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粱录
作者:吴自牧 分类:地理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1.32万字+
最近更新:卷二十
《梦梁录》南宋吴自牧著。成书于南宋末年,叙述整个南宋时期的临安(今浙江杭州)情况,而尤详于淳至咸淳之间(1241—1274),其中记录了不少关于民俗和民艺的材料。
更新时间:2023-10-13 13:33 立即阅读 -
玉泉子
作者:佚名 分类:短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50万字+
最近更新:玉泉子
《玉泉子》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所记皆唐代杂事,亦多采他小说为之。如开卷裴度一条,全同《因话录》,韩昶金根车事,先载《尚书故实》,不尽其所自作也。案《宋。艺文志》载《玉泉子见闻真录》五卷,与此本卷数不符,似别一书。《书录解题》作《玉泉笔端》三卷,称前有中和三年序,末有跋,称出於淮海相公之孙扶风李昭德家,此本皆无之。然中和乃僖宗年号,而书中有昭宗之文,时代不符,则亦决非此本。《书录解题》又云别一本号《玉泉子》,比此本少数条,而多五十二条,无序跋。录其所多者为一卷。此本共八十二条,或即陈振孙所录之一卷,而《书录解题》讹八字为五字耶。三者之中,此犹约略近之矣。
更新时间:2022-12-07 18:17 立即阅读 -
摄大乘论释抄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83万字+
最近更新:摄大乘论释抄
佛典注疏。作者及原著卷数不详。原件出敦煌藏经洞,首尾俱残,今下落不明,现题据内容拟补。本文所释系南朝陈真谛译《摄大乘论释》,先以四门总述:第一门残,似述缘起。第二明藏摄分齐,谓此论于经律论三藏中属论藏,由对根机之不同,可分别判为声闻藏、菩萨藏乃至显教、密教。第三明教下所诠宗旨,有二:二谛与佛性。第四解释《摄大乘论》题目的意义。然后从《摄大乘论释》卷一中摘取若干重要的名词和文句,一一加以解释。文章的重点在于说明如以俗谛,则以唯识为宗旨;如以真谛,则以二无我真如为宗旨。故一切法以识为相,以真如为体。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标题作《摄大乘论抄》,未交代收藏单位与编号。
更新时间:2023-02-16 10:47 立即阅读 -
摄大乘论释章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94万字+
最近更新:摄大乘论章卷第一
佛典注疏。作者和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存斯2435号,首尾皆残。现名乃据内容新拟。是世亲著、真谛译《释大乘论释》的注释书。主要从《摄大乘论释》中选择一些关键名相进行疏义。现存“十种胜相义第一”、“三识义第二”、“四惑义第三”、“薰习义第四”(后残)。对每一名相均不厌其烦地从各方面进行疏释。如对“三识”即分如下十一门疏义:释名相、辨体相、真妄分别、解或(惑)分别、心意识分别、善恶无记分别、三性分别、摄四识、摄八九二识、摄十一识、大小乘分别。所谓“三识”,指“阿赖耶识”、“阿陀那识”、“生起识”。本书以上述十一门抓住三识的特点,纲目清楚。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题作“《摄大乘论章》卷第一”。
更新时间:2023-02-16 10:50 立即阅读 -
摄论章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19万字+
最近更新:摄论章卷第一
佛典注疏。作者和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存斯2048号,首残尾存。尾题:“《摄论章》卷第一。仁寿元年(601)八月二十八日瓜州崇教寺沙弥善藏在京辩才寺写《摄论》疏,流通末代。比字校竟。”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本书是世亲著、真谛译《摄大乘论释》的注释书。主要从《摄大乘论释》中选择一些关键名相进行疏义。现存“三宝义”(首残)、“二障义”、“不住道义”、“三藏义”、“篇聚义”等部分。与《摄大乘论释章》体例一致,均系分别多门对每一名相进行释义。本书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0:56 立即阅读 -
朝鲜赋
作者:董越 分类:楚辞总集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24万字+
最近更新:朝鲜赋
明董越撰。弘治元年,董越奉命出使朝鲜,通过在朝鲜的见闻,做了这篇赋,又用谢灵运《山居赋》例,自己为《朝鲜赋》作注。
更新时间:2023-10-13 13:29 立即阅读 -
南朝金粉录
作者:牢骚子 分类:中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1.66万字+
近时小说,大抵言情风月,娱人耳目,中人以下莫不手执一编,以为赏心乐事,稍不自慎,贻害深焉。吾友牢骚子所著《南朝金粉录》一书,其中非无佳人才子名士英雄,然皆指晚近人情,言之凿凿,而其设心之苦,用意之深,措辞之雅,立论之确,虽不过十万言,其言简意赅,实足为软红尘之中当头棒喝,至于笔墨之妙,尤其末焉者也。直以为劝世之文也可,即以为讽世之文亦无不可。有心世道者,当亦有感于斯文。光绪己亥小易月,绿杨城郭山人书于海上
更新时间:2022-12-08 20:38 立即阅读 -
尚书(附译文)
作者:孔丘 分类:书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8.95万字+
最近更新:周书·秦誓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传世的《尚书》部分(伪《古文尚书》部分)为伪书。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上次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更新时间:2020-06-07 17:03 立即阅读 -
维摩经义记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43万字+
最近更新:维摩经义记卷第四
佛典注疏。北辰32、S.2732。作者不详,四卷。前者首残尾全,存七百五十二行。尾题:“一校流通。释琼许,大统三年(537)正月十九日写讫。”S.2732,首残尾全。尾题:“龙华二儒共校定也。更比字一校也,大统五年四月十二日比丘惠龙写记流通。”“保定二年(562)岁次壬午于尔锦公斋上榆树下大听僧雅讲《维摩经》一遍私记。”两号所疏均为鸠摩罗什译三卷本《维摩诘所说经》。北辰32自《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疏至《观众生品第七》;S.2732自《佛道品第八》疏至《嘱累品第十四》。首尾恰好相接。因卷一不存,科分纲要不清。但知科分颇细,每品一般分为大段、段、子段。注疏也较详尽。行文中时以“又解”、“旧解”标示引用异解。但全疏没有引征其他经典。北周建德二年(573)周武帝灭法,毁像焚经,上距题记所叙保定二年听经文仅十二年。此《义记》仍得保存,良可珍贵。历代大藏经均未收,日本《大正藏》将S.2732收入第八十五卷,题名为《维摩经义记卷第四》。
更新时间:2023-02-16 11:12 立即阅读 -
佛说阿弥陀经
作者:释迦牟尼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3.13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阿弥陀经注释⑶
《佛说阿弥陀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大乘佛教经典之一,为净土宗所尊崇,被列为净土三经之一。 佛说阿弥陀经六字是经题。经题是经文之纲领。经文是经题之广说。欲解经文,先知经题。古云:智者见经题,便知全部义,愚人见经题,亦能得利益可见一部经之经题何等重要。 此经为净土三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之一。此经所提倡的念佛法门由于易学,使得念佛一时之间蔚为风气,甚至广泛流传于汉字文化圈各国,如日本、韩国、越南等。
更新时间:2020-10-10 12:42 立即阅读 -
维摩疏释前小序抄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51万字+
最近更新:维摩疏释前小序抄
佛典注疏。所疏为唐道液撰《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首之道液自序及所引僧肇《维摩诘经序》。前者即名《维摩疏释前小序抄》,唐契真法师撰;后者名《释肇序抄义》,似亦为契真法师述,体清记。两者合为一卷。《小序抄》分“教兴次弟”与“述释所以”两门疏释道液《关中疏序》。“教兴次弟”首先追述佛法东渐的历史,其次论述鸠摩罗什之前佛经翻译存在的问题,最后叙述鸠摩罗什的生平及其在译经史上的功绩。“述释所以”首先阐发写作《关中疏》的原因,谓当今传经习听之徒疏于道理,繁于法相,趋于异端。为矫时弊,故需深研先贤奥旨。言次甚不满于当时佛教界之风气。其次叙述《关中疏》之作者,作时及作用。《小抄序》之末则谓:“余永泰二年(766)时居资圣传经之暇,命笔直书,自为补其阙遗,岂敢传诸好事。资圣寺契真法师作之,用传后进。”《释肇序抄义》分“通明本迹”、“别辨教兴”、“重译所由”、“彰注解所以”等四门疏释僧肇《维摩诘经序》,并附有肇序结构图示。卷末谓“余以大历二年(767)正月于资圣传经之次,记其所闻,以补多忘。”证此文乃体清在资圣寺听契真传讲后所作的笔记。历代大藏经未收,后被日本《大正藏》分为两件收入第八十五卷,将《释肇序抄义》误定名为《释肇序》。佛典注疏。所疏为唐道液撰《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首之道液自序及所引僧肇《维摩诘经序》。前者即名《维摩疏释前小序抄》,唐契真法师撰;后者名《释肇序抄义》,似亦为契真法师述,体清记。两者合为一卷。《小序抄》分“教兴次弟”与“述释所以”两门疏释道液《关中疏序》。“教兴次弟”首先追述佛法东渐的历史,其次论述鸠摩罗什之前佛经翻译存在的问题,最后叙述鸠摩罗什的生平及其在译经史上的功绩。“述释所以”首先阐发写作《关中疏》的原因,谓当今传经习听之徒疏于道理,繁于法相,趋于异端。为矫时弊,故需深研先贤奥旨。言次甚不满于当时佛教界之风气。其次叙述《关中疏》之作者,作时及作用。《小抄序》之末则谓:“余永泰二年(766)时居资圣传经之暇,命笔直书,自为补其阙遗,岂敢传诸好事。资圣寺契真法师作之,用传后进。”《释肇序抄义》分“通明本迹”、“别辨教兴”、“重译所由”、“彰注解所以”等四门疏释僧肇《维摩诘经序》,并附有肇序结构图示。卷末谓“余以大历二年(767)正月于资圣传经之次,记其所闻,以补多忘。”证此文乃体清在资圣寺听契真传讲后所作的笔记。历代大藏经未收,后被日本《大正藏》分为两件收入第八十五卷,将《释肇序抄义》误定名为《释肇序》。
更新时间:2023-02-16 11:15 立即阅读 -
贞元新译华严经疏
作者:澄观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5.26万字+
最近更新:卷第十(从第三十八经尽第四十经)
亦称《华严经行愿品疏》、《普贤行愿品疏》、《贞元华严经疏》、《行愿品疏》等。佛典注疏。唐澄观著。十卷。是对“四十华严”的疏解。唐贞元十四年(798)澄观协助般若译出“四十华严”,即奉敕于终南山草堂寺撰成此疏。全书分十门:(1)教起因缘;(2)教门权实;(3)所诠义理;(4)辩证所宗;(5)修证深浅;(6)彰教体性;(7)部类品会;(8)流传感通;(9)释经名题;(10)随文解释。释义中对“六十华严”和“八十华严”均没有的“普贤菩萨十大愿文”,特别予以强调和详细解释,提出了“极乐不离华藏,弥勒即本师”的主张。注释书有唐宗密的《华严经行愿品疏钞》六卷。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更新时间:2023-02-16 11:38 立即阅读 -
五美缘全传
作者:佚名 分类:古典名著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8.78万字+
最近更新:第八十回 受皇恩一门富贵 加封赠五美团圆
此书不题撰人。卷首有叙,署“壬午谷雨前二日,寄生氏题于塔影楼之西榭。”此“寄生氏”亦曾为另一部清代小说《争春园》作序,署“己卯暮春修禊日,寄生氏题于塔影楼之西偏。”今人孙楷第称“寄生氏即《五美缘》作者。”(见《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争春园”条)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也说为《争春园》撰序的寄生氏“也就是《五美缘》的作者。”不知何据。 《争春园》初刊于道光元年辛巳(1821),寄生氏序所署“己卯”当为嘉庆二十四年(1819),则寄生氏乃嘉、道间人。据此,此书叙中所署“壬午”则当为道光二年,此书初刊的时间恐即为这一年。 此书版本较多,重要的还有藏于英国博物院的道光四年楼外楼刊本(此本亦名《绣像大明传》)、藏于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的道光八年芸香阁刊本、藏于南京图书馆的道光二十三年慎德堂刊本等。
更新时间:2022-12-14 20:47 立即阅读 -
华严经义记
作者:慧光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09万字+
最近更新:花严经义记卷第一
一卷。北齐释惠光撰。惠光俗姓杨,定州长芦 (今河北省定县) 人。13岁随父入洛阳,归依了佛陀扇多,并由佛陀扇多度他出家。惠光学法专一,擅于独立思考,才学具佳,非常人可比。他出家不久就常为人讲经,有圣沙弥之称。东魏时,他任国僧都。北齐时应召入邺都,住大觉寺,后来就任国统。有“光统律师”之称。一生事佛,以弘扬佛法为己任。生平主要大事有四:第一,参与译经。当时译师有三家,即菩提流支,勒那摩提和佛陀扇多。由于来华僧人各自译经,语言有碍,实难为信众接受。加之,助译者方言各异,以致传述分歧争论不休。惠光以其比较渊博的知识和贯通南北方言的有利条件,列席译场,常常为之沟通,完成译业。第二,从事著述。先后撰有《十地经论疏》,《玄宗论》、《大乘律义章》等书。注解 《华严》、《涅槃》等经。还造有 《四分律疏》,删定了 《羯磨戒本》。可惜,上述付梓之作现存的只有《华严经义记》。是记原本四卷,今唯存卷第一之中段,释光明觉品初章。(现收入《大正藏》第八十五卷),其余都已亡佚了。第三,开创了地论师南道派。勒那摩提初译《十地经论》后,由于在传播过程中的师承不同,故对该经的理解也存在分歧。因此,依地划分成两派,南派以惠光为代表,北派以道宠为代表。惠光不为时尚左右,始终坚持奉行原经主张,即“是说阿黎耶识即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亦即真如,法性,而为一切法缘起的本源”。经他坚持弘扬,遂使南道派名德辈出,独盛一时。惠光本人也因此被看作是地论师南道派的开创者。第四,是四分律宗的开祖。自北魏道复律师作科文式的《律疏》四卷后,研习律经门径顿开。惠光得助律家口传身授,作《四分律疏》一百二十纸,删定《羯磨戒本》,遂使 《四分律》 日益张大。他开讲律宗,每次常有僧众千人听讲,后世公认他是四分律的开山。弟子道云、道晖、洪理、昙隐,三传至道宣,律宗正式建立。惠光师承佛陀扇多和勒那摩提,尊师重道,研习律宗建树尤为突出。现存 《华严经义记》一卷,“多论文所略者,是知光师乃缀述所闻以补记耳。理尚高华,文存风骨。所存不过七百余言,亦足以为万载宗辖矣。”(大正新修大藏经本《华严经义记》,载《续四库全书提要》第1879页)。该经最常见版本是 《大正藏》等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1:47 立即阅读 -
海公大红袍传
作者:佚名 分类:古典名著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0.41万字+
最近更新:第六十回 臣忠士鲠万古同芳
该小说从海瑞降生写起,到海瑞病逝为止,着重展现他在嘉靖年间与严嵩集团的矛盾冲突,赞赏他抗击权奸、抑制豪强、直言敢谏、勇于进取、刚正不阿、清节凛凛的政治风貌。全书除个别情节有一定史料依据外,绝大部分故事都是以传说较闻教演而成的,不能视之为海瑞的文学传记。与著名明清小说比较,该书艺术质量较为粗劣。全书写了九十多个人物。性格比较鲜明生动的约五六人。
更新时间:2022-12-14 21:15 立即阅读 -
华严经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75万字+
最近更新:华严经疏
全一卷。作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本书为新译八十华严之注释书,然非八十华严全本之注释,以其间有跳漏者,故推测本书或系由残缺之片断整理而成者。
更新时间:2023-02-16 11:48 立即阅读 -
华严经章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39万字+
最近更新:华严经章
佛典章疏。作者不详。一卷。首残尾存。首尾均无标题,据内容拟题。略述《晋译华严经》三十四品每品之基本内容,因卷首残缺,故疏释实际从“四谛品第四”开始。行文言简意赅,与法藏《华严经探玄记》或有不同,故颇有参考价值。文末为《四弘誓文》一篇:一者誓断一切烦恼;二者誓修一切功德;三者誓度一切众生;四者誓成一切种智。称“菩提难入,以愿邀期。是以初发心菩萨将欲逝恶修善,广化众生,远求佛果,要以弘誓为本。弘誓既立,则愿无不从。”“最胜菩萨一誓,过于声闻百千劫行。菩萨行愿乃有无量,略举此四,总收都尽。”表现出大乘佛教强烈的重视菩萨本愿的思想,与净土思想相通。此疏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历代经录亦未著录,现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1:49 立即阅读 -
回向文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10万字+
最近更新:回向文
又作回向文、回向偈。乃课诵或法会结束时,将读经之功德回向于自他或死者,使其成佛往生之文。例如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载之偈(大九·二四下):‘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另如唐朝善导之观经玄义分序偈(大三七·二四六上):‘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皆为一般常唱诵之回向文。回向文除短句外,亦有长文者。
更新时间:2023-02-16 11:53 立即阅读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传外传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39万字+
最近更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传外传卷下
佛教著述。作者不详。原著当为三卷。现存卷下。是《金刚经》的记传之作。依据《楞伽经》及无著的《金刚般若论》、世亲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等对《金刚经》的论释。据书中“具如传译”、“具在传文”等字样,则似另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传》传世,本书系据该传而作。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有收藏,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但为残本。
更新时间:2023-02-16 11:57 立即阅读 -
周易正义
作者:孔颖达 分类:易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6.38万字+
最近更新:杂卦卷十一
《周易正义》,古代易学著作。南宋初国子监所刻 《周易》 单疏本。为传世孤帙,十四卷全。《周易》亦称《易经》,儒家经典之首,三国·魏·王弼和晋·韩康伯均为《易经》作注,唐代孔颖达奉太宗命主编《五经正义》,首即《周易正义》。
更新时间:2022-09-20 14:27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