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悬谈会玄记
苍山再光寺比丘普瑞集
疏四智心品者意云四智是识心相应品故所以论云此转有漏八七六五识相应品如次而得智虽非识而依识转识为主故说转识得又有漏位中智劣识强无漏位中智强识劣为劝有情依智舍识故说转八识而得此四智大圆镜智相应心品解脱道时初成佛故乃得初起尽未来际相续不断持无漏种令不失故平等性智相应心品菩萨见道初现前位违二执故方得初起后十地中执未断故有漏等位或有间断法云地后与净第八相依相续尽未来际妙观察智相应心品生空观品二乘见位亦得初起此后展转至无学位或至菩萨解行地终或至上位若非有漏生空或智果无心时皆容现起法空观品菩萨见位方得初起此后展转乃至上位若非有漏法空智果或无心时皆容现起成所作智相应心品成佛方得初起而数间断作意起故此四种性虽皆本有而要熏发方得现行因位渐增佛果圆满不增不减尽未来际但从种生不熏成种。
钞皆是真如体相差别者谓涅盘体上三德四德等皆是真如体上无为功德之相差别不同也有为功德四智所摄者有二义故四皆所摄一智用强故二以智名显故一切种心下约就实及粗相二义以释四智所摄也言及彼品类者即四念住等是彼心心所家品类故。
▲钞四所转得等者准唯识修习位中分二一十地因二转依果后文分四一能转道(此有二一能伏道当地前二能断道即前科所引者是也)二所转依三所转舍四所转得今此当第四所转得中所生得义也言乃至者超过余文具足应云云何四智相应心品一大圆镜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离诸分别所缘行相微细难知不忘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净离诸杂染纯净圆德现种依持能现能生身土智影无间无断穷未来际如大圆镜现众色像二平等性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恒共相应随诸有情所乐示现受用身土影像差别妙观察智不共所依无住涅盘之所建立一味相续穷未来际三妙观察智相应心品谓此心品善观诸法自相共相无碍而转摄观无量诸法总持定门及所发心功德珍宝於大众会能现无边作用差别皆得自在雨大法雨断一切疑令诸有情皆获利乐四成所作智相应心品为此心品为欲利乐诸有情故普於十方示现种种变化三业成本愿力所应作事如是四智相应心品虽各定有二十二法能变所变种现俱生(二十二法者谓徧行五别境五善十一并四智各随一心王也)而智用增以智名显故此四品总摄佛地一切有为功德皆尽。
▲钞况能生识下即无漏第八识体是生灭依识生智(是增上缘)何非有为带无漏种子为亲因缘能生於智故智有为也。
▲钞四智摄於三身者论云此四心品虽皆徧能缘一切法而用有异谓镜智品现自受用身净土相持无漏种平等智品现他受用身净土相成所智品能现变化身及土相观察智品观察自他功德过失雨大法雨破诸疑网利乐有情百法钞云大圆镜智摄自受用身以含持种子亲变根身为众色心总所依故平等性智摄他受用身返因立号观自他平等现十平等身行相胜故妙观察智能观诸法自共相故於净秽二土说法断疑最为殊胜二身皆摄若成所作智摄变化身谓即此智偏能成就昔时所作利他愿故现三种化身义为胜故今钞但言自报不言余二者余二非实报故或举胜该劣故。
疏如是义类下问前正明立教中始教有破相立相二义今约所诠辩异何以唯彰立相不说破相耶答此约所说法相明异破相不明法相等异故不说之问顿教中总不说法相唯辩真性何故前疏标云若约所说法相者耶答顿教不说法相故异余教亦是约法相有无等以明教别耳问顿既不说法相犹广明不说之义唯辩真性破相始教何不然耶答今准知故但顿教则辩真性破相则唯显但空如圆觉疏钞广有十门。
疏少说法相等者探玄记云不论百法名数又不同小乘亦无多门料拣故云少说法相一切诸法皆是真如随缘建立故云多说法性所说法相别无自体皆即法性宗意显性故云性宗广疏钞云然大小乘法相所诠法义则末广本略如俱舍等明起业受果三界六道依正之相甚广唯识等说六识中二执二障亦广八识三细所依根本则略其本始二觉三大及真如门乃至一真心源之义浑不分析行相若起信等则於此开章广辩其六粗障执之义皆略说之起业受果但列名而已由此应成四句一终教即本广末略二小教及立相始教则末广本略三顿教中非本非末四圆教中全本全末。
如说五蕴等者即般若经只如心经已广破之况大部耶。
▲钞下文云等者即夜摩偈赞品文也彼疏钞云蕴是世间缘成寂灭即出世间一体说二故云假名净名不二品说那罗延菩萨曰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为入不二法门是也。
▲钞又云有诤下须弥偈赞品文如前真妄交彻中已释此中意取生死涅盘皆是从缘俱名法相俱不可得以即法性故。
▲钞如说心等者即起信论说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等言心体离念者论云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徧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彼疏云显即性故离於妄念显无不觉法界一相谓在缠出缠恒无二故。
▲钞华藏世界下即华藏品文彼疏云初句标名次句不坏分量即同真性然上来所引当经皆是圆中同实教一分之义所引他文正是终教能同所同不定殊故所以双引其文又圭峰圆觉钞云故无诤论以起信智度宝性等三论皆无诸师诤竞之异。
钞然法性宗下预出引文之体例也言同教中义者以此教经同顿同实今此同实义故至下理事无碍中引本文释今终教中引他文释也。
▲钞故楞伽第一云下即是起信论中无明为因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中此经当其后义前偈喻明后偈法合以巨海喻常住识海猛风喻於境界波浪喻前七转识此中引意者取藏识即是常住显证第八通如来藏不唯生灭以有常住言故。
▲钞即起信论文等者本疏云不生不灭是如来藏清净心因无明风动作三细第八识生灭不相离故故云和合非谓别有生灭来与真如合谓生灭之心心之生灭无二相故真如全体动故心与生灭非异而恒不变真性故与生灭非一则第八识中已含动静(三细即第八识内三分也)又依楞伽经七识染法为生灭以如来藏净法为不生灭此二和合为阿赖耶识以和合故非一非异等。
▲钞广如问明品辩者散在此品上下之文说尔。
钞广如前说者即前十段引经诸论附出也然准佛性论说除五失生五德故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下劣心不发菩提心故知有佛性能起正懃心故二慢心谓我有佛性他无佛性故知皆有佛性能生敬慕心故三妄起二执迷二空故知有佛性能生真般若故四由法执妄见真谛故知有佛性能生俗智显实智故五由我执妄见彼此故知有佛性能生大悲心乃至故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是故唯以一佛乘化之。
钞楞伽经云者即第四经具云大慧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徧兴造一切趣生乃至云为无始恶习所熏名为藏识等问明品钞说如来藏性为无始根本无明虚伪恶习所熏成第八藏识。
▲钞又云如来藏下即第四经具云大慧七识不流转不受苦乐非涅盘因大慧如来藏受苦乐与因俱若生若灭十忍品钞云七识念念生灭无常当起即谢如河流转自体无成故不受苦乐既非染依亦非无漏涅盘依矣其如来藏真常普徧而在六道迷此能随缘成事受苦乐果与七识俱名为因俱不守自性而成故七识依此而得生灭云若生若灭此明如来藏即是真如随缘受苦乐等。
▲钞起信亦云下彼疏云真随妄转也以净心不能自动要因无明之风动也。
▲钞而疏云但是下意明众生但是真如随缘成立是故众生皆有佛性则复成一性之义。
▲钞对上始教下遮妄解也以法相说法性宗中但有随缘无不变义故此遮也教义问云真如既云常法云何说得随熏起灭如何复说为凝然常答既云真如常固非如言所谓常也何者圣说真如为凝然者此随缘作诸法时不失自体故说为常则不异之常名不思议常非谓不作诸法如情所谓之凝然也乃离诸情执故经云难可了知。
▲钞由不变下略释何者下广释谓若乃至真如随缘释由不变故始能随缘若不乃至何成不变释由随缘故方能不变是以下总结故胜鬘下引证可知问真随缘时为动不动若动应是个物复有方所故涅盘说常法无处住故又圆觉经云岸实不移等若不动而不违他缘故名随缘则应如虚空顽凝不能随转海水金性等喻云何似耶答动与不动犹两头语设双存二义难免相违或俱非两边宁逃戏论问毕竟如何答圆成真理非凡境故玄极则名言不及见异则展转无穷故圆觉经云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
钞三性空有等者依他徧计皆空不但空徧计即空有不同言空即圆成者问法相真如离有离无此何空即圆成耶答此依他无自性即第一义空事即理故为无碍理更无二体是故相融则不异缘生有之空非断空也。
▲钞此中无性即无徧计者别释疏中无性二字能无即圆成空义所无即徧计性由依他上有徧计性依他不空今依他上无徧计性故依他即空矣不同法相但空徧计不空依他也。
▲钞法性宗中等者摄论云阿毗达磨修多罗中世尊说法有三种一染污分二清净分三染污清净分依何义说此三分於依他性中分别性为染污分真实性为清净分依他性为染污清净分依此义说三分释论云阿毗达磨修多罗中说分别性以烦恼为性真实性以清净分为性依他性由具两分以二性为性故说法有三种一烦恼为分二清净为分三二法为分依此义故作此说也贤首释云此上论文明真该妄末无不称真妄彻真源体无不寂真妄交彻二分双融。
▲钞故密严下引证名相二俱遣者证遍计依他皆无性也名相妄境既遣分别妄情自息正智能遣还冥第一圆成故云是为第一义空即圆成真性也。
▲钞一因缘下如因缘所生一色法当情现故遍计即空如幻故依他但有假名逈超空假故圆成中道如略钞第二说又空即假假即空空即中中即空假即空空即假假即中中即假中即空空即中中即假假即中空即假中假中即空假即空中空中即假中即空假空假即中三一无碍存亡互摄如一缘生色法如是甚深情执安寄故非妄想洞然通解故非无记无念而知知而无念万法皆然三性圆融观行可以留神。
疏一理齐平等者问既分生佛不同何名平等答不分生佛言谁平等界者性义生佛同一性故问若云性者何说生佛答离生佛外说有何性问何故不得分义名界答假是分义名界亦无增减如东方虚空为生界西方虚空为佛界虽分齐各别皆无边际设东方更行极多劫数亦不可言西方虚空增多也东方虚空减少也假使无量胜神通者各无量劫飞行虚空求空边际终不可尽非以不尽不名游行非以游行令其得际胜神通者如佛飞行如化生已过之空如所化得作佛者未到之空如未作佛者虽不住过虚空亦不说已过之空增多未到之空减少当知此中道理亦尔若立一分无性有情守众生界妨难极多。
钞不增不减经等者彼经云舍利弗问佛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轮回生死此众生聚为有增减为无增减此义甚深若人问我当云何答佛言大邪见者所谓见众生界增见众生界减以是见故生盲无目是故长夜妄行邪道於现在世堕诸恶趣舍利弗大崄难者所谓取众生界增减坚着妄执於未来世堕诸恶趣。
▲言大般若经者通指八部般若文殊般若云假使一佛住世如是无量诸佛各度无量众生皆入涅盘而众生界亦不增减何以故众生定相不可得故而言等者等余经也十行品云菩萨不着多众生舍一众生不增众生界不减众生界何以故菩萨深入众生界如法界众生界无二无二法中无增无减何以故菩萨了一切法法界无二故。
钞疏第一义空下大科分二。
初束义总明(二)
初标科通难(疏第)后引文释义(二)
初引二文(二)
初仁王(二)
初俱有相即问(故仁)后俱无相即答(佛言)
后涅盘(二)
初详问略答(涅盘)后问略答详(佛言)
后对前辨异(三)
初标(以上)二释(三)
初所对八谛(前教)二能对二经(今此)三结断其意(二)
初结断(斯则)后引文证(三)
初引昔人双结二经意(故昔)二引生公别成涅盘(生公)三引梁论斥法相失意(梁论)
三会(然法)
后按文销释(二)
初四句明二谛(二)
初二句二谛不即(然疏)后二句二谛不离(二)
初影略释(真非)后不坏相释(而不)
后二句明中道(三)
初蹑前标拣(疏虽)二依文广释(五)
初指文所凭(此即)二正销疏文(二)
初难空不断(二)
初正释本义(且约)后别拣法相(不同)
后虽有不常(虽有)
三引论为证(故中)四结显中道(非断)五拣别法相(若成)
三结显文义(二)
初显结(上则)后反结(若其)
钞仁王经等者罗什所译第一义谛下乃至智不应二者以智难谛既有真俗二智谛不应一次若言有者智不应一者智既是一谛不应二一谛二谛之义其事云何或可一智二智之义其事云何以约二谛俱有故相违也。
▲钞佛言下以二谛俱无故相即也谓汝我相分即有二谛二智第一义中有世谛也说听皆无即是一谛一智第一义中无世谛也故云即为一义二义偈云下有四偈初偈双标真俗(初句标真无相为真故次句拣自他因缘以真本无相非因缘故三句标俗因缘为俗是本有故四句拣非外道自性等及梵王等缘作也)第二偈释成真俗(上半释成真谛本无上句释成无自无他作下句释成无相下半释成俗谛本有言诸有者略唯三有广则二十五有又即一切有为诸法也此因缘自尔有故云本有法言三假者下踈云假有三种一因成假二相续假三相待假因成有二一五蕴和合假名某甲则入生空二阴亦因缘而有则入法空言相续者前阴灭后阴续生念念相续假而非实言相待假者待非众生以说众生等又或云三假者即名假法假受假彼注云名假如响法假如幻受假如梦今意云但三假集故因缘本有俗谛之法非自性我作亦非梵王等作即因缘假相自尔而有也)第三偈释成一谛二谛义(初句有相世俗无相第一义本自二故即约法说二次句约喻说二如牛二角相待而立第三句约智为一第四句约境为二或第三句释成一谛既相待立岂定二耶第四句释成二谛常无二不碍常二故云二谛常不即耶)第四偈结成一谛二谛之义(初句结成一谛约智为一故次句结成二谛约境常二故第三句融於境智通达一谛二谛无二真入第一义也)。
钞涅盘经下言所说世谛等者此牒总征次前佛说中智总知世谛上智别知无量(彼踈中知真实如来藏恒河沙佛法)世尊下正申难也难意云如其相有即是一谛何有二谛如其相无将非如来前文但虚妄说有二谛耶佛言善男子世谛者即第一谛者彼疏云以相即故互得相有言世尊若尔下总征也既二相即便无二谛佛言有善下总明有二也若随言说下别显二相先标列二名善男子下广释二相言五阴和合者谓凡夫随名取相释上世人所知浅近即上世法是名世谛若解五阴法无某甲名字又推一一阴中皆无某甲名字一阴若有某甲名字余四何无若皆有者应五个某甲名字即如其体性知解离五阴法亦无某甲名字假合强立故此即如称其性相而知之释上出世人所知深远即上出世法名第一义谛矣言某甲者亦名字也祖庭事苑云某如甘在木上指其实也然犹未足以定其名甲次第之言故云某甲也言名字者净名集义钞云俗说父母立名朋友立字名以定体字以表德言阴者十藏钞云阴者覆义圭峰云覆真理故言第一义谛者即叹胜之名理法微妙名为第一深有所以名之为义义实名谛。
▲钞对前二论者即唯识喻伽二论也。
▲钞涅盘本唯一谛者以上总答云世谛即第一义故唯一谛解惑分二者出世人达解名第一义谛世人惑倒名为世谛。
▲钞斯则二而不二者断仁王意不二而二者断涅盘意一二自在为真二谛者双断二经结成无碍也或可此中有四句义初二句可知言一二自在者若亦一亦二为自在即第三句非一非二为自在即第四句遮过具德四句融通可知。
▲钞昔人云下证前双断二经之意也二谛并故二非双故不二证断仁王经也未曾各故不二恒乖故而二证断涅盘意也。
▲钞是非相待下如前出世人知解为是世人倒惑为非相待故有真谛俗谛名生言一谛为真者以前云世谛即第一义谛故一谛为真也言二言成权者是非相待非权而何有本云四言成权即指法相四真四俗为权也然今顺涅盘意不及二字。
钞梁论下斥法相失意也以彼宗八谛区分真俗别执者皆由智障覆故论意云由所知障覆所知境令智不生甚於盲瞑都无所识既其真俗别执岂为识真俗耶。
▲钞然法相下会也问上引梁论岂法相不见此文理准法苑亦云二谛不定同定异此云何通故此会也意云法相专务分析使法相昭彰故法性不无分析务在融通使不生局见故又法相岂令生局见耶法性一向不分析耶乍观则文同水火审推乃义符胶漆何者如其不委分析何以明法相不混然融通何以袪法执融则融於分析析则析於融通非唯不互相违抑亦递相成立不尔圣人设化本欲利根岂所说法互为矛盾此则各据一趣入之义门但冀通玄理应勿生偏滞也。
钞真妄俱空下以此科正辩二谛空有即离别今初二句疏文正辩二谛空有别义也此中有三宗之义不同此真妄俱空一句即性宗义释疏二句以为能别非独下二句所别二宗义空宗则真空妄有以上仁王及次下中论智论皆明俗有真空故言妄空真有者法相宗义也以初俗则空后三俗及四真皆有故今云真妄俱空则二谛空有与余宗别也。
▲钞真非俗外下释疏中次二句文明二谛即离别中即义也其中有二例释初约义齐故影略以明之二则下约义不齐不坏相以释也以妄必真无自性故即俗可言真也如说波即湿亦有真非妄即真如不变也有湿非波即静水故佛已证故者上约法释此约人说以佛所证之真不可言即妄也但言下成前引证可知。
钞由上二谛下蹑前二谛略标法性宗中道以拣法相中道亦应名中道别也。
▲钞且约空为真谛下以二谛多门故云且约。
▲钞不同始教如龟毛等者此拣法相妄空义以彼说徧计情执此一如龟毛兔角是以为空依他似有此性不空今以依他有法因缘无性即空空即圆成而不坏因缘故虽空不断为即俗之真故拣不同彼也言若有定是有下更以境对心明之影取前段若空定谓是空便堕断见。
▲钞中论下引证双证上即有之空即空之有及以境对心之义也。
▲钞非断非当下结成中道可知(已上皆释上标中不断不常四字也)。
▲钞若灭故下拣别法相释上标中中道妙旨不唯约事八字也。
▲钞上则下顺结也言不坏有无而离有无者即结上释中即有之空虽空而不断即空之有此有非常等文也言有之与无非一非异者结上非断非常即中道之文也余文可知。
钞以性灭为灭等者谓所相有为诸法体性当体即灭非谓真如体性即灭也以有为法体性即灭方归真性拣别法相有为法前生后灭今以全性随缘成万法时即生即灭以全无自性故言不为愚者说者以灭义甚深故无智之人难生信解恐谤法堕恶道故。
▲钞净名云下即菩萨品弥勒章文也言三世皆空下钞词明生等皆无定相会三世相即归性空也。
▲钞故起信论云下但取四相俱时而有一句证成四相同时也彼疏云若至心源得於无念则能遍知一切众生一心动转自相差别以一切众生皆同本自无念故又四相中各即无念故云以无念等故所觉四相本来无起待何而有始觉之异以四相一心所成无有前后离净心外无别自体无自体故本来平等同一本觉然本觉者如梦四相唯一净心无有体性可辩前后说言俱有且为融其前后则同时亦假施设是故不唯诸惑四相同时一剎那中四相皆尔。
▲钞所相法体者一切有为法也此有为法无自性故随法性而融通也言能相之相者生住异灭此能相於有为法上有生灭等相有为法既随法性融通故能相生灭之相亦即生即灭无碍也。
钞疏缘境断惑等者易处大科难处略科大分为二。
初总出教意(疏缘)二消释疏文分(二)
初总科两段(而疏)二别释分为(三)
初影出缘境(今初)二依文断惑分(二)
初不二而二(二)
初牒定能所(若约)二方释两义(二)
初不二(今且)后而二(无二)
后二而不二(二而)
三别明证理(二)
初顺明(二)
初惑即能证(照惑)后智即所证(言照)
后反显(非智)
钞故十地经云下以断惑之义称难故先出教意也经文正显证智唯据甚深缘性不可说义故皆非三时也言此智漏尽下且就见道智断惑分为三时如灯焰非唯初唯中唯后燋炷一一推征三皆不断已上经则约性故不断如灯焰初中后总取方能燋炷前中后取故三时总取方说能断已上论文则约相故断大品云菩萨非初心得菩提亦不离初心后心亦尔而得菩提譬如燃灯非初焰燋炷亦不离初焰后焰亦尔而炷实燋龙树判云佛以甚深因缘答涅盘二十亦云五阴虽念念灭而有修道如灯虽念念灭而有光明故上经论皆显性相无碍无断之断大意可知。
▲钞而疏有二节下疏虽有一节约钞释中影出一义以对前始教中三义故今科为三节也。
▲钞若约缘境下真体无二故不二不碍能缘所缘故云而二又双照真俗无碍境复有即真即俗双照中道之智及非真非俗双遮中道之智遮照亦复无碍故又总上之心境不同云二其性无殊云不二如是缘境即是名证如也。
▲钞若约断惑不二而二下性不碍相也。
▲钞二而不二说为内证下相不碍性也寂照以此段属证理者非也此正明断惑故以性宗断惑有断而不断(当二而不二也)不断而断方名断也具两句故故前引经论有三时断三时不断方名为断也问若是断惑何有内证之言答以此中能合所故惑即如故方为真断若能不合所惑不即如非真能断故以内证释真断也何独断惑前缘境中亦具内证若不内证非真缘境思之言能合所故惑即如故者有二师释寂照等云上句释二而字下句释不二字若助正云二句合释二而不二也上句能及下句惑即名为二上句所及下句如唯是一性故名不二二释随取若约惑智对说后释近宗。
钞疏照惑本无下第三别明证理指玄以此段科为别明二而不二非证理者对前相宗三义义不足也问既明证理何言照惑无本耶答此中钞说智有二能一能断惑二能证理上说断惑今明证理以上字为初节今字为后节明文若斯无劳异执又照惑无本岂非证理耶然有本云二智各有二能即真俗二智或权实二智也言寻此妄惑都无根本者惑自无本故无住体上自有本智能知此为能断智之本体也言非内非外者即净名优波离章意也彼云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等言三世推求下梵行品意彼云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等言从无住本等者净名经云善不善法孰为本曰身为本乃至颠倒想孰为本曰无住为本又问无住孰为本曰无住即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言惑体智体无二体者惑既以无住为本无住即实相异名故与能断无分别智其体不异也。
钞疏照体无自下能证即所证也言即此智体下起信论意也论云依本觉故说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乃至云无复始本之异等言若以下拣法相宗能证所证不即也能证有为所证无为既分能所非证如矣。
▲钞即回向经文者彼疏钞云自有三意一约如体性空智外无如智体性空如外无智二如智一味同一真体安得智外有如耶三约事事无碍举一全收谓佛智称真收法界尽差别之事皆随理在佛智中所证如宁在智外此约相入门又佛智即一切一切即佛智相即门也上二约理事无碍后一约事事无碍全约如理举一全收即第二如智一味同真体义也。
▲言更有文云下亦回向品文彼疏云一约离相能证相离不能证於佛境所证体空故无少法与能证智同止冥契无二故故楞伽云远离觉所觉二约体融佛即法界不应以法界更证法界故文殊问经云若以法界证法界则是诤竞如智一体如外无少智为能证智外无少如为所证故无可同止影公中论疏云法性不并真贤圣无异道即斯意也。
▲言如斯断证下总结拣也缘境之义亦应结拣但言略尔又但能如前缘境即能如前断惑若能如前断惑即能如斯证理上之三义鼎之三足不可缺也。
钞世出世智者有漏始觉地前名世间智无漏始觉地上名出世智又根本智名出世智契真体故后得智名世(智达俗谛故已上)根后二智单就始觉说也。
▲钞始谓始觉下双就本始说本觉即上如来藏始觉即上二智有以始觉为世智本觉为世出智者非也本觉即所证故言始觉修生义同无常者据其修生义边且许同於无常其实岂是无常耶故次云今以始同本等如镜新明合旧明岂有能以合之二体此中即义亦无能所但义分之遮彼异解故复言即。
▲钞恐人谓言下遮法相释也以彼宗立三常义庄严论云常有三种一本性常(即凝然常)谓自性身本来常住故二不断常谓受用身恒受法乐无间断故三相续常谓变化身没已复现化无尽故今遮之也。
▲钞净名经弟子品云佛身无为不堕诸数者彼疏云有为之身四相所迁数也兜率偈疏云数有二种一数量二色心有为皆名为数佛身无生离生灭相常也言以诃阿难者以阿难晨朝持钵於婆罗门下立维摩问其故答曰世尊身有小疾当用牛乳故来至此时维摩诘言止止莫作是语如来身者金刚之体当有何疾转轮圣王以少福故尚得无病岂况如来无量福会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思欲身佛身无漏诸漏已尽佛身无为不堕诸数如此之身当有何疾默往阿难勿谤如来莫使异人闻此粗言等天台云无病言病增谤也德圆言减损谤也佛身无生应物现生有身则有病小乘执实故言谤也大乘知应故非谤也岂复离此现疾别有不谤法身哉。
▲钞若体外有智下体谓法身真体智谓自报实智钞涅盘第二下彼疏云初劝愚人一切莫说良以愚人心未见法言多谬失是故劝其一切莫说次教莫着唯当自责我今愚痴劝舍解心如来正法不可思议教生信心是故下结劝莫说是如来身不可思议故不应定说有为无为若正见下劝智者定说无为以理正劝何以故下先问后答由说无为令人正解起修趣向名生善法佛身无为而无不为虽现身云而不堕诸数即无为义为遮是有为云定无为无为之义甚深(若见无为是可得者中间相分亦是有为)如斯果德堪趣向故名生善法不说有为令人舍谤不堕三恶名生怜慜言如彼女人者以前经有喻云譬如贫女无有居家救护之者加复病苦饥渴所逼游行乞丐止他客舍寄生一子是客主驰逐令去其产未久携抱是儿欲至他国於其中路遇恶风雨襄苦并至多为蚤虱蜂螫毒虫之所唼食经於恒河抱儿而渡其水漂溺而不放舍於是母子遂共俱没如是女人慈念功德命终之后生於梵天即接今所引善男子欲护正法等文也今此以法合於喻也先举喻善男子下合言以说如来下法说如彼下喻明何以下显护法相如是之人下得果自然前经云慈念功德命终之后生於梵天(以慈悲喜舍名四梵行此当慈故)本无求梵天之心名曰自然又心地观经说是女人以慈善根力故生色究竟作大梵王当知慈心功德广大应善修学言乃至云者中间经云文殊师利如人远行中路疲极寄止他舍卧寐之中其室忽然大火卒起即时惊寐寻计思惟我於今者定死无疑具惭愧故以衣缠身即便命终生忉利天从是已后满八十返作大梵王满百千世生於人中为转轮王是人不复生三恶趣展转常生安乐之处以是缘故文殊师利若善男子有惭愧者不应观佛同於诸行文殊师利外道邪见下与钞引同彼疏云此教劝文有二对一邪正对(有惭愧者是正外道是邪故)二持犯对(持戒比丘下是持若言如来乃至死入地狱如人自处於己舍宅犯也)三止言对(如来真实是无为不应言是有为也)经次后云汝从今日於生死中应舍无知求於正智当知如来即是无为(踈云结劝令舍邪心)钞诸经皆有下无上依经云若计诸行无常是名断见若计涅盘常住是名常见胜鬘经云见诸行无常是断见非正见涅盘常是常见等言余义至下当明者常无常义具足两重四句至下自明。
钞但诸经中一向辩真性处者此贤首清凉正立唯此义尔所以异天台等师而圆觉疏钞多明不落三时五时指圆觉等二十余部经为顿教此约化仪目化法乃圭山之意学者不可不审。
▲钞亦无八识下则无如始教所说谓八识自性谓自证分尚无差别况心所变现相分等岂当有耶相应分位固不在言。
▲钞心生下起信论文也彼疏云真心随缘故生妄境亦生若无明灭境界随灭诸识分别皆灭无余故云心灭则种种法灭此即无如终教所说真妄和合八识及诸境界差别之相也。
▲钞故起信论下彼疏云如依病眼妄说空华若离下应疑云何以得知因妄念生释云以诸圣人离妄念故既无此境即验此境定从妄生又若此境非妄所作定实有者圣人不见应是迷倒凡夫既见应是觉悟如不见空华谁是病眼是故下结真离妄是所执本空故真心不动故由一切诸法皆即真如非音声之所说非如文句之所诠言语路绝表非闻慧境也非意言分别故心行处灭非思慧境毕竟下非修慧境体遍染净而恒无二所以得无二者以在缘时始终不改变所以在有为中得不变异者以不同有为可破坏故此则在染不破治道不坏唯是一心结归法体唯正智相应故上来离言说下离伪名真毕竟下离异相名如故云故名真如也言以一切言说下明言教非实不可如言取也言但随下释成无实所以上云离名字相何故复立此真如名释曰假无实也。
华严悬谈会玄记
音释
崄
(虚俭切崄巇也)。
胶
(音交)。
漆
(音七)。
析
(音昔分也)。
袪
(去居切[袖-由+良]却)。
抑
(於陟切损也按也)。
丐
(音盖)。
襄
(音厢襄水也)。
蚤
(音早)。
虱
(音瑟)。
螫
(施只切虫行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