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子兵法(附译文)
作者:孙武 分类:兵家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79万字+
最近更新:用间篇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在临沂银雀山汉墓中。
更新时间:2020-04-13 13:13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10-13 14:01 立即阅读
-
太公兵法
作者:姜子牙 分类:兵家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49万字+
最近更新:第七篇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最早明确收录此书的是《隋书·经籍志》,题为“周文王师姜望撰”。
更新时间:2023-10-13 14:00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10-13 13:59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10-13 13:51 立即阅读
-
太公金匮
作者:吕尚 分类:兵家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37万字+
最近更新:太公金匮
《太公金匮》,作者姜太公。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著名的典籍《太公》的要言部分。 与《太公阴谋》、《太公兵法》,合称《太公》。西汉国家藏书目录《汉书·艺文志》曾有著录日:“《太公》237篇,《谋》81篇,《言》71篇,《兵》85篇。
更新时间:2023-10-13 13:48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10-13 13:46 立即阅读
-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作者:李筌 分类:兵家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7.27万字+
最近更新:《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卷十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又称《太白阴经》,中国古人认为太白星主杀伐,因此多用来比喻军事,《太白阴经》的名称由此而来。作者为唐朝李筌。
更新时间:2023-10-13 13:44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10-13 13:43 立即阅读
-
李卫公问对
作者:李靖 分类:兵家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36万字+
最近更新:卷下
中国古代著名的一部兵书,内容相传为记录唐太宗和李靖关于军事问题的问答。全书共分上、中、下 三卷:其中上卷四十问答,中卷三十三问答,下卷二十五问答,凡九十八次问答,约一万余字。在宋代神宗元丰年间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
更新时间:2020-05-31 22:18 立即阅读 -
孙膑兵法(附译文)
作者:孙武 分类:兵家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3.03万字+
最近更新:奇正
中国古代的著名兵书,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作者为孙膑,传说他是孙武的后代,在战国时期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阳谷、鄄城一带),曾和庞涓一块儿学习兵法。
更新时间:2020-04-25 17:27 立即阅读 -
战略
作者:胡宗宪 分类:兵家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64万字+
最近更新:论阵法正宗
战略,是一种从全局考虑谋划实现全局目标的规划,战术只为实现战略的手段之一。实现战略胜利,往往有时候要牺牲部分利益,去获得战略胜利。战略是一种长远的规划,是远大的目标,往往规划战略、制定战略、用于实现战略的目标的时间是比较长的。
更新时间:2021-12-04 20:57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2-12-07 09:08 立即阅读
-
孙子浅说
作者:蒋百里 分类:兵家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3.84万字+
最近更新:用间篇第十三 论妙算之作用
《孙子浅说》是北洋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和刘邦骥合作,对《孙子兵法》所作的校释和注解。该书突破只对字词校勘注释的传统做法,大量引入西方军事思想,着重从整体上阐述孙子的兵学思维,具有很强的现代意识和实用功能。作为一本军事著作,《孙子浅说》不仅在注解方法上开了先河,在校勘方面也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果,其理论多为后人所沿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更新时间:2023-01-19 13:34 立即阅读 -
唐李问对
作者:阮逸 分类:兵家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49万字+
最近更新:卷下
《唐李问对》一作《李卫公问对》,是《唐太宗与李靖问对》一书的简称。全书因以李世民与李靖一问一答的形式写成而得名。 自《唐李问对》一书行世以来,历代学者就普遍认为此书是北宋仁宗时(1023—1063年)人阮逸的依托之作。如陈师道(1052—1101年)的《后山谈丛》、何薳(1077—1145年)的《春渚纪闻》认为此书是阮逸所著。邵博(?—1158年)的《邵氏闻见后录》和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则认为此书是阮逸拟作和假托。后人因《唐李问对》一书不见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的著录,《太平御览》、《武经总要》等书没有引用该书,其内容文字又浅陋不文,也都认为此书是赝作,成书于北宋中叶。 不过,也有人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的。如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就认为此书并非出自阮逸的假托。
更新时间:2022-04-02 09:26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