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大乘论释章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94万字+
最近更新:摄大乘论章卷第一
佛典注疏。作者和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存斯2435号,首尾皆残。现名乃据内容新拟。是世亲著、真谛译《释大乘论释》的注释书。主要从《摄大乘论释》中选择一些关键名相进行疏义。现存“十种胜相义第一”、“三识义第二”、“四惑义第三”、“薰习义第四”(后残)。对每一名相均不厌其烦地从各方面进行疏释。如对“三识”即分如下十一门疏义:释名相、辨体相、真妄分别、解或(惑)分别、心意识分别、善恶无记分别、三性分别、摄四识、摄八九二识、摄十一识、大小乘分别。所谓“三识”,指“阿赖耶识”、“阿陀那识”、“生起识”。本书以上述十一门抓住三识的特点,纲目清楚。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题作“《摄大乘论章》卷第一”。
更新时间:2023-02-16 10:50 立即阅读 -
摄大乘论释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64万字+
最近更新:摄大乘论疏卷第七
佛典注疏。作者和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存斯2747号背面,首残尾存。尾题:“《摄大乘论释疏》卷第五。”现题乃据内容新拟。本书是对世亲著、真谛译《摄大乘论释》的疏释。《摄大乘论释》是世亲对无著著《摄大乘论》的注疏,故本书是为“复疏”。书中的“《论》本云”,指的是《摄大乘论》,而“《释论》云”指的是《摄大乘论释》。释文从《应知依止胜相第一》的《释引正品第三·出世间净章第五》起,至《释差别品第四·相貌章第七》止,主要诠释关键的词句和观点。与该号正面的《摄大乘论释义记第七》体例一致,抄写笔迹相同。研究者或谓原系同一部著作。本疏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题作《摄大乘论疏》,但编号误为斯274号。
更新时间:2023-02-16 10:49 立即阅读 -
摄大乘论释抄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83万字+
最近更新:摄大乘论释抄
佛典注疏。作者及原著卷数不详。原件出敦煌藏经洞,首尾俱残,今下落不明,现题据内容拟补。本文所释系南朝陈真谛译《摄大乘论释》,先以四门总述:第一门残,似述缘起。第二明藏摄分齐,谓此论于经律论三藏中属论藏,由对根机之不同,可分别判为声闻藏、菩萨藏乃至显教、密教。第三明教下所诠宗旨,有二:二谛与佛性。第四解释《摄大乘论》题目的意义。然后从《摄大乘论释》卷一中摘取若干重要的名词和文句,一一加以解释。文章的重点在于说明如以俗谛,则以唯识为宗旨;如以真谛,则以二无我真如为宗旨。故一切法以识为相,以真如为体。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标题作《摄大乘论抄》,未交代收藏单位与编号。
更新时间:2023-02-16 10:47 立即阅读 -
仁王经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23万字+
最近更新:仁王经疏
佛典注疏。作者与卷数不详。是后秦鸠摩罗什译《仁王经》的注释书。敦煌遗书藏本。为斯2502号,首残尾全,存八十一行。尾有题记:“开皇十九年六月二日抄写讫。”原卷无标题,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本号分两部分:前一部分疏释“我闻”(残,惟存十五字)、“一时”四字;后一部分明《仁王经》所宗。两部分中间留有一段空白。从抄写形态看,两部分所疏应为同一经。《敦煌宝藏》则据前段将此号定名为《法华论》。在本疏中,作者认为《仁王经》以真性为宗,是如来圣弟子说;在菩萨、声闻两藏中,属菩萨藏收,为根熟空顿教法轮。本疏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0:46 立即阅读 -
仁王般若实相论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98万字+
最近更新:仁王般若实相论卷第二
佛典注疏。作者不详。原著当为二卷。日本中村不折藏本,首残尾全。尾题:“《仁王般若实相论》卷第二。比丘显秀写,流通后代,化化(代代)不绝。”所疏释为鸠摩罗什译*《仁王般若经》之《散花品第六》(首残)至《嘱累品第八》。在《嘱累品》品名下有“释秀许”三字。因卷一缺,此疏科分不详。大体是逐句疏释经文。历代大藏经未收,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0:45 立即阅读 -
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26万字+
最近更新: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载:《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斯坦因劫经录1635。终南山僧慧观撰序,招庆省登著。题记沙州三界寺沙门道真记。斯1635号卷是斯坦因盗去的敦煌写本之一,现存大英博物馆。该卷名《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日本《新修大藏经》第八十五卷收录全文。其内容是泉州千佛省登为西土二十八祖和东土八祖所撰的颂,它是研究禅宗史和泉州佛教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更新时间:2023-02-16 10:44 立即阅读 -
无心论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17万字+
最近更新:无心论一卷
中国人假托菩提达磨所撰经典。全一卷。撰者、刊行年代均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系以十一项问答,阐论无心之旨;以为能悟‘无心’者,即了脱一切烦恼、了悟生死涅槃。本论之敦煌古写本,现今藏于大英博物馆,编号史坦因第五六一九号,标题之下有‘释菩提达磨制’六字。或谓本论纯属他人伪作,因其文内有我国固有术语‘太上’二字(大八五·一二七○上):‘问曰:“何名为太上?”答曰:“太者,大也;上者,高也。穷高之妙理,故云太上也。”’不似来自异邦之达磨所说者。或以本论之思想内容与形式,酷似牛头法融所撰之绝观论,而疑系法融之作。
更新时间:2023-02-16 10:42 立即阅读 -
毗尼心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60万字+
最近更新:毗尼心一卷
亦称《毗尼心》。佛教律典。著译者不详。一卷。仅存于敦煌遗书中。本书以《四分律》为主,结合《十诵律》、《五分律》的观点,提纲挈领地论述了佛教戒律的主要内容。分八个部分:学戒法第一;师徒法第二;众僧法第三;行道忏悔法第四;行道修善法第五;发道资缘法第六;信施檀越法第七;护持法藏法第八。对与戒律有关的主要术语都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是研究佛教戒律的重要资料。在“护持法藏法”中提出印验小乘教的三法印、印验通教大乘的四法印与印验通宗大乘的五法印,为佛教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本经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在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1934年,北平佛经流通处出版过单行本。
更新时间:2023-02-16 10:42 立即阅读 -
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
作者:慧日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13万字+
凡三卷。今残存上卷。唐代慧日撰集。又作净土慈悲集、往生净土集、慈愍三藏文集、慈悲集。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系援引诸经论赞西方净土之文,以劝说念佛往生。据卷上归敬偈所载,系为怜愍一切众生,无明覆心迷于净土,恋着三界不求往生,六道轮回漂流生死,为斯颠倒无信凡夫,集诸经论净土法门,编成三卷。又认为若不摧邪难以显正,故立宗者,先破后立;因而初卷先叙异见,以教及理逐遣知非,第二卷广引圣教,成立净土念佛正宗,第三卷会释诸教古今疑滞,校量诸行出离迟疾。由上述足见全集旨趣所在及各卷之概要。其中所谓‘异见’,即指禅师(特指南宗禅诸家)之说。所引经典有无上依经、涅槃经、维摩经、法华经、月灯三昧经、大宝积经、净土三部经、华严经、观佛三昧经、文殊般若经、金刚般若经、佛报恩经、金光明经、造像经、菩萨戒经、楞伽经等。本书系宋代元照所开版流通,然据佛祖统纪卷四十六载,当时四明、大梅山、法英等十八人提出抗议,一致认为本书为元照之伪作,乃假藉劝修净业之名,而毁谤禅宗。后于绍圣四年(1097)奉敕毁版。
更新时间:2023-02-16 10:41 立即阅读 -
南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观门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06万字+
最近更新:南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观门
敦煌写本。首尾残,共二十九行,五百二十三个音节。龙谷大学藏本汉文原本对勘补残正误。由英国西门华德比定出来并做了转写。以答问记录的形式(问者、答者不明)解释佛教禅宗的若干概念,如“禅观”、“禅法”、“观门”等。又古藏文音译汉字写本长卷正面九十至一百十七行,也有相同文献的另一音译本。两本音译特征一致,关系密切,应是一本抄自另一本。
更新时间:2023-02-16 10:39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