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
作者:道氤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7.10万字+
最近更新:金刚般若经宣演卷下
亦称《金刚经宣演》。佛典注疏。唐道氤集。二卷。作者自序称:唐开元二十三年(735),玄宗御注《金刚经》,故作此《宣演》,“君唱臣和,丝发轮行”。本书分五门:(1)叙教兴由,谓《金刚经》为“除疑断障,生信起行,识真俗理,摄福惠德,证法身果,佛种不断”,故而兴起。并叙述了传译经过,介绍了印度诸唯识大师的注疏。(2)明经体性,从唯识思想的立场,主张此经以“识心”为体。并用“圆成实”等分析此经之属性。(3)摄归宗旨,辨《金刚经》藏、分、乘、时、会之归属。(4)所被根宜,论述《金刚经》对哪些人适用。(5)依文正解,即逐一引用经文,进行解说。本书为《赵城金藏》所收,六卷本,现残存第五卷。敦煌遗书亦有收藏,但中国其他藏经均未收入。日本《大正藏》将伯2173(卷上,尾残)、伯2132(卷下)两号收入第八十五卷,未足全璧,可据其他诸号补全。
更新时间:2023-02-16 10:36 立即阅读 -
聂隐娘
作者:裴铏 分类:短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18万字+
最近更新:聂隐娘
唐代裴铏所著《传奇》中魏博大将聂锋之女,幼时被一尼姑掳走,过了五年被送回已是一名技艺高超的女刺客,一次她奉命刺杀刘昌裔却为对方气度折服转而投靠,后又化解精精儿、空空儿两次行刺,成为名噪一时的传奇女侠。
更新时间:2022-12-07 18:03 立即阅读 -
南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观门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06万字+
最近更新:南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观门
敦煌写本。首尾残,共二十九行,五百二十三个音节。龙谷大学藏本汉文原本对勘补残正误。由英国西门华德比定出来并做了转写。以答问记录的形式(问者、答者不明)解释佛教禅宗的若干概念,如“禅观”、“禅法”、“观门”等。又古藏文音译汉字写本长卷正面九十至一百十七行,也有相同文献的另一音译本。两本音译特征一致,关系密切,应是一本抄自另一本。
更新时间:2023-02-16 10:39 立即阅读 -
北户录
作者:段公路 分类:地理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74万字+
最近更新:北户录
唐代岭南中国风土录。三卷。段公路著。约咸通十二年(871)从茂名归南海。其先仕南粤,后官万年县尉,是书为作者亲自南游五岭间采撷民间风土、习俗、歌谣、哀乐等而作。
更新时间:2023-10-13 13:40 立即阅读 -
醒名花
作者:墨憨斋主人 分类:短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7.69万字+
书叙四川成都双流县有书生湛国英,幼长文学,以《紫燕诗》为梅御史女杏姑所倾佩,遂相爱好。女兄富春嫉之,屡加簸弄,然终得结成眷属。此外又得六妾,而其中数人为女道士。后以军功累升大官,从杏姑之劝,告归林下。“醒名花”为杏姑别号,因以为书名。
更新时间:2022-08-04 11:41 立即阅读 -
红线传
作者:袁郊 分类:短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17万字+
最近更新:红线传
《红线传》是唐代袁郊创作的唐代传奇(小说),收录于传奇专集《甘泽谣》中。 《红线传》写唐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募军中勇猛兵士三千人,号外宅男,欲图谋潞洲,女侠红线在潞州节度使薛嵩幕中掌书记职务,闻讯后自告奋勇,深夜潜往承嗣卧室,从其枕旁盗回金盒。田承嗣遂惧,不敢再为非分之想。作品反映了安史乱后藩镇跋扈的现象,赞美了红线的侠义行为。
更新时间:2022-12-07 18:08 立即阅读 -
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
作者:慧日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13万字+
凡三卷。今残存上卷。唐代慧日撰集。又作净土慈悲集、往生净土集、慈愍三藏文集、慈悲集。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系援引诸经论赞西方净土之文,以劝说念佛往生。据卷上归敬偈所载,系为怜愍一切众生,无明覆心迷于净土,恋着三界不求往生,六道轮回漂流生死,为斯颠倒无信凡夫,集诸经论净土法门,编成三卷。又认为若不摧邪难以显正,故立宗者,先破后立;因而初卷先叙异见,以教及理逐遣知非,第二卷广引圣教,成立净土念佛正宗,第三卷会释诸教古今疑滞,校量诸行出离迟疾。由上述足见全集旨趣所在及各卷之概要。其中所谓‘异见’,即指禅师(特指南宗禅诸家)之说。所引经典有无上依经、涅槃经、维摩经、法华经、月灯三昧经、大宝积经、净土三部经、华严经、观佛三昧经、文殊般若经、金刚般若经、佛报恩经、金光明经、造像经、菩萨戒经、楞伽经等。本书系宋代元照所开版流通,然据佛祖统纪卷四十六载,当时四明、大梅山、法英等十八人提出抗议,一致认为本书为元照之伪作,乃假藉劝修净业之名,而毁谤禅宗。后于绍圣四年(1097)奉敕毁版。
更新时间:2023-02-16 10:41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10-13 13:39 立即阅读
-
毗尼心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60万字+
最近更新:毗尼心一卷
亦称《毗尼心》。佛教律典。著译者不详。一卷。仅存于敦煌遗书中。本书以《四分律》为主,结合《十诵律》、《五分律》的观点,提纲挈领地论述了佛教戒律的主要内容。分八个部分:学戒法第一;师徒法第二;众僧法第三;行道忏悔法第四;行道修善法第五;发道资缘法第六;信施檀越法第七;护持法藏法第八。对与戒律有关的主要术语都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是研究佛教戒律的重要资料。在“护持法藏法”中提出印验小乘教的三法印、印验通教大乘的四法印与印验通宗大乘的五法印,为佛教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本经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在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1934年,北平佛经流通处出版过单行本。
更新时间:2023-02-16 10:42 立即阅读 -
三辅黄图
作者:佚名 分类:地理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8.02万字+
最近更新:后记
本书相传六朝人撰写,作者姓名佚失,内容共分六卷,介绍秦汉时三辅的沿革治所,秦汉咸阳,长安城的宫殿、城池、苑圃建筑,以及社会风俗等,是研究秦汉历史的可贵资料。陈直校证。
更新时间:2023-10-13 13:38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1-02-10 10:11 立即阅读
-
无心论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17万字+
最近更新:无心论一卷
中国人假托菩提达磨所撰经典。全一卷。撰者、刊行年代均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系以十一项问答,阐论无心之旨;以为能悟‘无心’者,即了脱一切烦恼、了悟生死涅槃。本论之敦煌古写本,现今藏于大英博物馆,编号史坦因第五六一九号,标题之下有‘释菩提达磨制’六字。或谓本论纯属他人伪作,因其文内有我国固有术语‘太上’二字(大八五·一二七○上):‘问曰:“何名为太上?”答曰:“太者,大也;上者,高也。穷高之妙理,故云太上也。”’不似来自异邦之达磨所说者。或以本论之思想内容与形式,酷似牛头法融所撰之绝观论,而疑系法融之作。
更新时间:2023-02-16 10:42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2-12-07 18:14 立即阅读
-
虎钤经
作者:吴郡 分类:兵家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8.16万字+
最近更新:卷二十
中国宋代著名兵书。北宋吴郡(今江苏吴县)人许洞,历四年于景德元年(1004)撰成,凡20卷,210篇,共论210个问题。许洞曾任雄武军推官、 均州参军等职。该书现存明嘉靖刊本及清《四库全书》等刊刻本。
更新时间:2020-04-13 13:09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0-09-26 20:37 立即阅读
-
阿弥陀经
作者:释迦牟尼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24万字+
最近更新:原文
佛教经典。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
更新时间:2020-04-13 13:13 立即阅读 -
摄大乘论释抄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83万字+
最近更新:摄大乘论释抄
佛典注疏。作者及原著卷数不详。原件出敦煌藏经洞,首尾俱残,今下落不明,现题据内容拟补。本文所释系南朝陈真谛译《摄大乘论释》,先以四门总述:第一门残,似述缘起。第二明藏摄分齐,谓此论于经律论三藏中属论藏,由对根机之不同,可分别判为声闻藏、菩萨藏乃至显教、密教。第三明教下所诠宗旨,有二:二谛与佛性。第四解释《摄大乘论》题目的意义。然后从《摄大乘论释》卷一中摘取若干重要的名词和文句,一一加以解释。文章的重点在于说明如以俗谛,则以唯识为宗旨;如以真谛,则以二无我真如为宗旨。故一切法以识为相,以真如为体。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标题作《摄大乘论抄》,未交代收藏单位与编号。
更新时间:2023-02-16 10:47 立即阅读 -
三水小牍
作者:皇甫牧 分类:短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97万字+
最近更新:卷下
《三水小牍》,被程毅中先生在《唐五代小说史话》中称为是“五代小说的压卷之作”。 天祐庚午(910)旅居汾、晋,写作此书。三水为安定属邑,故以书名。作者生当唐末黄巢起义之前,目睹社会现状。书中虽然多述神仙怪异之事,与其他传奇内容相似,但所记内容不少为亲见、亲闻或亲历之事,对研究晚唐社会问题颇多参考作用。此书《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皆著录为3卷,《天一阁书目》作2卷。1958年中华书局点校本,以《云自在龛丛书》本为底本,再用《太平广记》、《类说》、《续谈助》、《说郛》等。
更新时间:2022-12-07 18:18 立即阅读 -
升仙传
作者:倚云氏 分类:长篇小说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8.25万字+
道光二十七年(1847)重刊本。 又有光绪十九年(1893)孟秋上海书局石印本,小型函装。正文半叶十六行,行三十五字,有绣像。「周贻白藏」 前载光绪十九年倚云主人所书弁言,谓以稗官野史所载济仙等人之事“集为一编,名之曰《升仙传》而付诸石印,以公于世”。可知本书成于光绪十九年。「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更新时间:2022-12-07 18:20 立即阅读 -
摄大乘论释章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94万字+
最近更新:摄大乘论章卷第一
佛典注疏。作者和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存斯2435号,首尾皆残。现名乃据内容新拟。是世亲著、真谛译《释大乘论释》的注释书。主要从《摄大乘论释》中选择一些关键名相进行疏义。现存“十种胜相义第一”、“三识义第二”、“四惑义第三”、“薰习义第四”(后残)。对每一名相均不厌其烦地从各方面进行疏释。如对“三识”即分如下十一门疏义:释名相、辨体相、真妄分别、解或(惑)分别、心意识分别、善恶无记分别、三性分别、摄四识、摄八九二识、摄十一识、大小乘分别。所谓“三识”,指“阿赖耶识”、“阿陀那识”、“生起识”。本书以上述十一门抓住三识的特点,纲目清楚。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题作“《摄大乘论章》卷第一”。
更新时间:2023-02-16 10:50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