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海慧菩萨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68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山海慧菩萨经
亦称《阿弥陀佛觉诸大乘观身经》。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一卷。主要宣扬阿弥陀佛净土及三归依等思想。经中谓一阐提人,断绝善根,不可得度,力图纠正原净土思想中恶人也可蒙佛力得度的偏颇。本经与失译人名的《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内容相同,系广、略两本。《大周刊定众经目录》著录此两经,均判为伪经。《开元录》之《伪妄乱真录》亦著录此两经。日本《卐字续藏》收有略本《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今敦煌遗书中又发现广本《山海慧菩萨经》,甚可珍贵。本经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是否疑伪经尚需研究。
更新时间:2023-01-19 15:01 立即阅读 -
皋兰异人传
作者:还珠楼主 分类:近代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5.57万字+
《皋兰异人传》是一部武侠小说,作者是还珠楼主。1943年01月,天津励力出版社发行,分上下集。甘肃省城兰州南关外三里有一座山,名叫皋兰山,为当地第一名胜,皋兰首县县名,也是为了这山而起。山的西面有一高岩,上有五条清泉,水力绝大,溅玉喷珠,飞流迸射,点缀得山中景物越发清奇。山离城甚近,上面更有好几处达官绅富的别墅,飞阁山亭,到处都是.......
更新时间:2022-12-07 09:51 立即阅读 -
北海屠龙记
作者:还珠楼主 分类:近代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1.67万字+
最近更新:第四回 义重师门 舍身谋老怪 喜求灵药 绝海屠妖龙
《北海屠龙记》是《蜀山剑侠传》前传。由“现代武侠小说之王”还珠楼主创作。本书讲述:离徽州北门二十余里,过了二十里铺,再往西折,沿着临溪前行三数里,便见前面绿云如雾,柳浪含烟,一大片垂杨掩映着数十所人家台榭,地名景贤村。全村沈姓最多......
更新时间:2022-12-07 09:56 立即阅读 -
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
作者:惠英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86万字+
最近更新: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
简称《华严经感应传》、《华严感应传》。佛教感应集。唐慧英集,胡幽贞刊纂。一卷。慧英原书为上、下两卷,胡幽贞因“鄙其事外浮词,芜于祥感”,删为一卷,前后又加上题记,于唐建中四年(783)完成。该书记载传持《华严经》的灵异神迹二十余则,大多数发生在唐高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因许多事件为撰者亲闻,故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该书许多内容为后出的僧传,特别是着重记载有关《华严经》灵异的传记所采用。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更新时间:2023-01-19 15:11 立即阅读 -
握奇经
作者:风后 分类:兵家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18万字+
最近更新:握奇经
握奇经又名《握机经》、《幄机经》,中国古代军事著作,是关于八阵布列的兵书。1卷,380余字(一本360余字)。相传其经文为黄帝臣风后撰,姜尚加以引申,汉武帝丞相公孙弘作解。
更新时间:2022-04-02 09:22 立即阅读 -
要行舍身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17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要行舍身经
全一卷。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本经之大意谓,人于临终之际,若能以欢喜之心(心心相续)施舍自身皮肉筋骨于一切有情,则可不堕地狱,天曹地府之罪恶记录亦将随之消失。此经于唐代智升所撰开元释教录中受到严厉批判,被断定为伪经,而反对将之编入大藏经中,然民间普遍信仰流传此经。近代于敦煌发现十余种本经之手抄本,其中以英国学者史坦因(M.A. Stein 1862~1943)所发现者为最优。
更新时间:2023-01-19 15:19 立即阅读 -
征轮侠影
作者:还珠楼主 分类:近代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7.12万字+
最近更新:第二四回 板舆就养 慈母喜平安 佳朕纷来 全书得归结
《征轮侠影》其实可算作是言情小说,曾用名《轮蹄》,民国还珠楼主所著,记他与孙经洵的恋爱故事。元荪从小随宦便在外跑,深悉人情,从不自大,饮食起坐俱拉杨成功一起。杨成功先守规矩,自是不肯,经不住再四劝说只得允了。元荪见他人甚精干,言动稳练,相熟以后拿话一套问,才知是个老行伍,某督军还是他的直辖排长,因运气不佳,改业为商数年,大同腾达,某督后任旅长,始往....
更新时间:2022-12-07 10:09 立即阅读 -
漆园指通
作者:净挺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4.11万字+
最近更新:漆园指通卷之二
禅宗公案众多,无不以“直指本心”为极则。明末清初的俍亭净挺禅师著有《漆园指通》二卷,以禅宗公案会通《庄子》,从而使《庄子》成为“见性成佛”的典。对当时明朝遗儒流行的庄学思想提出不同的认识,将庄子学术定位为\'释家教外别传\',并以禅学思想全新注解《庄子》,对《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大宗师等篇章都作了符合禅学思想的新阐释。俍亭净挺同大多数逃禅遗儒不同的是,他在精神上完成了由儒而禅的内在心灵转化,并以禅为生命的最终归宿。这种心路的巨大转变既是世变的‘不得已’所造成的复杂矛盾的心态反映,也是儒释道三教思潮合一倾向在明清学术思想上的反映。
更新时间:2023-01-19 15:21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2-07-10 13:32 立即阅读
-
一贯别传
作者:吹万广真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5.73万字+
最近更新:一贯别传卷五
主张三教道理一贯的论著。五卷。明·吹万广真撰。收在《嘉兴藏》。本书内容是在阐述儒道释三家重要典籍的精义,或以一经、一章为范围,或单就一句话发挥。卷一为〈儒宗〉,所解的儒家经典有《易经》及《四书》。卷二为〈玄宗〉,解《老子》、《庄子》及《文始经》。卷三至卷五为〈释宗〉,卷三解《心经》、《金刚经》、《弥陀经》、《四十二章经》、《维摩经》、《楞伽经》、《圆觉经》;卷四解《楞严经》;卷五解《法华经》及《华严经》。明末,受王阳明心学的影响,儒家亦究心禅学,主张儒释一致。而佛教徒之间也盛行三教融合的见解,如明末憨山德清注《中庸》、《老子》、《庄子》;蕅益智旭注《四书》、《周易》,本书即是这种风气下的作品。作者认为三教的道理是一鼎之三足,但仍有人无法通达此意。若要解此障碍,‘必参其别传之眼藏’,即主张以禅宗会通三教一贯之旨。
更新时间:2023-01-19 15:22 立即阅读 -
群书治要六韬
作者:吕尚 分类:兵家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35万字+
最近更新:群书治要六韬
文王问于太公曰:“贤君治国何如?”对曰:“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不因喜而赏,不因怒而诛;害民者有罪,进贤者有赏;后宫不荒,女谒不听;上无淫匿,下无阴害;不供宫室以费财,不多游观台池以罢民,不雕文刻镂以逞耳目;官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也。”文王曰:“善哉!”
更新时间:2025-04-03 16:00 立即阅读 -
霍小玉传
作者:蒋防 分类:短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42万字+
最近更新:霍小玉传
《霍小玉传》是唐代文学家蒋防创作的一篇传奇。这篇传奇描述的是陇西书生李益和长安名妓霍小玉凄楚动人的爱情悲剧。长安名妓霍小玉,爱上了文人李益,与李益海誓山盟定情以后,李益中了进士,步入宦途。聪明有才的霍小玉明知她与李益的爱情结局不会圆满,向李益提出,请他给她一段时间,以尽毕生之爱,然后她遁空门,任凭李益另觅新欢。可是李益这个负心汉连这点要求都不能满足她,另选富贵人家女,并避不见她。霍小玉绝望后恹恹成病,竟不起。后李益因小玉冤魂作祟,三娶皆不谐,终生不得安宁。文章在语言的运用、气氛的渲染、枝节的穿插等方面颇有独到之处,全篇文字优美,描写细致,结构工巧,情节凄惋,霍小玉的形象光彩照人,是唐人传奇中的一篇杰作,被视为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
更新时间:2022-07-10 13:40 立即阅读 -
瑜伽论手记
作者:法成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54万字+
最近更新:瑜伽论手记
又名《瑜伽师地论随听疏》、《瑜伽师地论手记》。佛典注疏。唐法成述。原著卷数不详。此疏是唐大中年间国三藏法师法成在敦煌向众僧开讲《瑜伽师地论》时的记录。听讲及笔录者有智慧山、一真、恒安、明照、洪真、谈迅、福慧、智校、索季和、法镜、法海等多人。因记录者的不同,诸本文字亦略有差异。法成是当时活动于西藏、敦煌的高僧,精通汉、藏两种语言,有著译多种。他讲解《瑜伽师地论》时除了利用汉译经论外还往往参考藏译本,因此,此疏对研究汉藏两地佛教交流、法成的思想、吐蕃统治时期及张议潮光复初年的佛教状况均有重要意义。历代大藏经未收,日本《大正藏》将S.463收入第八十五卷。内容系谈迅、福慧所记《瑜伽师地论》第三十一卷至第三十四卷之注疏。其后日本上山大峻对此有专题研究,对诸本进行整理。《随听疏》之有题记者约五十号左右,大抵为听学或抄写题记。据题记,法成开讲的地点为敦煌开元寺与龙兴寺,时间约为大中十年至十三年(856—859)。北菜25题记:“大中十二年八月二日,尚书大军发,讨番开路,四日上碛。”日本书道博物馆藏本题记:“大唐大中十三年(859)己卯岁正月二十六日,沙州龙兴寺僧明照就贺跋堂,奉为皇帝陛下,宝位遐长;次为当道节度,愿无灾障。早开河路,得对圣颜。及法界苍生,同沾斯福。随听写毕。”对研究归义军初期敦煌与吐蕃、唐王朝的关系,均有重要价值。
更新时间:2023-01-19 15:28 立即阅读 -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作者:鸠摩罗什译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04万字+
最近更新: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是世传一般流行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异译本,与流行本文义略有出入。此经由鸠摩罗什译。以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为空相应行,进而说遣五蕴执,契证实相等大乘佛法的甚深教义,乃是六百卷《般若经》的精题,而为禅宗所重视。
更新时间:2022-07-10 13:46 立即阅读 -
草堂诗余
作者:佚名 分类:短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4.70万字+
最近更新:卷四
唐宋词选集。4卷。南宋人编,不著姓氏。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21)云:“《草堂诗余》二卷,书坊编集者。”没有指出编集者为谁。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刻本《草堂诗余》。则题为“建安古梅何士信君实编选”。明言编选者姓氏。今此两说并存。此书编于何时,巳不可知,其流传则当在南宋中叶以前。《四库全书总目》云:“王楙《野客丛书》作于庆元间,已引《草堂诗余》张仲宗〔满江红〕词,证‘蝶粉蜂黄’之语,则此书在庆元以前矣。”据王楙小序,《野客丛书》一书,完成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三月。《草堂诗余》的开始流传,当以此为下限。此书异本颇多,名称不尽相同,内容也有差异。元刻何士信编选本,题名《增修笺注妙选群英草堂诗余》,前后集各2卷。卷首总目分春景、夏景、秋景、冬景、节序、天文、地理、人物、人事、饮馔、器用、花禽等12类而不记调名。卷内注明“新添”者若干首。各词下有笺注,后附词话。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遵正书堂又据元至正辛卯本重刻。此本前后2集,各分上下卷。分为11类(饮馔、器用合并),每类各有若干子目,共66目。各类中多有“新增”或“新添”之词。共辑词367首,词下有笺注,后附词话,计作家95人。以宋词为主,其中周邦彦、柳永、苏轼、秦观作品为多;唐五代作家作品很少。以上两种刻本,可以代表《草堂诗余》“分类本”的情况。此外,还有“分调本”。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1550)顾从敬刻《类编草堂诗余》4卷,开始以“小令”,“中调”、“长调”分编,间采词话。是为“分调本”。此后,许多刻本都出自此书。《草堂诗余》虽然编选和笺注等被讥为“芜杂”和“取便时俗”,但因“名章隽句,亦往往而在”,宋以来,一直与《花间集》并行,而且流传更广。现在通行本有商务印书馆印《四部丛刊》本,中华书局印《四部备要》本。1958年6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据吴昌绶双照楼翻明洪武本铅印传世。
更新时间:2022-12-07 10:30 立即阅读 -
救疾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19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救疾经一卷
亦称《救护众生恶疾经》、《救护疾病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本经谓佛见三人身患恶疾,莫知所由,乃遍请过去七佛及密迹金刚,知因犯三宝,故得恶疾。经中叙述了偷取三宝物、不敬三宝所犯诸病,又谓众生蠢蠢,皆有佛性,此人之病易除消灭。佛告诸人,只要百日之中请诸大德法师治斋,日日礼七佛及密迹金刚、无量寿佛,一日造 一卷《救疾经》,行忏悔,疾即可愈。此经首次见录于隋《法经录》,判为伪经。中国历代大藏经均未收载,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1-20 14:09 立即阅读 -
妙法莲华经马明菩萨品第三十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91万字+
最近更新:妙法莲华经马明菩萨品第三十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经中叙述天地由变坏而生成的情况;人类的出现及地狱、须弥山和四大部洲的情况;四大天王及至三十三天的情况;铁围山及诸地狱、劫运的情况。最后叙述阎浮提洲诸国的情况,如西方晋国、北方月氏等等。内容大致取自《大楼炭经》、《起世经》等,亦有任意编造的成分。本经未为中国历代经录著录,隋以后历代经录载有伪经《妙法莲华天地变异经》一卷,或即此经。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0:25 立即阅读 -
佛说妙好宝车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31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妙好宝车经
亦称《妙好宝车菩萨经》、《宝车菩萨经》、《妙宝车经》、《宝车经》等。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北魏时淮州比丘昙辩撰,后由青州比丘道侍改治。一卷。述宝车菩萨受佛之命,“击生死军,杀烦恼贼”的故事。经中还宣传宝车度人之法及受持本经之无量功德。本经最早见录于《出三藏记集》卷五,被判为疑伪经。其后《法经录》卷四、《仁寿录》卷四、《静泰录》卷四、《内典录》卷四和卷一○、《大周录》卷一五、《开元录》卷一八均著录该经于疑伪经录中。其中《内典录》称:“访无梵本,世多注为疑。”本经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0:28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10-13 13:50 立即阅读
-
七女观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09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七女观经
佛教经典。译者不详。一卷。述冥缘王七女得道之事。谓七女有一次出城游玩,于冢间见一死尸。姐妹七人绕尸三匝,涕零号哭,各说一偈,认为人命无常,应勤修福德。忉利天下凡,问七女所欲,七女所愿皆属“无想”,后皆得道果。此经与三国吴支谦译《七女经》(已收入历代大藏经)的主要内容完全相同。据历代经录记载,西晋竺法护译有《七女本经》一卷,西秦圣坚译有《七女本经》一卷,另有失译的《七女本经》、《七女经》各一卷,均佚。现敦煌遗书有收藏,或即上述四本之一。本经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误入疑伪部。
更新时间:2023-02-16 10:31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