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咒魅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18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咒魅经
亦称《咒媚经》。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一卷。谓佛在舍卫国对诸大众宣说曾有老狐作魅蛊害人之种种情状,时大力菩萨请问解救众生之法,佛作答复。本经最早见录于隋《法经录》,被判为伪经。但是否由中国人所撰,尚须研究。本经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有些卷子并附有《病鬼咒》、《药王菩萨缚鬼咒》、《楞伽咒》等,可以参看。
更新时间:2023-01-19 15:12 立即阅读 -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作者:岑仲勉 分类:兵家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8.17万字+
最近更新:(戌)杂守
本书将《墨子》中论述城守的文章编辑起来并逐篇注释。所收11篇详述了拒守方法以及军徽、令旗、兵士训练、挖穴守城等,甚至连坚壁清野、疏散人口、戒严、分口粮、安置和抚恤伤死。
更新时间:2022-04-02 09:24 立即阅读 -
斋法清净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09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斋法清净经
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一卷。主要叙述依法持斋事。谓若不依法持斋,即为不清净,将会堕于饿鬼道中六十万世乃至五百万世,无论施斋者还是受斋者均皆如此。本经自《法经录》以下均被判为伪经,故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但本经之形态、内容、思想均与印度佛教相合,是否为中国人所撰尚须研究。
更新时间:2023-01-19 15:13 立即阅读 -
六韬(注释本)
作者:姜子牙 分类:兵家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2.55万字+
最近更新:卷六 犬韬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或《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隋书.经籍志》注云:“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又称吕望,字子牙(一说字尚),俗称姜太公、姜子牙,为西周开国功臣、齐国始祖。历史上,对于《六韬》的作者、成书年代及书的真伪争议颇多。宋代以来,基本否定该书为吕望所作,认为是汉以后人伪托。1972年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西汉墓出土了一大批竹简,其中有《六韬》残简54枚,说明《六韬》在西汉前已流传于世,而非汉以后人伪托。当今学者大多认定《六韬》成书于战国时期。其理由是:《六韬》文辞浅近,与商周文字风格相去甚远,而与战国时期的《吴子》、《孙膑兵法》等相近。书中涉及骑兵作战的篇章很多,而骑兵诞生,是在战国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之后。书中提到的一系列铁兵器,都是在战国时期才出现。另外,阴阳五行学说的形成也是战国时期的事。《六韬》成书于战国,当然就不是吕望所作,而是战国时人托其名撰成。 《六韬》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兵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六韬》在国外也有深远影响,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
更新时间:2022-04-02 09:25 立即阅读 -
蚕书
作者:秦观 分类:农家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09万字+
最近更新:戎治
《蚕书》讲的是中国宋代秦观创作的农书。《蚕书》主要总结宋代以前兖州地区的养蚕和缫丝的经验,尤其对缫丝工艺技术和缫车的结构型制进行了论述。全书分种变、时食、制居、化治、钱眼、锁星、添梯、缫车、祷神和戎治等10个部分。
更新时间:2025-04-03 15:57 立即阅读 -
唐李问对
作者:阮逸 分类:兵家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49万字+
最近更新:卷下
《唐李问对》一作《李卫公问对》,是《唐太宗与李靖问对》一书的简称。全书因以李世民与李靖一问一答的形式写成而得名。 自《唐李问对》一书行世以来,历代学者就普遍认为此书是北宋仁宗时(1023—1063年)人阮逸的依托之作。如陈师道(1052—1101年)的《后山谈丛》、何薳(1077—1145年)的《春渚纪闻》认为此书是阮逸所著。邵博(?—1158年)的《邵氏闻见后录》和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则认为此书是阮逸拟作和假托。后人因《唐李问对》一书不见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的著录,《太平御览》、《武经总要》等书没有引用该书,其内容文字又浅陋不文,也都认为此书是赝作,成书于北宋中叶。 不过,也有人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的。如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就认为此书并非出自阮逸的假托。
更新时间:2022-04-02 09:26 立即阅读 -
守城录
作者:陈规 分类:兵家类 状态:连载中 总字数:1.98万字+
最近更新:汤[玉寿]〈德安守御录下〉
国宋代城邑防御的专著。南宋初陈规、汤□撰。陈规(1072~1141)字元则,密州安丘(今属山东)人,先后任安陆令、知德安府、知顺昌府、枢密院直学士及知庐州兼淮西安抚使等职,在德安、顺昌时以善于守城闻名于世。汤□字君宝,浏阳(今属湖南)人,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曾任德安府教授。《守城录》全书由陈规的《靖康朝野佥言后序》、《守城机要》和汤□的《建炎德安守御录》三部分组成,原各自成帙,宁宗以后合为一书,刊行于世。现存清乾隆四十年(1775)抄本及嘉庆、道光时刻本,共四卷,约17800字。该书根据攻城武器的发展和实战经验,着重阐述了守城战法的改革。它提出“善守城者”不能只守无攻,而要“守中有攻”,要注意沟通城内外道路,便利随时乘隙出击。它主张改革城门、城墙、城廓旧制,如收缩易受炮击的四方城角,拆除马面墙(城门两侧城墙上的突出部分)上的附楼,另“筑高厚墙”等。由原来的一城一壕代之以“重城重壕”的新城防体系,以增强城邑防御能力。并具体阐述了炮在守城中新的使用方法,即由配置城头变为暗设城里,由城上观察目标,纠正射向和弹着点。此书还记载了陈规于绍兴二年(1132)研制成长竹竿火枪20余支及其在守城作战中发挥的作用。这种火枪是最早的管形火器,在科技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曾诏刻《守城机要》为《德安守城录》,颁行天下,令各地守城将领效法,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更新时间:2022-04-02 09:40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01-19 15:18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5-04-03 15:58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