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涛谐史
作者:江盈科 分类:短篇小说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1.50万字+
最近更新:雪涛谐史
古代笑话作品专集。明江盈科集撰。为《雪涛阁四javascript:;小书》之一。由“天都外史冰华生” (即潘之恒)校梓。收笑话168则。本书所收笑话,涉及从宫廷到民间各个方面,其中收有大量民间笑话。如嘲假道学的有《讲学赠牛》、《菽粟布帛》等;嘲贪官污吏的有《做科道》、《一伙滑吏》等;嘲宦官的有《下他腐刑》、《十目所视》、《王见之》、《中贵问书》、《一代不如一代》等。尤其后者,表明江盈科对宦官政治的深恶痛绝,在宦官势力一直很大的明代,也可看出他的胆识过人。所以袁宏道曾赞他:“才高识远,信腔信口,皆成律度,其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
更新时间:2022-09-20 14:40 立即阅读 -
资治通鉴(附译文)
作者:司马光 分类:编年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1,122.78万字+
最近更新:后周纪·后周纪五
此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更新时间:2020-06-26 16:20 立即阅读 -
文子
作者:通玄真人 分类:道教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2.73万字+
最近更新:卷七·微明
《通玄真经》即《文子》。《通玄真经》道教奉为“四子”真经之一。文子是春秋时人,属道家系统,著有《文子》一书。唐玄宗美其名曰《通玄真经》,为道教四部圣典之一
更新时间:2020-06-07 13:03 立即阅读 -
老张的哲学
作者:老舍 分类:近代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9.83万字+
最近更新:第四十五章
《老张的哲学》是老舍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的年代,老北京德胜门外镇上一干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沉浮、悲欢离合,还有各自追寻的梦。老舍能纯熟地驾驭语言,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人物性格独特鲜明,细节真实,再加之文笔讽刺幽默,诙谐轻松,因而作品深受人民喜爱,成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语言艺术大师。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更新时间:2022-12-14 21:20 立即阅读 -
金刚般若经挟注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14万字+
最近更新:金刚般若经挟注
又名《挟注金刚经》。佛典注疏。作者不详。原著卷数不详。首尾均残,存二百九十八行。原卷失题,据内容拟题。所疏为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自“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起,至“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经文以大字抄写,注释附于经文下,作双行小字。文字简练,释义甚精。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1:55 立即阅读 -
公墓
作者:穆时英 分类:近代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6.70万字+
最近更新:CRAVEN“A”
这是穆时英的 第二本短篇小说集,名列“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排行榜第44位。《公墓》描写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技巧上也显示出作者着意学习和运用日本新感觉派横光利一等人的现代派手法,还尝试过写作弗罗伊德式的心理小说,迥然有别于《南北极》。自此与刘呐鸥、施蛰存等形成中国文坛上的新感觉派。根据现代书局1933年初版《公墓》复刻,跨越近百年时光经典重现
更新时间:2022-12-14 21:32 立即阅读 -
沉沦
作者:郁达夫 分类:近代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5.20万字+
最近更新:附录·大风圈外
《沉沦》是郁达夫早期的短篇小说,亦是他最有名的作品,当初出版时震撼了当时的文坛。他讲述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家懦弱的悲哀。该小说以郁达夫自身为蓝本,带有日本私小说风格。
更新时间:2022-12-14 21:31 立即阅读 -
长生殿
作者:洪升 分类:短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9.05万字+
最近更新:长生殿介绍
故事描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但后来唐玄宗又宠幸其妹妹虢国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杨玉环不快,最终两人和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为讨杨玉环的欢心,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海南岛为杨玉环采集新鲜荔枝,一路踏坏庄稼,踏死路人。 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导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高力士用马缰将杨玉环勒死。 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神仙的原谅,织女星说:“既悔前非,诸愆可释”。 郭子仪带兵击溃安禄山,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闻铃肠断,见月伤心,对着杨玉环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
更新时间:2020-10-26 22:26 立即阅读 -
宋文宪公护法录
作者:宋濂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5.54万字+
最近更新:卷第十
《宋文宪公护法录》(简称《护法录》),是宋濂佛教作品的选集。凡十卷。明代宋濂着,云栖袾宏辑录,钱谦益校订。宋濂曾三度阅大藏,儒门中以多闻总持著称。本录即辑录其所作‘金华文集’中有关护持三宝之文章,计收有塔铭、碑、记、序、诰、赞、铭、颂、偈、说、题跋等诸多种类。《护法录》在明清佛教界有很大影响,缘其所收三十九篇高僧塔铭,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护法录》因此被称为传灯录,一代僧史。
更新时间:2023-02-16 12:00 立即阅读 -
周易略例
作者:王弼 分类:易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11万字+
最近更新:卦略
《周易略例》,中国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王弼的著作。为王弼总论《周易》主要思想的一组论文,共7篇。唐邢?说:“如王辅嗣《略例》,大则总一部之指归,小则明六爻之得失。”王弼的《周易略例》与《周易注》互相配合,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易》学观点和解《易》方法论。如在《明象》篇中,他反对“案文责卦”、“存象忘意”的解《易》方法,主张要“忘象以求其意”。他详细地分析了言(卦、爻辞等)、象(卦象)、意(意义)三者的关系,提出了“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的解《易》方法。与《周易注》相得益彰,一扫两汉以象数、谶纬解《易》的学风,开创了一种注重于义理的新学风。玄学贵无论“以无为本”,认为这个本不是存言、存象所能得到的,只有从言象之外去体会。因此,“得意在忘象”不只是一种解《易》的方法,而且具有更普遍的玄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对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有相当大的影响。再如《明象彖》篇反复强调的“物无妄然,必由其理。统之有宗,会之有元”,反映了王弼注《易》的指导思想和他“以无为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更新时间:2022-09-20 14:25 立即阅读 -
金刚映
作者:宝达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36万字+
最近更新:金刚映卷上
又名《金刚经映》、《金刚经义映》。佛典注疏。唐宝达集。原著卷数不详。据《东域传灯录》,当为三卷。日本村山龙平藏本,系卷上,首尾齐全。此文是对道氤《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的注释。文章的目的是对《宣演》中一些不太明了的地方进行疏释。文内保存了许多资料,如对于八部《般若》的介绍。文后录有昙无谶、玄奘、龙树、鸠摩罗什传记及瑜伽十支论名目等。释义亦以唯识思想为基础。行文则较为烦琐、杂乱。历代大藏经未收,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2:02 立即阅读 -
春秋繁露
作者:董仲舒 分类:儒家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7.27万字+
最近更新:卷十七
中国汉代哲学家董仲舒的政治哲学著作。推崇公羊学,发挥“春秋大一统”之旨,阐述了以阴阳五行,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神学理论,宣扬“性三品”的人性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的伦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统循环的历史观,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更新时间:2020-06-07 12:52 立即阅读 -
五部六册
作者:罗清 分类:短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9.12万字+
最近更新:破偈品第十一
《五部六册》是明朝嘉靖时兴起的一个新兴教派-罗教所奉持的经典。由教主罗清所撰写。从惠能的原型演义成新一代的教主。罗教及寄寓其宗教思想的《五部六册》,在中国民间宗教历史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揭示罗祖的《五部六册》神秘的内涵及与佛教、佛教禅学的内在关系,无疑亦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在演义过程中怎样向禅宗靠近。再者乃以影响罗祖禅学思想的主要经典─《坛经》与《金刚科仪》二书去掘发罗祖对该书的汲取及转化。最后是针对《五部六册》这一经典的教理教义之分析,来探究罗祖的教义思想如何以禅学为中心,并掺杂儒、释、道三家融合成一独特的思想,也就是从经典的模写来见出其传承禅学与自我创发之处。可以说,本论文试图借着这样的研究,寻绎出禅学在民间流传的另一面貌,以及民间宗教与佛教禅学的互动情形。
更新时间:2022-09-20 14:23 立即阅读 -
李家庄的变迁
作者:赵树理 分类:近代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8.04万字+
最近更新:第十六章
《李家庄的变迁》,赵树理编著,描写李家庄激烈尖锐的阶级大搏斗。主人公铁锁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他是李家庄的外来户,一个勤劳、忠厚、憨直的贫苦农民。他安分过日,却遭到地主李如珍、小喜、春喜等人的欺压迫害,以致破产,为养家糊口去太原做工,又受到军阀欺凌。在共产党员小常的帮助下,他提高了觉悟,团结群众,与地主展开正面斗争,并在斗争中逐渐成长,后来参加了八路军,走向了武装斗争的道路。通过铁锁的个人生活的线索寓于整个李家庄的变化之中,将抗日战争作为大背景,叙述了农民与地主的斗争取得的阶段性的胜利。
更新时间:2022-12-14 21:28 立即阅读 -
北溪字义
作者:陈淳 分类:儒家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4.63万字+
最近更新:严陵讲义·似学之辨
此书是陈淳晚年讲学,由他的学生王隽笔录整理。严格的讲该书内容主要是阐释朱熹的理学思想,而不是一无依傍地疏解四书原义,所以,作者沿用了过去用得较多而又比较简明的北溪字义为书名。这部书的作法有些像词典,它从四书中选取若干与理学思想体系关系密切的重要范畴。
更新时间:2020-06-07 12:50 立即阅读 -
孟郊集
作者:孟郊 分类:诗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4.34万字+
最近更新:卷十四 哀伤
【孟郊】(751—814) 唐代诗人。字东野,故又称孟东野。湖州武康 (今浙江德清)人。张籍私谥贞曜先生。早年生活贫困,屡次不第,直到46岁才中进士。贞元十七年 (801) 任溧阳县尉,作诗为乐,不务公事,被罚半俸。56岁后定居洛阳,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60岁辞官。64岁时郑余庆招任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奉邀途中暴病卒命。认为诗歌应“下笔证兴亡,陈辞备风骨”(《读张碧集》),文章乃“贤人之心气也,心气乐,则文章正;心气非,则文章不正”(《送任载齐古二秀才自洞庭游宣城》诗序),“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赠郑夫子鲂》),表现他注重创作的精神和力量。以苦吟著称。与贾岛一起被后人认为苦吟诗人的代表。许多诗描写个人的贫病饥寒,多苦语,“郊寒岛瘦”形象地概括了他有别于贾岛的特点。有些诗篇直接描写人民疾苦,揭示社会矛盾,暴露社会黑暗,悲慨深沉。《游子吟》等表现骨肉深情的诗篇真挚晓畅,思深意远,广为传诵。艺术上崇尚奇险,用意深刻,精思苦炼,造语奇警。不蹈袭陈言,吸收乐府民歌的优点,词语晓畅,明白淡素。古拙中见凝练,奇险中显平易。唐人认为他的诗是“元和体”的一种。宋代诗人梅尧臣、谢翱,清代诗人胡天游、江、许承尧等在写作上都受其影响。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存诗500多首。
更新时间:2020-10-27 23:39 立即阅读 -
一枕奇
作者:华阳散人 分类:短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5.58万字+
全 称《 拾 珥 楼 新 镌 绣 像 小 说 一 枕 奇》, 牌 记 有“ 粤 东 藏 板”, 题“ 华 阳 散 人 编 辑”,“蚓 天 居 士 批 阅”, 无 序, 无 图。版本广东坊刋本。二卷八回。 此 书 实 为《 鸳 鸯 ?#131; 》 之 离 折 本, 出 自 该 书 的 第 一、二 卷;《 鸳 鸯 针 》 的 另 一 半 离 析 为《 双 剑 雪》。 王 汝 梅 据 清 初 卓 尔 堪 所 辑《 明 遗 民 诗》 卷 14 目 录 作 者 小 传, 推 断 华 阳 散 人 为 丹 徒 人 吴 拱 宸。 吴 拱 辰, 字 襄 宗, 明 崇 祯 间 举 人, 入 清 不 仕, 隐 居 茅 山 终 老。 茅 山 有 华 阳 洞, 故 自 号 华 阳 散 人。 此 本 据 大 连 图 书 馆 藏 本 影 印, 其 中 卷 2 第 4 回 第 19 页 原 缺。 原 书 板 匡 高 190 毫 米, 宽 110 毫 米。 本书为另一明代短篇小说集《鸳鸯针》之前二卷,四回一故事。前四回叙述徐鹏子几经波折高中秀才的故事;后四回叙述时大来得强盗义助高中为官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2-09-20 14:21 立即阅读 -
净名经集解关中疏
作者:道液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9.25万字+
最近更新: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下
凡二卷。唐代道液集。又称关中集解、关中疏、关中钞。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系对后秦僧肇之注维摩诘经十卷加以删补之作。上卷初载自序及僧肇维摩诘经序,后注释经题并佛国品至菩萨品等四品,下卷注释文殊师利问疾品以下十品。与注维摩诘经相较,注维摩诘经所揭鸠摩罗什、僧肇、道生三师注解中,本书计删略鸠摩罗什注解约五百条、僧肇注解约三百条、道生注解约四五○条,而新补未收于‘注维摩诘经’中僧睿、天台之解释,以及科节之文,且加入自释之处亦多。
更新时间:2023-02-16 15:00 立即阅读 -
说苑
作者:刘向 分类:儒家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13.73万字+
最近更新:反质
古代杂史小说集成书于鸿泰四年(前17)。原20卷,78。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
更新时间:2020-06-06 17:33 立即阅读 -
楞伽师资记
作者:净觉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34万字+
最近更新:楞伽师资记
全一卷。唐代净觉集于景龙二年(708)顷。又称楞伽师资血脉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本书记述楞伽经八代相承传持之经过。我国禅宗初期,原有南北宗之分,而各宗所撰之传承史皆以其本宗之传承为正统。本书即为站在北宗立场所撰述之初期禅宗传承史。由于初期宗师之传法特重楞伽经,故名为‘楞伽师资记’。本书内容次序如下:(一)楞伽经之译者求那跋陀罗,(二)菩提达磨,(三)慧可, (四)僧粲,(五)道信,(六)弘忍,(七)神秀、玄赜、老安,(八)普寂、敬贤、义福、惠福等八代传承,以上均属北宗禅系统。本书为初期禅宗史研究之基础资料,内容不仅为传记,更包含许多禅宗思想,如求那跋陀罗传中有‘四种安心’之说,于僧粲传中有‘一即一切’之华严思想,于道信传中有‘即心即佛’、‘一行三昧’、‘守一不移’之说,此外并叙及坐禅工夫。本书于敦煌发现后,对研究北宗禅有急速之发展。此外,本书另一特色,即对于弘忍之付法一事,与一般所习知者(即‘坛经’等南宗禅所传者)大异。本书谓,弘忍门下有十大弟子,即神秀、智诜、惠藏、玄约、老安、法如、惠能、智德、义方、玄赜等。其中以神秀、玄赜二人最为弘忍所重视,至于惠能之地位,并无突出之处。本书原本现存于伦敦大英博物馆与巴黎国民图书馆。
更新时间:2023-02-16 14:59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