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新时间:2023-10-13 13:44 立即阅读
-
南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观门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06万字+
最近更新:南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观门
敦煌写本。首尾残,共二十九行,五百二十三个音节。龙谷大学藏本汉文原本对勘补残正误。由英国西门华德比定出来并做了转写。以答问记录的形式(问者、答者不明)解释佛教禅宗的若干概念,如“禅观”、“禅法”、“观门”等。又古藏文音译汉字写本长卷正面九十至一百十七行,也有相同文献的另一音译本。两本音译特征一致,关系密切,应是一本抄自另一本。
更新时间:2023-02-16 10:39 立即阅读 -
人伦大统赋
作者:张行简 分类:儒家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1.12万字+
最近更新:卷下
《人伦大统赋》是古代人体五行学说的精髓,是最全面、最精准的相术典籍,也是《四库全书》仅收录的四部相书之一。全书旁征博引,集相术众家之长,是古人选拔人才、洞悉人心的重要参考。《图解中国古代人体五行学·人伦大统赋》以《四库全书》所收录的版本作为底本,结合其他不同版本,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编辑整理。
更新时间:2020-04-13 21:37 立即阅读 -
本草纲目拾遗
作者:赵学敏 分类:医家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20.44万字+
最近更新:卷九 器用部-木套皮
古代中医药学著作,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编著,成书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时距《本草纲目》刊行已近两百年。其书以拾《本草纲目》之遗为目的,共十卷,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有716种,包含了不少民间药材,如冬虫夏草、鸦胆子、太子参等,以及一些外来药品,如金鸡纳(喹啉)、日精油、香草、臭草等。本书除补《纲目》之遗以外,又对《纲目》所载药物备而不详的,加以补充,错误处给予订正。本书对研究《本草纲目》与明代以来药物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作为清代最重要的本草著作,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重视。
更新时间:2025-08-14 11:01 立即阅读 -
虎钤经
作者:吴郡 分类:兵家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8.16万字+
最近更新:卷二十
中国宋代著名兵书。北宋吴郡(今江苏吴县)人许洞,历四年于景德元年(1004)撰成,凡20卷,210篇,共论210个问题。许洞曾任雄武军推官、 均州参军等职。该书现存明嘉靖刊本及清《四库全书》等刊刻本。
更新时间:2020-04-13 13:09 立即阅读 -
阿弥陀经
作者:释迦牟尼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24万字+
最近更新:原文
佛教经典。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
更新时间:2020-04-13 13:13 立即阅读 -
明夷待访录
作者:黄宗羲 分类:佛教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2.23万字+
最近更新:奄宦
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的名著。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总结了秦汉以来,特别是明代的历史教训,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等具有鲜明的启蒙和民主色彩,被梁启超称为“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
更新时间:2020-06-04 21:39 立即阅读 -
摄大乘论释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64万字+
最近更新:摄大乘论疏卷第七
佛典注疏。作者和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存斯2747号背面,首残尾存。尾题:“《摄大乘论释疏》卷第五。”现题乃据内容新拟。本书是对世亲著、真谛译《摄大乘论释》的疏释。《摄大乘论释》是世亲对无著著《摄大乘论》的注疏,故本书是为“复疏”。书中的“《论》本云”,指的是《摄大乘论》,而“《释论》云”指的是《摄大乘论释》。释文从《应知依止胜相第一》的《释引正品第三·出世间净章第五》起,至《释差别品第四·相貌章第七》止,主要诠释关键的词句和观点。与该号正面的《摄大乘论释义记第七》体例一致,抄写笔迹相同。研究者或谓原系同一部著作。本疏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题作《摄大乘论疏》,但编号误为斯274号。
更新时间:2023-02-16 10:49 立即阅读 -
中论
作者:徐干 分类:佛教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3.50万字+
最近更新:补遗两篇·制役
是一部政论性著作,其意旨:“大都阐发义理,原本经训,而归之于圣贤之道。” 的思想,对后来大乘佛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印度,此论经过几代传承,形成与瑜伽行派相对立的一大学派——中观派。
更新时间:2020-06-14 14:02 立即阅读 -
法王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92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法王经
全称《蹬刀梯解脱道甘露药流渌泉如来智心造服者除烦恼法王经》,亦称《涅槃般若波罗蜜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本经谓虚空藏菩萨与无行菩萨分别向佛求教,如何才能在一千五百年正法灭尽后的五浊恶世中济度众生。佛分别向他们宣说了“真实大乘决定了义”,传授了说体不说相、说义不说文的传教法门。经中吸收了《般若》、《法华》、《维摩》、《华严》、《涅槃》、《起信》等经论的思想。据研究可能产生于华严宗及禅宗北宗盛行的武周时期。本经最初为《大周刊定众经目录》所著录,被判为伪经。历代大藏经未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1:05 立即阅读 -
佛母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06万字+
最近更新:佛母经
亦称《大般涅槃经佛为摩耶夫人说偈品经》、《大般涅槃经佛母品》。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本经是中国人以《摩诃摩耶经》卷下“佛临涅槃母子相见”为题材,糅以中国传统的孝道与印度佛教的“无常”思想撰集而成。共有四种异本。诸异本文字互有差异,但题材、结构、思想内容均相同。大体谓释迦牟尼将入涅槃,急遣优波离上忉利天给其母摩耶夫人传讯。摩耶夫人前此已作六种噩梦,得到恶兆,闻讯急忙下凡,释迦牟尼已入涅槃,装棺入殓。摩耶夫人绕棺悲号,释迦从金棺出,为之说无常偈。摩耶夫人返回忉利天,天地震动,泪如雨下。本经中国历代经录均失载,亦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1:06 立即阅读 -
小法灭尽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08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小法灭尽经
亦称《法灭尽经》。佛教经典。失译人名。一卷。本经叙述佛在拘夷那竭,将入涅槃,预言佛法灭尽时的情况。谓其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佛教。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婬逸浊乱,男女不分。真正勤修佛法者反遭诋毁。其时女人尚精进作功德;男人懈慢,不用法语。大水忽起,众生皆溺。十二部经尽不复现,不见文字,佛法如灯而灭。要待数千万年后,方有弥勒下凡成佛。本经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另据历代经录,曾有题名为《小法灭尽经》之疑伪经传世。故敦煌遗书出土后,日本《大正藏》误将本号作疑伪经收入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1:06 立即阅读 -
推背图之金圣叹批注本
作者:李淳风,袁天罡 分类:术数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73万字+
最近更新:第六十象 癸亥
《推背图》相传由初唐司天监李淳风和袁天罡合著,推算大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国运盛衰,与《乾坤万年歌》《马前课》《梅花诗》《藏头诗》《烧饼歌》《黄蘖禅师诗》并称为“中国七大预言书”,堪称传统文化中最具独特魅力的一部奇书。 《推背图》因其预言的准确性,一直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平民百姓奉为经典,以各种手抄本形式在大内和民间广为流传。它堪称是古代先知留给世人的启示,帮助人们在前路茫茫的历史长河中,不至迷失乃至消亡。
更新时间:2020-10-07 22:27 立即阅读 -
天请问经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55万字+
最近更新:天请问经疏一卷
佛典注疏。唐文轨撰。一卷。是《天请问经》的注释书。敦煌遗书藏本。首残尾全,从第四问疏至经末。本疏逐句疏释《天请问经》经文。释文时常引其他经典,还引用中国历史故事。其中有一段批判孔老主张天地先人而有的观点,表明作者完全以法相宗思想疏释该经。本书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曾于1925年据北黄19号录文刊出。日本又据此刊本收入《大正藏》第八十五卷。敦煌遗书中另存伯2416号一件,首尾皆残,通卷草书,亦为对《天请问经》的疏释,但内容与本疏不同。
更新时间:2023-02-16 11:07 立即阅读 -
维摩经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1.54万字+
最近更新:维摩经疏之四
佛典注疏。作者不详。六卷。(1)北淡76,首尾均残,存六百零三行。所释为后秦鸠摩罗什译《维摩经》之《佛国品第一》(首残),《方便品第二》、《弟子品第三》。(2)P.2049,首尾俱全,系卷三。所释为《弟子品第三》。(3)P.2040,首尾俱全,系卷六。所释为《香积佛品第十》至《嘱累品第十四》。(4)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533号,首尾均残,存六百九十五行,应属卷一。此疏原著不全,故全疏科分不清。疏释各品时,大体均以辩来意、解品名、释文义三门进行。文内大量引用各种佛教著作,兼引僧肇之《注维摩诘经》与慧远之《维摩义记》。释文并参考玄奘译《说无垢称经》。并在一些方面引征了唯识派的观点。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入。敦煌遗书出土后,P.2049、2040两号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研究者或认为此疏是敦煌著名佛教学者昙旷的著作。
更新时间:2023-02-16 11:10 立即阅读 -
维摩经义记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43万字+
最近更新:维摩经义记卷第四
佛典注疏。北辰32、S.2732。作者不详,四卷。前者首残尾全,存七百五十二行。尾题:“一校流通。释琼许,大统三年(537)正月十九日写讫。”S.2732,首残尾全。尾题:“龙华二儒共校定也。更比字一校也,大统五年四月十二日比丘惠龙写记流通。”“保定二年(562)岁次壬午于尔锦公斋上榆树下大听僧雅讲《维摩经》一遍私记。”两号所疏均为鸠摩罗什译三卷本《维摩诘所说经》。北辰32自《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疏至《观众生品第七》;S.2732自《佛道品第八》疏至《嘱累品第十四》。首尾恰好相接。因卷一不存,科分纲要不清。但知科分颇细,每品一般分为大段、段、子段。注疏也较详尽。行文中时以“又解”、“旧解”标示引用异解。但全疏没有引征其他经典。北周建德二年(573)周武帝灭法,毁像焚经,上距题记所叙保定二年听经文仅十二年。此《义记》仍得保存,良可珍贵。历代大藏经均未收,日本《大正藏》将S.2732收入第八十五卷,题名为《维摩经义记卷第四》。
更新时间:2023-02-16 11:12 立即阅读 -
天玉经内传
作者:杨筠松 分类:术数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51万字+
最近更新:天玉经内传
《天玉经内传》·三卷、《外编》·一卷〔通行本〕 旧本题唐杨筠松撰。考郑樵《通志·艺文略》、陈振孙《书录解题》,杨、曾二家书无《天玉经》之名。相传杨氏师弟秘之,不行於世
更新时间:2023-10-13 13:10 立即阅读 -
佛性海藏智慧解脱破心相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81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智慧海藏经卷下
又名《佛性海藏经》、《智慧海藏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二卷。北致98,首尾俱残,存二百二十九行。英国藏有S.2169、5181等。经文谓佛临涅槃,大众哀恋。佛应除疑菩萨之请,说众生之所以在三界轮回受苦,是因三毒箭之所射,四蛇之所啮,五狗之所盗,六贼之所怖,七杀之所没,八邪之所牵,万恶之所簇。然后逐一解释上述“三毒箭”、“四蛇”等法数的含义。又宣说受持此经的功德,最后宣说涅槃因缘。最初见录于《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判为伪经,故为历代大藏经所不收。于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1:13 立即阅读 -
佛说阿弥陀经
作者:释迦牟尼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3.13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阿弥陀经注释⑶
《佛说阿弥陀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大乘佛教经典之一,为净土宗所尊崇,被列为净土三经之一。 佛说阿弥陀经六字是经题。经题是经文之纲领。经文是经题之广说。欲解经文,先知经题。古云:智者见经题,便知全部义,愚人见经题,亦能得利益可见一部经之经题何等重要。 此经为净土三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之一。此经所提倡的念佛法门由于易学,使得念佛一时之间蔚为风气,甚至广泛流传于汉字文化圈各国,如日本、韩国、越南等。
更新时间:2020-10-10 12:42 立即阅读 -
维摩疏释前小序抄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51万字+
最近更新:维摩疏释前小序抄
佛典注疏。所疏为唐道液撰《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首之道液自序及所引僧肇《维摩诘经序》。前者即名《维摩疏释前小序抄》,唐契真法师撰;后者名《释肇序抄义》,似亦为契真法师述,体清记。两者合为一卷。《小序抄》分“教兴次弟”与“述释所以”两门疏释道液《关中疏序》。“教兴次弟”首先追述佛法东渐的历史,其次论述鸠摩罗什之前佛经翻译存在的问题,最后叙述鸠摩罗什的生平及其在译经史上的功绩。“述释所以”首先阐发写作《关中疏》的原因,谓当今传经习听之徒疏于道理,繁于法相,趋于异端。为矫时弊,故需深研先贤奥旨。言次甚不满于当时佛教界之风气。其次叙述《关中疏》之作者,作时及作用。《小抄序》之末则谓:“余永泰二年(766)时居资圣传经之暇,命笔直书,自为补其阙遗,岂敢传诸好事。资圣寺契真法师作之,用传后进。”《释肇序抄义》分“通明本迹”、“别辨教兴”、“重译所由”、“彰注解所以”等四门疏释僧肇《维摩诘经序》,并附有肇序结构图示。卷末谓“余以大历二年(767)正月于资圣传经之次,记其所闻,以补多忘。”证此文乃体清在资圣寺听契真传讲后所作的笔记。历代大藏经未收,后被日本《大正藏》分为两件收入第八十五卷,将《释肇序抄义》误定名为《释肇序》。佛典注疏。所疏为唐道液撰《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首之道液自序及所引僧肇《维摩诘经序》。前者即名《维摩疏释前小序抄》,唐契真法师撰;后者名《释肇序抄义》,似亦为契真法师述,体清记。两者合为一卷。《小序抄》分“教兴次弟”与“述释所以”两门疏释道液《关中疏序》。“教兴次弟”首先追述佛法东渐的历史,其次论述鸠摩罗什之前佛经翻译存在的问题,最后叙述鸠摩罗什的生平及其在译经史上的功绩。“述释所以”首先阐发写作《关中疏》的原因,谓当今传经习听之徒疏于道理,繁于法相,趋于异端。为矫时弊,故需深研先贤奥旨。言次甚不满于当时佛教界之风气。其次叙述《关中疏》之作者,作时及作用。《小抄序》之末则谓:“余永泰二年(766)时居资圣传经之暇,命笔直书,自为补其阙遗,岂敢传诸好事。资圣寺契真法师作之,用传后进。”《释肇序抄义》分“通明本迹”、“别辨教兴”、“重译所由”、“彰注解所以”等四门疏释僧肇《维摩诘经序》,并附有肇序结构图示。卷末谓“余以大历二年(767)正月于资圣传经之次,记其所闻,以补多忘。”证此文乃体清在资圣寺听契真传讲后所作的笔记。历代大藏经未收,后被日本《大正藏》分为两件收入第八十五卷,将《释肇序抄义》误定名为《释肇序》。
更新时间:2023-02-16 11:15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