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法(附译文)
作者:司马穰苴 分类:兵家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1.39万字+
最近更新:用众
中国古代重要兵书之一。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司马法》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亡佚很多,现仅残存五篇。但就在这残存的五篇中,也还记载着从殷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古代作战原则和方法。
更新时间:2020-04-25 17:39 立即阅读 -
盖庐
作者:伍子胥 分类:兵家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0.36万字+
最近更新:盖庐
盖庐一部很有价值的兵书。其中的盖庐即吴王阖闾、申胥为伍子胥。《汉书·艺文志》分兵家为四: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五子胥十篇”,则《盖庐》无疑属于兵技巧一派,也是现存能见到的最早的兵技巧著作。从《左传》等典籍来看,伍子胥,即使不是兵技巧家的始祖,至少也是重要的代表人物。
更新时间:2022-11-28 21:56 立即阅读 -
天玉经
作者:杨筠松 分类:术数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2.64万字+
最近更新:外编
玄空风水理气中最重要的经典,托名杨筠松著,曾因战乱失传,至明末蒋大鸿辑录注疏,破译其中艰涩难解部分,从此之后,以玄空卦理为基础的江西风水得以影响后世千年不绝。
更新时间:2020-04-19 12:50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0-04-19 12:49 立即阅读
-
疑龙经
作者:杨筠松 分类:术数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1.07万字+
最近更新:变星篇
《疑龙经》旧题亦为“唐杨筠松撰”,为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杨筠松撰写。全书分三篇,介绍如何根据山水地势寻找龙脉,上篇论干中寻枝,以关局水口为主,中篇论寻龙到头,看面背朝迎之法,下篇论结穴形势。
更新时间:2020-04-19 12:48 立即阅读 -
灵城精义
作者:何溥 分类:术数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2.70万字+
最近更新:卷下·理气章
明代人伪托五代十国何溥之名所撰《灵城精义》,创立三元三运之说,把天地之运结合起来,再辅以河洛八卦,使阴宅风水学说的适用性更为广阔。
更新时间:2020-04-19 12:46 立即阅读 -
饮膳正要
作者:忽思慧 分类:医家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4.17万字+
最近更新:卷三·跋
成于元朝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全书共三卷。卷一讲的是诸般禁忌,聚珍品撰。卷二讲的是诸般汤煎,食疗诸病及食物相反中毒等。卷三讲的是米谷品,兽品、禽品、鱼品、果菜品和料物等。
更新时间:2020-04-19 08:26 立即阅读 -
黄石公素书注
作者:张商英 分类:兵家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2.37万字+
最近更新:附录三黄石公素书述要
《黄石公素书》六篇,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
更新时间:2021-11-30 13:37 立即阅读 -
黄石公三略(附译文)
作者:黄石公 分类:兵家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0.53万字+
最近更新:第三章 下略
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 此书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不同于其他兵书。它是一部糅合了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专论战略的兵书。南宋晁公武称其:“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当时武学必读书《武经七书》编入。
更新时间:2021-11-30 13:43 立即阅读 -
麻衣相法
作者:麻衣道者 分类:术数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8.98万字+
最近更新:卷六 面相手相十二宫(三)
《麻衣相法》全称《麻衣相法全编》,传说是宋初大相术家陈搏的师傅麻衣道者所作。宋以后的相书很多,如《柳庄相法》、《相法全编》、《水镜集》、《相理衡真》等等,不计其数,但影响最大的还是《麻衣相法》。人的面部就好像一个高深莫测的密码集成版,上面注明了一个人一生的富贵荣辱,每个部位例如头发、额头、眼眉、眼睛、鼻子、嘴、下颚等等,虽然是遗传了父母的因子,但这一切一切就像一个没经解码的资料库,如果对相命术有所研究就可以通过这种种的数据解开未来之路。
更新时间:2021-12-05 10:16 立即阅读 -
练兵实纪
作者:戚继光 分类:兵家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11.08万字+
最近更新:杂集·车、步、骑营阵解
《练兵实纪》 是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此书正集9卷,附杂集6卷。它和《纪效新书》称为戚氏兵书姐妹篇。《练兵实纪》内容广泛,涉及兵员选拔、部伍编制、旗帜金鼓、武器装备、将帅修养、军礼军法、车步骑兵它既注意吸收南方练兵的经验,又结合北方练兵的实际,其练兵思想在《纪效新书》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的编成保结及其同训练等建军、训练和作战的各个方面。
更新时间:2020-04-10 09:52 立即阅读 -
四圣心源
作者:黄元御 分类:医家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7.72万字+
最近更新:卷十·妇人解·产后根原
《四圣心源》是清·黄元御撰写于1753年的医书,又名《医圣心源》。作者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本书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气解;卷三脉法解;卷四劳伤解;卷五至卷七杂病解;卷八七窍解;卷九疮疡解;卷十妇人解。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
更新时间:2020-04-10 09:47 立即阅读 -
金匮要略
作者:张仲景 分类:医家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4.25万字+
最近更新:卷下·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二十五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更新时间:2020-04-06 22:33 立即阅读 -
帝范
作者:李世民 分类:儒家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13.43万字+
最近更新:附录二:唐朝小史
帝范,唐朝李世民撰。此书系唐太宗李世民自撰的论述人君之道的一部政治文献,他在赐予子女时云,再三叮嘱,作为遗训:"饬躬阐政之道,皆在其中,朕一旦不讳,更无所言。"书成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全书12篇,分上、下两卷。言简意赅,论证有据,凡"帝王之细,安危兴废,咸在兹焉。"原书有贾行注与韦公肃注,均佚。本文宋时亦佚为6篇。今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文下有注,疑为元人文字。此书《四库全书总目》已著录,并刊聚珍版传世。按虞世南《至德论》称《金镜帝范》,已收入《全唐文》中,即为此书。日本传本有大正四年(1915年)三色印本,有贾行注。
更新时间:2022-03-30 21:57 立即阅读 -
中说
作者:王通 分类:儒家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3.86万字+
最近更新:王氏家书杂录
王通,字仲淹,生干隋文帝开皇四年( 584年),卒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 617年)。隋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省万荣县通化乡)人。是隋代山西的一位私人教育家,死后,门弟子私谥为“文中子”。 王通好自求名,模仿孔子作《续六经》,在河汾讲学时,便以“王孔子”自诩。这样一个华而不实的人,他的《续六经》自然不会有什么学术价值,所以在唐代就大多散失无存了。今存《元经》一书,题王通撰,薛收传,阮逸注,实出于伪造,前入辨之已明。 《中说》所反映的王通思想,还是有许多可贵之处的。王通在政治上,以恢复王道政治为目标,倡导实行“仁政”,主张“三教合一”,基本上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有进步性;在哲学上,王通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围绕“天人”关系这个核心,阐述了他关于自然观、发展现、认识论和历史观等方面的思想,表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和主变思想,在文学上,王通论文主理,论诗主政教之用,论文辞主约、达、典、则,主张改革文风。这些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更新时间:2022-03-30 21:59 立即阅读 -
尉繚子
作者:尉缭 分类:兵家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1.16万字+
最近更新:兵令下第二十四
《尉缭子》,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列《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科举必读的兵学教材。关于该书的真伪、作者、成书年代和书的归类,历来争议颇多,至到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尉缭子》残简后,才充分证明其并非伪书。对于它的作者和成书年代,一说为梁惠王时期尉缭所著,故成书于战国中期。另一说为秦始皇时期尉缭所著,故成书于战国晚期。一般认为前一种说法较为可信。
更新时间:2022-04-02 09:20 立即阅读 -
六韬(注释本)
作者:姜子牙 分类:兵家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2.55万字+
最近更新:卷六 犬韬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或《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隋书.经籍志》注云:“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又称吕望,字子牙(一说字尚),俗称姜太公、姜子牙,为西周开国功臣、齐国始祖。历史上,对于《六韬》的作者、成书年代及书的真伪争议颇多。宋代以来,基本否定该书为吕望所作,认为是汉以后人伪托。1972年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西汉墓出土了一大批竹简,其中有《六韬》残简54枚,说明《六韬》在西汉前已流传于世,而非汉以后人伪托。当今学者大多认定《六韬》成书于战国时期。其理由是:《六韬》文辞浅近,与商周文字风格相去甚远,而与战国时期的《吴子》、《孙膑兵法》等相近。书中涉及骑兵作战的篇章很多,而骑兵诞生,是在战国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之后。书中提到的一系列铁兵器,都是在战国时期才出现。另外,阴阳五行学说的形成也是战国时期的事。《六韬》成书于战国,当然就不是吕望所作,而是战国时人托其名撰成。 《六韬》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兵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六韬》在国外也有深远影响,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
更新时间:2022-04-02 09:25 立即阅读 -
守城录
作者:陈规 分类:兵家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1.98万字+
最近更新:汤[玉寿]〈德安守御录下〉
国宋代城邑防御的专著。南宋初陈规、汤□撰。陈规(1072~1141)字元则,密州安丘(今属山东)人,先后任安陆令、知德安府、知顺昌府、枢密院直学士及知庐州兼淮西安抚使等职,在德安、顺昌时以善于守城闻名于世。汤□字君宝,浏阳(今属湖南)人,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曾任德安府教授。《守城录》全书由陈规的《靖康朝野佥言后序》、《守城机要》和汤□的《建炎德安守御录》三部分组成,原各自成帙,宁宗以后合为一书,刊行于世。现存清乾隆四十年(1775)抄本及嘉庆、道光时刻本,共四卷,约17800字。该书根据攻城武器的发展和实战经验,着重阐述了守城战法的改革。它提出“善守城者”不能只守无攻,而要“守中有攻”,要注意沟通城内外道路,便利随时乘隙出击。它主张改革城门、城墙、城廓旧制,如收缩易受炮击的四方城角,拆除马面墙(城门两侧城墙上的突出部分)上的附楼,另“筑高厚墙”等。由原来的一城一壕代之以“重城重壕”的新城防体系,以增强城邑防御能力。并具体阐述了炮在守城中新的使用方法,即由配置城头变为暗设城里,由城上观察目标,纠正射向和弹着点。此书还记载了陈规于绍兴二年(1132)研制成长竹竿火枪20余支及其在守城作战中发挥的作用。这种火枪是最早的管形火器,在科技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曾诏刻《守城机要》为《德安守城录》,颁行天下,令各地守城将领效法,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更新时间:2022-04-02 09:40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