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规制类
规制类
都邑建制,必备规制。公署所以出政也。坛壝、祠庙,义崇祭报,政之大也。阴阳、医局、仓亭、铺馆,政之属也。寺观以庐缁羽之流,亭榭以纪名人之迹,故次"寺观"、次"亭榭",作《规制类》第二,其目有五。
一、公署
国家建官图治,必设公署以居之。居之,必有位。位,政之建也。署,位之表也。署以表位,位以建政,古之制也。志《公署》。
行署
按察分司在县治东,城隍庙右。国朝正统五年,知县邵公阳重建公堂、后堂、厂房,共八间。嘉靖八年,知县黄怿建厨房二间。
府馆在县治东,城隍庙左,原系布政分司。国朝正
统五年,知县邵公阳重建公堂三间、后堂三间及两旁厨
舍各一间。
县署
县治在凤山之下。五代周显德二年,詹敦仁请立县治。宋绍兴、嘉定、淳祐间,县令韦能惠、陈宓、黄坚叟、赵盏夫及至元间县尹何克明相继重建。国朝洪武、正统年间,知县侯士举、潘靖复相继修建。正统十四年毁于寇,惟仪门独存。景泰间,邑人李森捐资助建正厅。天顺间,知县杨纪复建后堂、谯楼,并修六房。天顺七年,典史谢日新始是暮厅。
县正厅詹敦仁初建。绍兴二十三年,县令韦能惠重建。绍熙五年,县令昭先修之。厅后有堂三间,扁曰"吏隐"。吴丙曰"美锦"。咸淳间,县令林泳扁曰:"琴堂"。俱久废。国朝正德间,知县龚颖、嘉靖间知县黄怿相继修之,扁曰"琴堂", 日久而渐坏,至于嘉靖二十七年,知县汪瑀从而饰之,改其扁曰"清慎勤"。
幕厅宋尉厅在丞厅之左。国朝,建县厅之东,扁曰"赞政"。
吏舍在县厅前。东为吏、户、礼,西为兵、刑、工。
戒石亭在县厅前甬道中。铭曰"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仪门五间。天顺间知县杨纪建。嘉靖二十七年知县汪瑀修。
谯楼古者,国无大小,必为台门。后世易之以楼,亦诸文三门之制,礼以高为贵之意,所以严等威重教令也。安溪谯楼久倾圯。嘉靖二十七年,知县汪瑀重修,有联句云:"头上即青天,夜月满楼如鉴照;眼前皆赤子,春风到处尽弦歌。"前知县黄怿有联云:"钟声震动江山晓,鼓韵调和天地春。"
三省堂先儒谓:"当官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县汪瑀既扁于堂,又惧其懈,乃复扁"三省"于堂后,以寓退省之意。教谕李錀记。
知县衙在县厅后。嘉靖二十四年知县易广礼再建后衙一座、亭一座。二十八年知县汪瑀重加修饰。
清军馆在县厅西,今废。
典史衙在县治东。国朝嘉靖二年;典史涂玺建。
咨贤堂在典史衙之东。嘉靖十六年,典史邹奇建。
架阁库旧在厅事之右,谓之"省库"。陈复斋有联云:"得从膏血里,安用鬼神知。"又有常平库在厅事之左。俱废。惟架阁库见存。在厅后之东,见一间。
县狱宋在县内西。有勘厅三间,扁曰"尽心",咸淳五年修,改名"求生堂"。下为两廊、四囚房。国朝建在仪门内,西四间,今狱门改谯楼西内。
公廨在县治内。东西六房,吏分居焉,
申明亭在仪门外左。
旌善亭在仪门外右。
属署
源口渡巡检司宋大中祥符间,泉州提刑奏置巡检司于永春、德化,始议寨于永春,凡三议,卒于德化左岭下五州辐辏,遂即其地建司。元丰三年,迁于德化西云峰里丘店村,主德化、永春、安溪,谓之"三县寨"。其后,设于本县龙兴里,专属本县。国朝尝裁省。正统五年,知县邵公阳具奏重设。正统十一年,巡检马郁建公堂三间。后坏,巡检陈文举重建。嘉靖二十八年,题准以巡检司,移入白叶堡守御,但印信犹未改铸颁降。
白叶坂守御千户在白叶堡城内。泉州卫千户点委带泉州卫军二百名屯戌,一年一替。
阴阳学嘉靖二十二年,本府通判陈尧典署县事,始将县前铺改建在直街。
医学未建。
僧会司未建。
道会司未建。
仓
预备仓古有"义仓"、有"社仓"。安溪预备仓四所。南北二仓,俱在县治内之东。西仓在还集里。东仓先在感化里,今移入县治东,将上司发下赃罚及本县赃罚银两,遇丰稔之年,收买稻谷储仓,以备赈济。
际留仓在县治东。贮官吏俸米。
儒学仓在本学。贮师生俸廪。
铺
县前铺在龙津观西。
公母林铺在永安里。久坏。嘉靖三十年,知县汪瑀重建。
罗渡铺在长泰里。正德十五年,知县龚颖重建。嘉靖三十年,知县汪瑀重修。
演武场 附:古者,寓兵于农,闲则练习,有警则分布守御,所以卫民也。安溪县旧有阅武亭,绍定王辰,县尉赵汝淞建。宝祐六年,赵必穟修之。咸淳五年,吴幼角重修。久废。国朝正德间,县令王廷佐建县治南。正德十六年,知县龚颖重修,改今名焉。
养济院附:古为"居养院",元为"孤老院",洪武二年始改今名。旧在凤池桥西南,立屋十四房,择县之谨厚者二人掌之。每岁取废寺粟若干石以养之。病给之药,死惠之棺。院废。嘉靖六年,知县黄怿建在永安里。
惠民药局附:宋置药局。元大德间,立官保良医主之。安溪惠民药局原在县左,宋时建。嘉定庚午,始为"和剂局"。于中门内,招明医一人修制,吏一人佐之,掌出入籍。宝祐间,知县赵汝改每岁于秋日,令两庵道人循行遍施。国朝设局,立医学训科一员主之。久废。嘉靖六年,知县黄怿改滛祠一所,扁曰"济生堂",在县治东。
漏泽园附:宋崇宁中,令州县以常平钱置漏泽园。安溪民贫,或有火化而置之沟壑者,良可哀也。嘉靖六年,知县黄怿始设在永安里。广六亩,环以石彻。地盖谢志道献者。
观澜公馆附:在依仁里,里人沈璋建。本业学之地,时为官府往来驻节,故名"公馆"。
凤山书院
二、坛壝
国朝仿古制礼,建立坛壝。祀社稷于西郊,阴之盛也。祀山川、风云、雷雨于南郊,阳之盛也。祀邑厉于北郊,阴之极也。若城隍、土神为一邑之主,地道也。故于山川、风云、雷雨并坛而祀之,用致祈报之诚,无非所以为民也。志《坛壝》。
社稷坛在县西,北向,中为坛,四方,广二丈五尺,高三尺四寸,出阶各三级。坛下北深九丈五尺。东、西、南各五丈。瘗次在其西北,以垣绕之,立四红门,由北门入。石为主,长二尺五寸,方一尺,埋于坛南正中,去坛二尺五寸,上员尖,余埋土中。西建神厨、斋所各三间,宋绍兴间,县令李著建之。正统九年,知县路亨,成化间知县方汝荣重修。每年春秋二祭。
风云、雷云、山川坛在县西南,南向,制与社稷同。洪武元年钦奉圣旨,祀山川,若府、若州、若县一般祭祀。至六年,以风云、雷雨、山川之神共为一坛合祭。后又以城隍合祭,于坛东建神厨、斋所各三间。正统九年,知县路亨重建。成化间,知县方汝荣重修。每岁春秋二祭。
邑厉坛在县治北。南向,周围八丈四尺,高二尺四寸,前出阶二级。南深六丈三尺,北深一丈二尺,东、西各广三丈六尺。绕以垣墙,前立门额。国朝洪武初年建。正统间,佥事陈祚命、知县路亨修。成化间,知县方汝荣重修。每岁三月清明、七月望日、十月朔日祭。
乡厉坛祭一乡之厉。洪武八年,每里各设一所,四周土墙,中筑土台一座。祭与邑厉坛同日,里中父老,备物致祭。
三、庙祠
邑之土神,阴司祸福,有保障之责,庙食兹土,祀典纪焉。若生而有功于民者,死则民思而祀之,示不忘也。故祭法以能御大灾、能捍大患,则祀之。志《庙祠》。
城隍庙在县治东。南唐保大十四年建。国朝景泰二年,邑人陈贞德修。成化年间,知县谷廷怡、吴英相继修建。成化十五年,典史蔡珍重建后堂三间。嘉靖已亥,知县殷骛重建,以后堂改为神寝。
按:城隍,古不载祀典。后世以为高城、深池,捍外卫内,其英灵之气,或炳而为神,不可以无祀。其祀与山川、社稷同义。世人不察其理,往往以人道处之,面目、冠裳,侈加封号,失之矣。本庙,洪武三年封天下府城隍"监察司民成灵公",县城隍"监察司民显佑伯"。洪武三年六月,诏革封号,止称"城隍之神",与风云、雷雨、山川并坛而祀,其义始正。安溪无城池,城隍似不必建。今县无城池者皆建,从时制也。犹庙而祀之,人道以处之,则沿袭前代之失而未改耳。
名宦祠旧在儒学东,名福民祠。嘉靖七年,知县黄怿改今名。嘉靖十七年,知县殷骛改建于县治内谯楼西,祀后周县令詹敦仁;宋,宋文炳、许君佑、杨干、陈宓、赵彦侯、钟国秀、周珒、谢履、黄朴、孙昭先、颜振仲;国朝祀潘靖、戴玠、路亨、黄怿。
乡贤祠在儒学东。祀宋张读、余克济,国朝李亮、詹靖。
詹公祠在县鼓楼东。祀开先县令詹敦仁。正统三年,知县潘靖重修。嘉靖九年,知县黄怿始举祀典。嘉靖十七年,云孙源重建。又有灵惠庙在崇信里,宋咸淳八年敕赐。
忠勇祠在还集里。宋建炎、绍兴,盗贼四起。郑振负勇率众拒之,席胜不止,遂死焉。乡人哀之,立庙祀之,扁曰"忠勇"。
灵著庙在县南三里。旧传,唐中和四年,有父老姓安名宁,善搏虎,邑人祠之。伪闽时,长官廖俨重建。后人思长官之功,并塑其像于庙,每岁孟春,迎神于市,晨昏荐献,及夏,歌鼓送神以归。嘉定六年,邑令陈宓以虎暴祷于神,杀三虎,请于朝,赐今额。陈宓自为记。
显应庙在永安里。姓陈名漳,唐时人。大顺中,有廖长官招集流民,以神为都将,戌溪南。暨殁,民即旧垒祠之。嘉定十六年赐今额。嘉熙三年重修,余克济记。
四、寺观(宫院附)
缁黄有庐,肇自隋、晋,历唐、宋而不废,盖异教也。安溪俗尚鬼,美恶不嫌于并书,以俟后之反经君子考焉。志《寺观》。
清水寺即清水岩,在崇善里,正统年间建。嘉靖八年灾,寻复建。
龙津观在县治南,国朝天顺四年建。成化十九年,道士刘时静重修。今为祝圣习仪之所。
宫
东岳行宫在风髻山之麓,面午山。始建年代无考。宋县令李铸新之,岁久倾圯。国朝天顺四年重建。每岁于此迎春。余修志寓焉。盖爱其山水之胜也。
清溪宫在感化里,国朝宣德间邑人李森建。提学佥事周孟中过此,有联云:"门前溪水双流碧,天外山峰万古青。"亦有诗,见《文章志》。
源口宫在龙兴里。
龙仙宫在来苏里。国朝洪武间,胡氏女名仙英及笄,适亲迎日,女乃白日飞升。次日侯山之旁有降真藤,盘结如椅,女现身趺坐寂焉。里人异之,遂葬于山巅。啸天师六塑像建宫祀之,故名龙仙宫。
院
光相院唐乾宁二年置。
成道院在感化里,宋淳化四年建。
宗教院在永安里,后晋天福四年建。
檀林院在来苏里月峰岩,宋开宝二年建。
智度院在罗汉山下,后周显德三年建。
隐静院在常乐里,唐中和四年建。
等法院在吴旗山下。旧名栖桐,后改今额,摄令江白有诗,见《文章志》。
解空院唐天祐四年建。
超化院在瑞峰山下,后梁贞明三年建。
明觉院在还集里,宋开宝二年建。
鹫台院在瑞峰山下,后唐长兴三年建。
万寿院在崇信里,后晋开运元年建。
三惠院在瑞峰山下,后梁开平元年建。
清禅院在崇信里,后晋开运元年建。
禅惠院后晋开运元年建。
定慈院在新康里,后晋开运元年建。
永福院后晋开运元年建。(俱在崇善里)
上乘院在卢山下,旧名卢山院。唐天祐三年建。
契真院唐天祐四年建,在龙兴里。
常安院在驷马山下,唐天祐二年建。
定明院在崇善里,唐光化三年建。
福岩院在新溪里,后梁贞明五年建。
灵像院在龙兴里,唐光启一年建。
演法院在新溪里,后唐长兴二年建。
宣梵院在龙兴里,后晋天福七年建。
感化院在新溪里,后唐长兴二年建。
般若院在龙兴里,后晋开运二年建。
慈思院在新溪里,宋建隆四年建。
隆寿院在感化里,后梁贞明四年建。
超觉院在新溪里,在卢山下,宋乾兴元年建。
栖真院在感化里,后唐长兴二年建。
福海院在依仁里,唐光化三年置。
百法院在感化里,后晋开运元年建。
千福院在依仁里,宋天禧元年建。
净坛院在感化里,后晋开运元年建。
惠岩院在依仁里乌岩山下,后梁乾化二年建。
佛惠院在感化里,后晋开运元年建。
净社院在依仁里乌岩山下,后晋天福五年建。
惠林院在依仁里,保大十年建。
法轮院在依仁里乌岩山下,后晋天福五年建。
觉苑院后唐时,南岳僧乐其山水,有卜居之意。伪闽王继勋捐地建庵。留鄂公广之为寺。后晋天福中,名"大云广福"。宋治平二年,锡今"觉苑"。熙宁五年,合庵一十有一为禅刹。寺临溪,境幽胜。邑令陈熊显有诗"水落舟横露浅沙,粉垣松桂古禅家"之句。
真觉院在依仁里。
净果院在依仁里卢山下,唐天祐二年建。
悟本院在光德里,宋建隆元年建。
善惠院在凤髻山下,宋建隆二年建,初名"龙安"。治平二年改名"善惠",上有三峰亭。
(以上院多废)
尼院
圆觉院香林院教海院宝乘院真观院
(以上院多废)
庵
钱江庵在县治东,国朝正统八年建。今改社学。
大石庵在感化里,景泰五年建。
济渡庵
后空庙在新康里。
溪内庙在依仁里。
官仓庙在龙兴里。
乡贤庙在新康里。
鲎山庙在来苏里。
泰山岩在感化里。已上二淫祠,里人每年迎赛,费至百金。
碧翠岩在感化里。
宝云殿在还集里,中祀五谷仙人。四方多从祈梦,亦甚有应者。
五、亭榭
幽亭曲榭,揽胜而立。有因其地,有因其人。名虽不同,而义寓焉。安山多幽胜,古今亭榭亦可书也。志《亭榭》。
美报亭宋绍兴丁丑建。绍兴壬子,县令王孝廉修。绍定壬辰,县令刘宠重修。咸淳戊辰,县尉钱师尹作记,见《文章志》。
飞跃亭旧名"咏归亭"。宋嘉定九年,县令赵彦侯建。十四年,赵彦毛改名"飞跃",状元曾从龙书扁。
晓乐亭在县西,初为民庐,瓦砾弗治。咸淳五年建亭三间。以术者之论,嫌于午山之冲,亭以蔽之。
溪光亭在云津阁西。陈复斋题扁。
溪口亭在崇善里溪口桥。
丰岭亭在感化里。
寓思岭亭界在龙兴、感化二里。
白沙亭在新溪里。
折柳亭在县东五里。绍兴九年,县令李茂则建。淳祐间,郑师申重建。扁曰"溪山胜概"。
观澜亭在县西通安门内。淳熙三年,县令谢快改此名。嘉定五年,陈复斋书扁。有诗见《文章志》。
望云亭在崇信里,詹敦仁建。面九峰山,以寓思亲之意。
义芳亭在龙津观前。嘉靖五年,岁大旱。米价翔贵,民多饥莩。知县黄怿始莅任,劝士民尚义者李廷封、刘梓、吴阳、吴中、李文仁、陈恩、许琥、梁鸾、黄祥夫、黄真赐、黄瑀、黄寅、林森、林玄明、林济、林岱、林玭、林妙庆、阮存、白庆甫、白迪盛、白积兴、李占、蔡俊、杨机、林尚安、李荣、李镇、陈祖继、吴思养、姜十五、郑公哲、李文通、王全厚、詹崙佳、林廷元、王佐、颜弘英、林荣二、徐时享,王休旋、张积环,守得粟一千四百余石,赈济,仍给官批,听就本乡支给,以便负载。民甚赖之。
遗爱亭在龙津观之右,立知县黄怿《去思碑》于内。
( 《安溪县志》卷之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