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正义
作者:孔颖达 分类:易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6.38万字+
最近更新:杂卦卷十一
《周易正义》,古代易学著作。南宋初国子监所刻 《周易》 单疏本。为传世孤帙,十四卷全。《周易》亦称《易经》,儒家经典之首,三国·魏·王弼和晋·韩康伯均为《易经》作注,唐代孔颖达奉太宗命主编《五经正义》,首即《周易正义》。
更新时间:2022-09-20 14:27 立即阅读 -
将苑(附译文)
作者:诸葛亮 分类:兵家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06万字+
最近更新:卷二·北狄
中国古代一部专门讨论为将之道的军事著作,此书宋代称《将苑》,明代始改称《心书》,如《经籍志》;或《新书》,如陶宗仪《说郛》;也有称《将苑》的,如《百川书志》。《汉魏丛书》虽于书名题作《心书》,而篇章标题中间有《新书》字样。
更新时间:2020-04-25 17:35 立即阅读 -
劫余灰
作者:吴趼人 分类:短篇小说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7.60万字+
《劫余灰》十六回,最先发表在1907年—1908年《月月小说》第十号至二十四号。内容为写情兼海外华工的悲苦遭际,情词凄苦,故标“苦情小说”。小说采用章回体,以反美华工禁约运动为背景,描写了一对青年情侣的惨痛遭遇,是对罪恶社会的血泪控诉。虽然吴沃尧说是敷衍一个“情”字,但主旨却是表彰女主人公朱婉贞的“贞和孝”。
更新时间:2021-07-20 10:02 立即阅读 -
请益录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7.93万字+
最近更新: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卷下
凡二卷。宋代正觉拈古,元代行秀评唱。全称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七册。据续藏本,卷首为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之序与题,并附南宋绍定三年(1280)九月二十八日之自序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十一月少室后参觉虚性一之序。次为九十九则古则公案之目录。卷上收录五十则,其后为请益录上卷音义;卷下为第五十一则至第九十九则,卷末收录请益录下卷音义。本录于明万历三十五年由觉虚性一校阅,生生道人付梓刊行。本录无注疏。
更新时间:2023-02-16 11:32 立即阅读 -
御选语录
作者:雍正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6.52万字+
最近更新:御选语录卷十九
凡十九卷。清世宗撰。又称雍正御选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九册。其内容系集录我国古今禅僧、居士及清世宗自身之禅语等,计有正集十二卷、外集一卷、前集二卷、后集三卷、当今法会一卷。其中,正集收录僧肇、永嘉玄觉、寒山、拾得、沩山灵祐、仰山慧寂、赵州从谂、云门文偃、永明延寿、紫阳真人张平叔、雪窦重显、圜悟克勤、玉琳通琇、筇溪行森、和硕雍亲王圆明居士(世宗)等十五人之短篇语要。外集收录云栖袾宏之净土问答等,前集、后集均为历代禅师语录。在御制总序末,有雍正癸丑十一年(1733)四月朔日之字样,在各师之初,冠有自同年四月望日至八月望日之御制序。据御制后序载及有关编撰本书之缘由,乃因不满于古今语录而重新选集本书。本书于乾隆元年(1736)正月入藏,收录在乾隆三年十二月完成之清龙藏,另有光绪四年(1878)金陵刻经处之刊本。
更新时间:2023-02-16 11:36 立即阅读 -
兀庵普宁禅师语录
作者:兀庵普宁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3.24万字+
最近更新:兀庵和尚语录卷下
凡三卷。又作宗觉禅师语录、兀庵宁和尚语录、兀庵和尚语录、兀庵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三册。净韶等编,南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初刊。内容收录庆元府象山灵岩广福禅院语录、巨福山建长兴国禅寺语录、法语、佛祖赞、小佛事等。兀庵普宁曾往日本弘法,本录即收录其在日本圣福寺、建长寺等处之法语。为了解宋元与北条时赖、时宗政权之关系以及当时镰仓武士与禅之关系之参考资料。
更新时间:2023-02-16 11:28 立即阅读 -
禅苑清规
作者:宗赜慈觉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5.42万字+
最近更新:新添滤水法(并颂)
凡十卷。宋代禅僧长芦宗赜集。于崇宁二年(1103)完成。又称崇宁清规、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禅规。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有关禅院之组织规程及僧众日常生活之规定,称为清规;最早有唐代百丈怀海(720~814)所撰述之‘百丈古清规’。至北宋时代古清规已散逸,禅林规则紊乱,宗赜为再兴百丈清规之精神,遂搜集残存于诸山之行法偈颂,编撰本清规。其后,中国、日本所制定之清规,皆以本清规为标准。
更新时间:2023-02-16 09:50 立即阅读 -
新石头记
作者:吴趼人 分类:中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5.59万字+
最近更新:第四十回
《新石头记》最初标为“社会小说”,后又改标为“理想小说”的晚清长篇科幻小说《新石头记》。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红楼梦》续作,遗憾的是,它们大都“托言林黛玉复生,写不尽的儿女私情”,甚至众女共事一夫,家族兴旺,皇恩浩荡,兰桂齐芳之类。而《新石头记》与此迥然不同,承继了《石头记》的迷幻时空框架,小说中,贾宝玉在1901年复活,到上海、南京、北京、武汉等地游历,目睹了大量火车,轮船,电灯等电气化的新事物,甚至乘坐潜水艇由太平洋到大西洋,由南极到北极绕地球一周,为高度发达的西方科技文明所震撼,并自信将来有一天中国也能制造这些东西。对于这部在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小说,通常的评价是说它集中反映了作者对乌托邦式的社会和国家制度模式的向往,但我认为它的另一重价值在于它的科幻色彩与远迈常人的想像力,如飞车,电炮,潜艇等,放到今天犹能给人遐想
更新时间:2022-11-28 22:21 立即阅读 -
洛阳伽蓝记
作者:杨衒之 分类:地理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3.75万字+
最近更新:卷五
东魏迁都邺城十余年后,抚军司马杨炫之重游洛阳,追记劫前城郊佛寺之盛,概况历史变迁写作的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历史和人物故事类笔记,成书于公元547年(东魏武定五年)。与郦道元的《水经注》、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并称为中国北朝时期的三部杰作。
更新时间:2020-04-19 15:28 立即阅读 -
东林本末
作者:吴应箕 分类:纪事本末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0.97万字+
最近更新:东林本末(下)
东林者,门户之别名也。门户者,又朋党之别号。夫小人欲空人国,必加之以朋党。于是,东林之名最着而受祸为独深;要亦何负于人国哉!东林争言真伪;其真者必不负国家,伪者反至负东林。此实何欤?盖起事至五、六十年,相传多失其实。于是而有伪者,亦势使然也。今之所为东林者,又一变往时欲锢之林下者、今且下及草野。夫盛世岂有党锢之事?何论朝野,亦办其真与伪而已矣。余于是条次其本末,以使观者有所考而感焉。
更新时间:2023-01-06 14:06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03-09 18:48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03-10 19:39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04-20 08:59 立即阅读
-
搜神后记(附译文)
作者:陶渊明 分类:短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4.54万字+
最近更新:卷十
《搜神后记》又名《续搜神记》,是《搜神记》的续书。题为东晋陶潜(365-427)撰。所记有元嘉十四年(437年)、十六年(439年)事,其伪不可待辩。皆陶潜死后事,故疑此书为伪托,或以为经后人增益。《搜神后记》与《搜神记》的体例大致相似,但内容则多为《搜神记》所未见。该书凡十卷,一百一十七条。《搜神后记》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群书中是颇具特色的。它内容上略为妖异变怪之谈,而多言神仙;艺术上是芜杂琐碎的记叙减少,成片的 有关当地风土的民间故事。
更新时间:2020-04-10 20:05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2-12-07 09:20 立即阅读
-
心经
作者:释迦牟尼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03万字+
最近更新: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现以唐代三藏法师玄奘译本为最流行。
更新时间:2023-01-19 13:39 立即阅读 -
奇经八脉考
作者:李时珍 分类:医家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1.57万字+
最近更新:释音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奇者,异也。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更新时间:2020-04-06 22:29 立即阅读 -
禅真后史
作者:清溪道人 分类:短篇小说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25.99万字+
《禅真后史》是《禅真逸史》的续书。《后史》写唐贞末年,上帝为扫除人间暴乱,殄灭妖氛,令已成仙的薛举下凡,降生为人,名瞿琰。瞿琰经仙僧指点,通五经,精武艺。年长后诛异僧、服生番、剿邪魔、败权奸、灭毒疫、赈饥荒、除孽鳄,利物济世,屡立奇勋,历任司理、侍中、大理寺少卿、兵部左侍郎。后随仙僧林澹然修炼,驾云升天。《禅真后史》与《禅真逸史》二书在叙事时间上有联系,部分人物先后承接。但其主要的联系还是在于思想内容方面。清代翻刻的53回本虽为洁本,便于流传,但它将原本中体现“禅真”精神的色戒,以及对封建社会不合理婚姻制度的形象性批判全部删除,有损作者原意。
更新时间:2022-03-15 08:56 立即阅读 -
神农本草经
作者:佚名 分类:医家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7.29万字+
最近更新:其它部·彼子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更新时间:2020-04-06 17:26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5-04-03 16:10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