汝口呶呶。 罚教临老头,补衲归中条。 我愿中条山,山神镇长在[4]。 驱雷叱电,依前赶出这老怪[5]。」

   丁陈范谢

  钱武肃王镠之子,广陆王元璙; 广陵王之子,威显王文奉; 皆为中吴军节度使,开府于苏。 时有丁、陈、范、谢四人者同在宾幕,丁讳守节,陈讳赞明,范讳梦龄,谢讳崇礼,职中吴军节度推官,俱以长者称。 守节者,丞相谓之祖; 赞明者,屯田之奇字虞卿之曾祖; 梦龄者,参政仲淹之曾祖; 崇礼者,太子宾客涛之父。 其子孙又皆登高科,跻膴仕,足见庆源深厚矣。

   辟彊园

  吴中旧传,池馆林木之胜,惟辟彊园为第一。 辟彊姓顾氏,晋人。 见于题咏者甚众。 李太白云:「柳深陶令宅,竹暗辟彊园。」 陆羽云:「辟彊旧林园,怪石纷相向。」 陆龟蒙云:「吴之辟彊园,在昔胜概敌。」 皮日休云:「更葺园中景,应为顾辟彊。」 近世如张伯玉亦云:「于公门馆辟彊园,放荡襟怀水石间。」 今莫知其遣迹所在。

   斗百草

  吴王与西施尝作斗百草之戏,故刘禹锡诗云:「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

   陈君子

  陈之奇,字虞卿。 乡人以其有贤德,故以君子称之。 初登第,为鄱阳尉,后为丹徒泰兴令。 李玮尚秦国大长公主,下国子监,举通经术有行义者为教授,遂以公充选。 未几,乞致仕,迁太子中允,时年未五十。 俄除平江军节度掌书记,复以为教授,诏装钱促遣之,力辞不赴,公道德着于乡,虽闾巷小儿,亦知爱敬。 有争讼久不决者,跨蹇驴至其家,以大义感动之,皆为之革心。 自挂冠后,闲居十八年。 熙宁初卒,葬花山。 王岐公为作志,题之曰《陈君子墓铭》。 始公之谢事也,蒋堂侍郎语人曰:「举天下皆知有富贵,而虞卿独以知止易众人之心,吾喜林下有人矣。」 因为赋诗曰:「宠秩拜春坊,归休识虑长。 扫门卑魏勃,设醴谢元王。 一水蒪鲈国,羣山橘柚乡。 喜君添老社,烟驾共徜徉[6]。」 张伯玉郎中亦赠之诗曰:「东吴王孙归挂冠,玉丝红鲚满雕盘。 狂吟但觉日月久,醉舞不知天地宽。 小圃移花山客瘦,夜窗捣药橘童寒。 新书近日成多少,且告先生旋借看。」

   梅圣俞与僧良玉诗

  昆山慧聚寺僧良玉,字蕴之。 僧行甚高,旁通文史之学,又善书,工琴棋。 因游京师,梅圣俞见而喜之,以姓名闻于朝,赐以紫衣。 其东归也,圣俞以诗送之曰:「来衣茶褐袍,归变椹色服。 扁舟洞庭去,落日松江宿。 水烟晦琴徽,山月上己屋。 野童遥相迎,风叶鸣橡槲。」 后潜遁故山,专以讲经为务,号所居曰「雨花堂」。

   半夜钟

  唐张继《宿枫桥》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村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7]。」 昔人谓钟声无半夜者,诗话尝辨之云:「姑苏寺钟,多鸣于半夜。」 予以其说为未尽。 姑苏钟唯承天寺至夜半则鸣,其它皆五更钟也。 (此张继诗,王氏《学林新编》误以为温庭庭。 )

   白乐天

  白乐天为郡时,尝携容、满,蝉、态等十妓,夜游西武丘寺,尝赋纪游诗,其末云:「领郡时将久,游山数几何? 一年十二度,非少亦非多。」 可见当时郡政多暇,而吏议甚宽。 使在今日,必以罪去矣。

   六经阁记

  姑苏自景祐中范文正公典藩,方请建学。 其后富郎中严继之,又建六经阁。 张伯玉公达尝为郡从事,遂命为之记。 今但传其篇首数句,《闻见录》又误载其始末。 予家偶藏公达所著《蓬莱集》,恐后人不复见全文也,因具载之:

  六经阁,子、史在焉,不书,尊经也。 吴郡州学,始由高平范公经缉之。 其后天章蒋公待制,中书柳舍人,史馆、昭文张陆二学士,行郡事、殿中丞李公仲涂先生之犹子,中台柳兵曹,今尚书富郎中,十年更八政,仁贤继志,学始大成。 丙戌年,六经阁又建。 先时书籍草创,未暇完缉,厨之后庑,泽地污晦,日滋散脱,观者恻然,非古人藏象魏、拜六经之意。 至是,富公始与吴邑、长洲二大夫,以学本之余钱,僦之市材,直公堂之南,临泮池建层屋。 起夏六月乙酉,止秋八月甲申,凡旬有七浃。 计庸千有二百。 作楹十有六、楝三、架霤八,桷三百八十有四,二户六牖,梯冲楶梲、圩墁陶甓称是。 祈于久,故爽而不庳; 酌于道,故文而不华。 经南向,史西向,子、集东向。 标之以油素,揭之以油黄。 泽然区处,如蛟龙之鳞丽,如日月之在纪,不可得而乱矣。 大抵天地之极致[8],皇王之高道,生人之纪律,尽在是矣。 古者圣贤之设教也,知函夏之至广,生齿之至众,不可以颐解耳授,故教之有方,导之有源。 乃本庠序之风,师儒之说,始于邦,达于乡,至于室,莫不有学。 烜之以文物,耸之以声明。 先用警策其耳目,然后清发其灵腑。 故其习之也易,其得之也深。 其教不肃而成,不烦而治。 敺元元入善域,优而柔之,使自得之。 万世之后,尊三王四代法者无他焉,教化之本末驯善也。 然则观是阁者,知六经之在,则知有圣人之道; 知有圣人之道,则知有朝廷之化; 知有朝廷之化,则向方之心日懋一日。 礼义之泽流于外,绌歌之声格于内。 其为恶也无所从,其为善也有所归,虽不欲徙善远罪、纳诸大和不可。 召康公之诗曰:「岂弟君子,来游来歌。」 子思之说云:「布在方策,人存则政毕。」 凡百君子,由斯道治斯民[9],畅皇极,序彝伦者,舍此而安适? 得无尽心焉。 诸儒谓伯玉尝从事此州,游学滋久,宜刊乐石,庶几永永无忽。

   唐郎官题名

  唐郎官题名碑,承平时在学舍中堂之后,已渐刓缺,兵火后不复存矣。 序文乃张长史楷书,长史以草圣得名,未尝作楷书,世尤爱之。 题名之人虽不一,亦尽得古笔法。 唐世崇尚字学,用此以取人,凡书皆可观。 今所传止序文尔。 长史苏人,故立碑于此。

   丁晋公(祖守节,吴越中吴军节度推官[10]。 )

  公讳谓,字谓之。 家世于冀,其祖仕钱氏,遂为吴人。 公少负才名,先叔祖端公在鼎州日,公尝贽文求见,因赠之诗曰:「胆怯何由戴铁冠? 祇缘昭代奖孤寒。 曲肱未遂违前志,直指无闻是旷官。 三署每传朝客说,五溪闲凭郡楼看。 祝君早得文场隽,况值天阶正舞干。」 淳化三年,公登进士科,名在第四,与孙何俱有声。 当时王黄州有诗云:「三百年来文不振,直从韩柳到孙丁。 如今便合教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经。」 祥符中,为参知政事。 上问:「唐酒价几何?」 公曰:“每斗三百。」 按杜甫诗:「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又侍宴赏花钓鱼,公诗云:「鸶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 上赏咏再三,羣臣皆以为不及。 天禧中拜相。 仁宗即位,进司徒兼侍中。 后为章圣山陵使,擅移陵域,贬将仕郎、崖州司户参军。 公自迁谪,日赋一诗,号《知命集》。 后因奏表叙策立之功,有云:「虽迁陵之罪大,念立主之功多。」 因徙雷州,移道州,复秘书监,光州居住。 贬窜15年,须发无斑白者,人皆服其量。 临终,半月不食,焚香危坐,诵佛书,以沈香煎汤,时呷而已。 至光州,谢执政启有云:「三十年门馆从游,不无事契; 一万里风波往复,尽出生成。」 在海上对客,问:「天下川郡孰大?」 客曰:“唯京师。」 公曰:「朝廷宰相只作崖州司户,则崖州为大。」 众皆大笑。 归葬华山。 所居在大郎桥,号晋公坊,堂宇甚古,有层阁数间临其后。 予尝至其第,与公之孙德隅游。 德隅善篆,亦工于四六。

   解额

  姑苏自祥符间定制,秋举以四人为额。 庆历中,就举者止二百人。 范贯之龙图尝作《送钱正叔赴举序》,已言四人之额,视他藩为最寡。 熙宁、元丰间,应举者尚多[11],增为六人。 三舍既行,罢去科举法,岁贡四人。 舍法罢,乃合三年之数为十二人。 绍兴丙子,又增流寓一名。 今终场者几二千人,其额又不胜其窄矣。

   红莲稻

  红莲稻从古有之,陆鲁望《别墅怀归》诗云:「遥为晚花吟白菊,近炊香稻识红莲。」 至今以此为佳种。

   陆宣公

  《唐书》云:陆贽,苏州嘉兴人。 按武德中,苏州所管七县,而嘉兴本号长水县,后改为由拳,又改为嘉禾。 吴赤乌中,方易今名也。

   太一宫

  太平兴国六年,方士言:「五福太一在吴越分。 太一,天之贵神也,行度所至之国,民受其福。」 故令苏州建太一宫。 后以地远,不便于祷祀,遂于京城苏村建之。 今天庆观乃其旧址,乡人尚有以宫巷、宫前称者。

   孙百篇

  吴士孙发,尝举百篇科,故皮日休赠以诗云:「百篇宫体喧金屋,一日官衔下玉除。」 陆龟蒙亦有云:「直应天授与诗情,百咏唯消一日成。」 其见推于当时如此。 此科不知创于何代,国初亦无定制,惟求应者即命试。 太平兴国五年,有赵昌国愿试此科,帝御殿出四句诗为题,诗云:「松风雪月天,花竹鹤云烟。 诗酒春池雨,山僧道柳泉。」 每题五篇,篇四韵。 至晚,仅成数十首。 方欲激劝后学,特赐及第。 仍诏今后有应此科者,约此题为式。

   苏子美

  苏舜钦,字子美,易简参政之孙。 慷慨有大志,工为古文,声名与欧阳公相上下。 天圣七年,玉清昭应宫灾,子美以太庙斋郎诣登闻上疏,谓:「天以此垂戒,愿陛下恭默内省[12]。」 语甚切宜。 时年方二十[13]。 登景祐元年进士第。 俄有诏戒越职言事者,子美又上书,极论其不可。 庆历四年,授大理评事、集贤校理,监进奏院。 当时用事者,以子美乃范文正所荐,而杜正献之壻也,因鬻故纸会客事诬奏之,遂除名勒停。 嘉右初,韩魏公为请于朝,追复元官。 卒年四十一。 山谷先生尝有《观秘阁苏子美题壁》诗,曲尽其平生大节,真迹藏汪玉山家。 今集中不载,故见之于此:「仁祖康四海,本朝盛文章。 苏郎如虎豹,孤啸翰墨场。 风流映海岱,俊锋不可当。 学书窥法窟,当代见崔张。 银钏刻琬琰,蠆尾回缃缃。 擢登羣玉府,台阁自生光。 春风吹细雨,禁直梦沧浪。 人声市朝远,帘影花竹凉。 秋河湔笔砚,怨句挟风霜。 不甘老天禄,诚欲叫未央[14]。 小臣胆如斗,朱儒俸一囊。 请提师十万,奉辞问犬羊。 归鞍饮月支,伏背笞中行。 人事喜乖迕,南迁浮夜航。 此时调玉烛,日行中道黄。 柄臣似牛李,倾夺谋未臧。 薄酒围邯郸[15]。 老龟祸枯桑。 兼官百郡邸,报赛用岁常。 招延青云士,共醉椒糈觞。 俗客避白眼,征歌舞红裳[16]。 谤书动宸极,牢户系桁杨。 一网收冠盖,九衢人走藏。 庖丁提刀立,满志无四旁。 论罪等饕餮,囚衣御方良。 姑苏麋鹿疃,风月有书堂。 永无湔祓期,山鬼共幽篁。 万户封侯骨,今成狐兔冈。 邇来四十年,我亦校书郎。 雄文终脍炙,妙墨见垣墙。 高山仰豪气,峥嵘乃不亡。 张侯开诗卷,词章尚轩昂[17]。 草书十余纸,雨漏古屋廊。 诚知千里马,不服万乘箱。 达令驾鼓车,此岂用其长? 事往飞鸟过,九原色莽苍。 敢告大钧手,才难幸扶将!」 子泌,字进之,任湖北运使。 (先殿院之女,适参政公之子宿,宿乃耆之弟,于子美为叔父。 )

   红梅阁

  吴感,字应之,以文章知名。 天圣二年,省试为第一。 又中天圣九年书判拔萃科,仕至殿中丞。 居小市桥,有侍姬曰红梅,因以名其阁。 尝作《折红梅》词曰:「喜轻澌初泮,微和渐入、芳郊时节。 春消息,夜来斗觉,红梅数枝争发。 玉溪仙馆,不是个、寻常标格。 化工别与、一种风情,似匀点脓脂,染成香雪。 重吟细阅。 比繁杏夭桃,品流真别。 只愁共、彩云易散,冷落谢池风月。 凭谁向说。 三弄处、龙吟休咽。 大家留取,倚阑干,闻有花堪折,劝君须折。」 其词传播人口,春日郡宴,必使倡人歌之。 吴死,其阁为林少卿所得,兵火前尚存。 子纯,字晦叔。 文行亦高,乡人呼为吴先生。 (杨元素《本事集》误以为蒋堂侍郎有小鬟号红梅,吴殿丞作此词赠之。 )

  先高祖

  先高祖讳识,给事中讳慎仪之子[18]。 登端拱三年第[19]。 大中祥符间,用翰林学士李宗谕荐,权监察御史。 属真宗东封护跸还都,迁殿中侍御史、兼左巡使,时年四十有二。 本朝承袭唐制,御史不专言职。 至是,始择学术醇正、操履端方、可以纪纲朝廷者,俾入台言事。 得之至难,故被选者实为不世之荣。 先高祖任职踰年,遽抱目疾,累表乞退,遂除检校司封郎官、平江军节度副使。

  先高祖登第时金花帖子尚存,其制用涂金黄纸,大书姓名,下有两知举花押,仍用白纸作一大帖贮之,亦题姓名于上。 近吴南英于周参政处,模写王扶、盛京二帖子,名士题跋甚众,皆以为今世所罕见者。 予因归而视其所藏,适与王扶同此一榜,规模无毫发不相似,但多白纸为护尔。 今所谓榜帖者,盖起于此。

   赵霖水利

  政和六年,庄徽待制为郡守,中使以金字牌奉御笔云:「访闻平江府三十六浦内,自古置闸,随潮启闭,泄放水势,岁久堙塞,遂致积年为患。 今差本府户曹赵霖,躬亲具逐浦相度经久利害,绘图赴尚书省指说。」 既被旨,因徧历诸县,遂得其利害。 霖意不过三说:一,开治港浦; 二,置闸启闭; 三,筑圩裹田。 遂条析其事,合成一书奏之,后略施行。 霖所建明与郏正夫差异。 霖专主置闸之说,正夫则属意于开纵浦横塘,使水趋于江而已。 窃谓二公之论,与今日又不同。 往时所在多积水,故所治之法如此; 今所以有水旱之患者,其弊在于围田,由此水不得停蓄,旱不得流注,民间遂有无穷之害。 舍此不治而欲兴水利,难矣。

   黄氏三梦

  建宁黄氏,乃名族也,因游宦,遂徒居于吴。 黄氏有三子,皆勤于学问,其父梦捷夫持榜帖报黄颜者,遂以名其长子,已而果第。 久之,其梦如初,乃折偏旁名仲子以「彦」,彦复掇高科。 后数年,其梦亦如初,黄甚怪之,又以「颉」名其季。 颉既第,颜即死矣。

   昆山编

  唐人刘绮庄为昆山尉,研穷今古缃帙,所积甚富。 尝分类应用事,注释于下,如六帖之状,号《昆山编》。 今其书尚传。

   臯桥诗

  臯桥者,汉臯伯通所居之地。 梁鸿娶孟光,同至吴,居伯通庑下,为人舂役。 后伯通察而异之,乃舍之于家。 皮日休尝赋诗云:「臯桥依旧绿杨中,闾里犹生隐士风。 惟我到来居上馆,不知何道胜梁鸿。」 陆龟蒙诗云:「横绝春流架断虹,凭阑犹想《五噫》风。 今来未必非梁孟,却是无人继伯通。」

   谢宾客

  公讳涛,字济之,其先三世仕吴越。 公幼而奇敏,尝讲学于阳山澄照寺之西庑。 时王翰林禹偁宰长洲,罗拾遗处约宰吴县,皆器重之,自此名显于时。 登淳化三年第,知益州华阳县,通判寿州,知兴国军。 真宗即位,锐意任人,一日中,出朝士姓名有治状者,凡二十四人,付中书门下,令驿召至阙。 公在选中,命知曹州,有凶人赵谏者,交权势,结豪侠,务乘人之弊以告讦。 公奏之朝延,斩于都市。 乃下诏:「凡民非干己事,无得告言。」 遂着于令。 为两川安抚,还除三司度支判官,出守海陵、新安二郡。 俄召试直史馆,出为两浙转运使。 还判司农寺、兼待御史知杂事。 知越州,任满,拜太常少卿、判登闻检院。 又得请权西京留司御史台,就拜秘书监,遂分司洛下。 朝廷嘉其恬退,迁太子宾客。 其子既入台阁,迎侍于京师。 景祐元年卒,年七十五。 赠礼部尚书。 子绛,女适梅尧臣圣俞,孙景初、景温。 公始以文学中进士上第,而子孙世践其科。 又父子更直馆殿,出处仅二十余年,皆衣冠之盛事。 公分务洛下,悉屏去外累,于笔砚歌诗素所耽嗜,亦不复为,曰:「佚我以老也。」 数年间,惟日看旧史一编,以代宾话。 一日,因假寐,梦中作《读史》一绝云:「百年奇特几张纸,千古英雄一窖尘。 惟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义浃生民。」 越一夕捐馆。 范文正为记其事。

   张子野吴江诗

  张子野宰吴江日,尝赋诗云:「春后银鱼霜下鲈,远人曾到合思吴。 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芦。 落日未昏闻市散,青天都净见山孤。 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合太湖。」 为当时之绝唱。

  春申君

  姑苏城隍庙神,乃春申君也。 按《史记》,春申君初相楚,后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因城故吴墟以为都邑。 《吴地志》亦云:春申君尝造蛇门以御越军。 其庙食于此也,固宜。 (《越绝书》云:「幽王立,封春申君于吴。」 其说又似不同,要当以《史记》之言为正[20]。 )

   蒋密学

  蒋堂,字希鲁,尝两守此郡。 后既谢事,因家焉,自号曰「遂翁」,所居曰「灵芝坊」,作园曰「隐圃」。 圃之内如己扃、水月菴、烟萝亭、风篁亭、香己峰,皆极登临之胜。 公喜宾客,日为燕会,时以诗篇为乐,范贯之龙图尝赋诗云:「勇退人难事,明公识虑长。 波涛济舟楫,霜雪见松篁。 林下开前圃,花间撤亚枪。 二疏良宴会,老杜好篇章。 道向清来胜,机于静处忘。 常除印如斗,试一较闲忙。」

   丁晋公拜老郁先生

  祥符中,丁晋公自参知政事拜平江军节度使、知升州。 时建节钺者,出入必陈其仪度。 既还本镇,乡人为之改观。 公在童啱时,尝从老郁先生学。 (先生居光盪巷,师孟之父,户部师淳之伯父,予尝从师孟学。 )至是,首入陋巷,诣先生之居,以两朱衣掖之,拜于其下。 先生惶惧,大声呼之曰:「拜杀老夫矣。」 既坐,话旧极款密,且云:「小年狭劣,荷先生教诲,痛加榎楚,使某得成立者,皆先生之赐也。」 先生愈不自安,不数月果卒。 公遣吏为办棺敛,葬埋之物甚厚。 吴人至今以为美谭。

  李璋

  李璋,(忘其字。 )居盘门内,为人不羁。 王荆公甚爱其才,尝有《送行》诗云:「湖海声名二十年,尚随乡赋已华颠。 却归甫里无三径,拟傍胥山就一廛。 朱辐风尘休怅望,青鞋云水且留连。 故人亦见如相问,为道方寻木鸯篇。」 又有公《下第》诗云:「浩荡宫门白日开,君王高拱试羣才。 学如吾子何忧失,命属天公不可猜。 意气未宜轻感概,文章尤忌数悲哀。 男儿独患无名尔,将相谁云有种哉!」 由此声誉益着,后以特恩补官。 孙益,字彦中。 擢高科,历监察御史,徙居常熟。

  公素好讥谑。 有一故相远派在吴中,尝于嬉游之地,书其壁曰:「大丞相再从妷某尝游。」 公因题其傍曰:「混元皇帝三十七代孙李璋继至。」 尝赴特奏恩,语同试者云:「廷唱日,必不以名见呼,止称某排第耳。」 众皆不以为然,厚与之约。 已而进状云:「因在京师,有远族相遇,谱系亦有以璋名者,欲以玖易之。」 它日殿下,果唱李玖,盖公排第九也。

   木兰堂诗

  木兰堂,多为太守燕游之地。 范文正公作守时,尝赋诗云:「堂上列歌钟,多惭不如古。 却羡不兰花,曾见《霓裳》舞。」 白乐天在苏,尝教倡人为此舞也。 (堂之前后,皆植木兰,干极高大,兵火后不存。 )

   林大卿买宅

  州民有宅一区,多出变怪,无有售之者,林颜大卿独求买之。 既徙入,中夜据厅事独坐,以示其不恐。 忽见一白衣妇人,纵其所如,俄至一处所,潜伏不见。 诘朝,使人穿其地,得银百余镌,其上皆镌一「林」字。 此无异尉迟敬德事也。

   富秘监

  富秘监严,丞相文忠公之叔父也[21]。 登大中祥符四年第。 庆历中,以刑部郎中守乡郡。 嘉祐中,守秘书监致仕,退居于家。 未尝一造府治,终年无毫发干请,士大夫皆贤之。 《皇朝类苑》尝载其事。 卒赠司徒,葬宝华山。 有子临,娶先都官之女。 (秘监与都官聘书,今尚存。 )饱学能文,终池阳守。 钧洵及元衡擢进士第,皆秘监公之曾孙也。

   智积菩萨

  灵己寺,乃智积开山之地。 智积当东晋末,自西土来此,创立伽蓝。 泗州僧伽,持钴江南,至常之无锡,闻智积在苏,即回曰:「彼处已有人矣。」 由此名遂显。 有一贫妪慕其行,尝持角黍为献,智积受之,妪因得度。 至今上巳日,号智积诞日,聚数十百妪为角黍会。

  三江口

  松江之侧,有小聚落,名三江口。 郦善长云:「松江自湖东北径七十里,至江水分流,谓之三江口。」 《吴越春秋》云:「范蠡去越,乘舟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 皆谓此也。 三江,即《禹贡》所指者。

   杨惠之塑天王像

  慧聚寺有毘沙门天王像,形模如生,乃唐杨惠之所作。 惠之初学画,见吴道子艺甚高,遂更为塑工,亦能名天下。 徐稚山侍郎以此像得塑中三昧,尝记其事,谓其傍二侍女尤佳,且戒后人不可妄加涂饰。 近为一俗工修治,遂失初意。

   王贽运使减租

  初,钱氏国除,而田税尚仍其旧,亩税三斗,浙人苦之。 太宗乃遣王贽为转运使,(转运衙,旧在姑苏州治之西偏。 )均两浙杂税。 贽悉令亩税一斗。 使还,大臣有责其增减赋额者。 贽谓:「亩税一斗,天下之通法。 两浙既已为王民,岂可复循伪国之制?」 上从其说,浙人至今便之[22]。

   斗鸭

  陆鲁望有斗鸭一栏,颇极驯养。 一旦,驿使过焉,挟弹毙其尤者。 鲁望曰:「此鸭善人言,见欲附苏州上进,使者奈何毙之?」 使者尽以囊中金以窒其口。 使徐问其语之状,鲁望曰:「能自呼其名尔。」 使者愤且笑,拂袖上马。 复召之,还其金,曰:「吾戏耳!」

   注释

  [4] 「我愿中条山山神镇长在」,若本、汲古本、墨本、学本、槐本、太仓本及《墨客挥犀》卷一、《宋诗纪事》卷七许洞诗均作「我愿中条山神镇长在」; 而正德陆校本、菉竹堂何焯校本(下称菉竹何校本)同。

  [5] 「依前」,若本、汲古本、墨本、学本、槐本、太仓缪校本及《宋诗纪事》卷七许洞诗均无此两字。

  [6] 「共」,弘本、若本、汲古本、墨本、学本、槐本、太仓缪校本及蒋堂《春卿遗稿补遗·赠陈虞卿诗》均作「尚」。

  [7] 「半夜」,弘本、若本、汲古本、墨本、学本、槐本、太仓缪校本均作「夜半」; 而正德陆校本、菉竹何校本、粤本同。

   [8] 「大抵」,原作「判矣」,据各本改。

  [9] 「治斯民」,「治」原作「活」,据各本改。

  [10] 「祖守节吴越中吴军节度推官」,此十二字附注原脱,据各本补。

  [11] 「尚多」,弘本、若本、汲古本、墨本、学本、槐本、太仓缪校本均作「渐多」。 何焯校注:「此『尚』字对罢科举法言之。」

  [12] 「陛下」,「陛」原作「陞」,据各本改。

  [13] 「年二十」,各本同。 按《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十一《湖州长史苏居墓志铭》云:舜钦卒于庆历八年十二月,享年四十一。 则天圣七年当是22岁。 《宋史》卷四百四十二《苏舜钦传》作年二十一。

  [14] 「诚欲」,「诚」,菉竹何校本及《山谷别集诗注》卷下《观秘阁苏子美题壁》均作「试」。 何焯校:「试」字以《山谷别集》及施元之跋校。

  [15] 「围邯郸」,「围」,粤本、正德陆校本、菉竹何校本、太仓缪校本及《苏舜卿集》附录一均作「病」。 何焯校:「所谓意不在子美也。」

  [16] 「征」,粤本、菉竹何校本及《山谷别集诗注》卷下《观子美秘阁题壁》、《苏舜卿集》附录一均作「傲」。

  [17] 「词章」,「章」,粤本、菉竹何校本及《山谷别集诗注》卷下《观子美秘阁题壁》、《苏舜卿集》附录一均作「意」。

  [18] 「讳慎仪之子」,「慎」字原阙,据各本补。 「慎仪」下原有小注「上一字犯寿皇御名」,今删。

  [19] 「三年」,「三」,弘本、若本、汲古本、墨本、学本及《吴郡志》卷二十五《人物》、《昆山郡志》卷三《进士》均作「元」。 疑元年为是。

  [20] 「幽王立」,各本均作「吴伐楚」。 《越绝书》卷十四:「幽王嗣立,女环使园相春申君,相之三年,然后告园以吴封春申君,使备东边。 园曰:『诺。』 即封春申君于吴。」 何焯校:《越绝书》最疎谬寡学,不应取之,当春申君时,越军不得至吴地。

  [21] 「文忠公」,「文忠」原作「忠文」,据正德陆校本、菉竹何校本及《皇朝类苑》卷八、《宋史》卷三百一十三《富弼传》乙正。

  [22] 「至今便之」,此句下,菉竹何校本有「周文襄之不得为王贽时为之」十二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