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新时间:2023-10-13 13:07 立即阅读
-
吴中水利书
作者:单锷 分类:地理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96万字+
最近更新:吴中水利书
《吴中水利书》是宋代单锷撰写的水利著作,书共一卷。单锷关心太湖地区的水利,经常来往于苏、常、湖之间,调查太湖周围的水系源流,历30余年将其调查的研究结果著此为书。
更新时间:2023-10-13 13:04 立即阅读 -
洛阳名园记
作者:李格非 分类:地理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54万字+
最近更新:论曰
《洛阳名园记》是北宋李格非所著的游记。《宋史·李格非传》云:“尝著《洛阳名园记》,谓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洛阳名园记》是有关北宋私家园林的一篇重要文献,对所记诸园的总体布局以及山池、花木、建筑所构成的园林景观描写具体而翔实,可视为北宋中原私家园林的代表。
更新时间:2023-10-13 13:02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10-13 13:00 立即阅读
-
益部方物略记
作者:宋祁 分类:地理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63万字+
最近更新:跋
《益部方物畧记》是宋代文史学家宋祁的作品,编制于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 。是一本记录剑南地区草朩、药材、鸟兽等物种的书。
更新时间:2023-10-13 12:58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10-13 12:57 立即阅读
-
西夏书事
作者:吴广成 分类:编年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21.35万字+
最近更新:卷四十二
此书纲目体西夏编年史,共四十二卷。清吴广成编撰。吴广成(生卒年不详),字西斋。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博闻而精史学。嘉庆、道光间,以西夏割据西北数百年而史书记载阙略,乃悉心搜采唐以下各种有关文献资料,历十年编成此书。
更新时间:2020-06-14 15:57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10-13 12:54 立即阅读
-
丹阳记
作者:山谦之 分类:地理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03万字+
最近更新:张侯桥
《丹阳记》,南朝地志。宋山谦之纂。南京自东吴建都,其名已著。当时有无专门记述,已无从考证。而今能够考见最早的南京方志,则是南朝刘宋时山谦之编纂的《丹阳记》。书中所称的丹阳,指的是当时的丹阳郡。刘宋时丹阳郡辖九县,大多属今南京市地域
更新时间:2023-10-13 12:53 立即阅读 -
都城记胜
作者:灌圃耐得翁 分类:地理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75万字+
最近更新:都城记胜
《都城纪胜》,南宋笔记,作者是耐得翁(生卒年不详),姓赵,当为南宋宁宗、理宗时人,其身世事迹无考。作者曾寓游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根据耳闻目睹的材料仿效《洛阳名园记》,于南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写成该书。
更新时间:2023-10-13 12:52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10-13 12:47 立即阅读
-
洛阳记
作者:陆机 分类:地理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04万字+
最近更新:洛阳记
洛阳城,是周公所建造的。东西十里,南北十三里。城上每一百步设有一楼橹(高耸而无覆盖之房,用来了望敌人的),外头有沟渠。洛阳城内,西北角有金墉城,东北角有楼,高百尺,是魏文帝所营造的。云台高阁有十四间,乘风观阁共十二间。洛阳南宫有承风观,北宫有增喜观,城外有宣阳观、千秋、鸿地、泉城、扬威、石楼等观。城外更有鼎中观。宫中有临高、陵云、宣曲、广望、阆风、万世、修龄、总章、听讼,总共九观。都高十六、七丈,使用云母片当窗玻璃,称为“曜之”(曜指日光),时有光芒闪烁。
更新时间:2023-10-13 12:46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10-13 12:43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10-13 12:42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10-13 12:41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10-13 12:39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10-13 12:36 立即阅读
-
战国策(附译文)
作者:宋韬 分类:杂史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8.72万字+
最近更新:中山君飨都士
《战国策》简称《国策》。相传原系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等不同名称。 这部书主要记载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它反映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各个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文字生动流畅,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材料。
更新时间:2021-03-24 08:34 立即阅读 -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作者:唐汉 分类:杂史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6.15万字+
最近更新:第五章 晓谕良方 希冀益众
康熙一生兢兢业业,修身、齐家、平天下都十分认真,可谓耗尽心血和精力。康熙治国六十年建树甚多,其守成、创业之功绩举世公认。他十分珍异自己的事业,渴望能传之千秋万代,自信生命中的每一体会对后人都有益处。这一切迫使他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写出来、留下去的欲望,如蚕吐丝,欲罢不能。这本书,正是在上述情景中书记留了下来。教诲督促,严格训饬。康熙身后的儿孙们,多数能文能武,尤其在他之后的两个杰出帝王:雍正皇帝,功业显赫,谋略超人;乾隆皇帝,儒雅风流,自号“十全皇帝”。正是“康乾盛世”的基础,奠定了满清王朝二百多年的业绩。
更新时间:2021-12-08 09:36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0-04-25 16:57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