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劝善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03万字+
最近更新:劝善经一卷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内容与《新菩萨经》大致相同,应是在《新菩萨经》的基础上改写而成。内容在于劝人日诵阿弥陀佛一千遍。本经在中国历代经录中均未见著录,历代大藏经亦均不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0:33 立即阅读 -
礼忏文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43万字+
最近更新:礼忏文之三
礼忏作为一种佛教仪式,是礼拜与忏悔的简称。礼忏文则是记录佛教信徒礼忏仪式的文书。我国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中保存有一定数量的礼忏文文献。
更新时间:2023-02-16 10:38 立即阅读 -
毗尼心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60万字+
最近更新:毗尼心一卷
亦称《毗尼心》。佛教律典。著译者不详。一卷。仅存于敦煌遗书中。本书以《四分律》为主,结合《十诵律》、《五分律》的观点,提纲挈领地论述了佛教戒律的主要内容。分八个部分:学戒法第一;师徒法第二;众僧法第三;行道忏悔法第四;行道修善法第五;发道资缘法第六;信施檀越法第七;护持法藏法第八。对与戒律有关的主要术语都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是研究佛教戒律的重要资料。在“护持法藏法”中提出印验小乘教的三法印、印验通教大乘的四法印与印验通宗大乘的五法印,为佛教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本经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在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1934年,北平佛经流通处出版过单行本。
更新时间:2023-02-16 10:42 立即阅读 -
仁王般若实相论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98万字+
最近更新:仁王般若实相论卷第二
佛典注疏。作者不详。原著当为二卷。日本中村不折藏本,首残尾全。尾题:“《仁王般若实相论》卷第二。比丘显秀写,流通后代,化化(代代)不绝。”所疏释为鸠摩罗什译*《仁王般若经》之《散花品第六》(首残)至《嘱累品第八》。在《嘱累品》品名下有“释秀许”三字。因卷一缺,此疏科分不详。大体是逐句疏释经文。历代大藏经未收,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0:45 立即阅读 -
仁王经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23万字+
最近更新:仁王经疏
佛典注疏。作者与卷数不详。是后秦鸠摩罗什译《仁王经》的注释书。敦煌遗书藏本。为斯2502号,首残尾全,存八十一行。尾有题记:“开皇十九年六月二日抄写讫。”原卷无标题,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本号分两部分:前一部分疏释“我闻”(残,惟存十五字)、“一时”四字;后一部分明《仁王经》所宗。两部分中间留有一段空白。从抄写形态看,两部分所疏应为同一经。《敦煌宝藏》则据前段将此号定名为《法华论》。在本疏中,作者认为《仁王经》以真性为宗,是如来圣弟子说;在菩萨、声闻两藏中,属菩萨藏收,为根熟空顿教法轮。本疏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0:46 立即阅读 -
摄论章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19万字+
最近更新:摄论章卷第一
佛典注疏。作者和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存斯2048号,首残尾存。尾题:“《摄论章》卷第一。仁寿元年(601)八月二十八日瓜州崇教寺沙弥善藏在京辩才寺写《摄论》疏,流通末代。比字校竟。”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本书是世亲著、真谛译《摄大乘论释》的注释书。主要从《摄大乘论释》中选择一些关键名相进行疏义。现存“三宝义”(首残)、“二障义”、“不住道义”、“三藏义”、“篇聚义”等部分。与《摄大乘论释章》体例一致,均系分别多门对每一名相进行释义。本书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0:56 立即阅读 -
胜鬘义记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36万字+
最近更新:胜鬘义记
佛典注疏。S.2660。作者不详。一卷。首残尾存,四百零六行。尾题“《胜鬘义记》一卷。”《义记》将《胜鬘经》分作十五部分,逐章疏释。分科较为简要,以疏释义理为主。《义记》中所载章名与《胜鬘经》原文多不一致,反映了古代注疏的自由风格。尾末有题记:“正始元年(504)二月十四日写讫。用纸十一张。《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宝献共玄济上人校了。”可知是北魏时写本,属敦煌写经中年代较早的珍品。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矢吹庆辉在《鸣沙余韵》第二部《关于北魏正始元年笔写现存最古的〈胜鬘义记〉》中有专题研究。另外,大谷探险队从吐鲁番吐峪沟出土同名经疏一号,尾题为《胜鬘义记卷中》,有“延昌二十七年(587)”题记;又P.2091的尾题为《胜鬘义记卷下》,题记:“释慧远撰之也。大隋大业九年(613)八月五日,沙门昙皎写之,流通后世,校竟也。经疏卷之下。”据《续高僧传》卷八,释慧远确曾撰写过关于《胜鬘经》的注疏。现日本《卐字续藏》收有该《胜鬘义记》之上卷,谓下卷已佚。故如P.2091题记无误,该卷应为亡佚已久之慧远《胜鬘义记》之下卷,甚为可贵。而大谷探险队所得之《义记》尾题相应,年代相符,大约亦为慧远所撰同一疏释,则慧远之该《义记》并非传统所说两卷,而为三卷。至于S.2660,虽然与后者同名,但应是另一种《胜鬘义记》。两种《义记》关系如何,待考。
更新时间:2023-02-16 11:03 立即阅读 -
胜鬘经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72万字+
最近更新:胜鬘经疏
佛典注疏。S.524。照法师撰。原著约一卷。首残尾存。原无题,据内容及卷末题记拟题。此疏自《胜鬘经》首“胜鬘夫人是我之女”起,至末尾之结劝流通分止,将《胜鬘经》分作十五章,逐章分科疏释。体例与敦煌出土的佚名《胜鬘义记》、隋慧远的《义记》及吉藏的《宝窟》属同一流派。在疏释文句时,着意于主要宗义的诠释疏通,而无后代疏释常见之旁征博引、卖弄训诂之风。历代大藏经均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卷末题记云:“一校竟。皝有。照法师疏。延昌四年五月二十三日於京承明寺写《胜鬘疏》一部,高昌客道人得受所供养许。”据此,此疏抄于高昌麴氏延昌四年(515),或系由高昌人自京师携至敦煌。
更新时间:2023-02-16 11:04 立即阅读 -
法王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92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法王经
全称《蹬刀梯解脱道甘露药流渌泉如来智心造服者除烦恼法王经》,亦称《涅槃般若波罗蜜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本经谓虚空藏菩萨与无行菩萨分别向佛求教,如何才能在一千五百年正法灭尽后的五浊恶世中济度众生。佛分别向他们宣说了“真实大乘决定了义”,传授了说体不说相、说义不说文的传教法门。经中吸收了《般若》、《法华》、《维摩》、《华严》、《涅槃》、《起信》等经论的思想。据研究可能产生于华严宗及禅宗北宗盛行的武周时期。本经最初为《大周刊定众经目录》所著录,被判为伪经。历代大藏经未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1:05 立即阅读 -
小法灭尽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08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小法灭尽经
亦称《法灭尽经》。佛教经典。失译人名。一卷。本经叙述佛在拘夷那竭,将入涅槃,预言佛法灭尽时的情况。谓其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佛教。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婬逸浊乱,男女不分。真正勤修佛法者反遭诋毁。其时女人尚精进作功德;男人懈慢,不用法语。大水忽起,众生皆溺。十二部经尽不复现,不见文字,佛法如灯而灭。要待数千万年后,方有弥勒下凡成佛。本经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另据历代经录,曾有题名为《小法灭尽经》之疑伪经传世。故敦煌遗书出土后,日本《大正藏》误将本号作疑伪经收入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1:06 立即阅读 -
维摩经抄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46万字+
最近更新:维摩经抄
佛典注疏。作者不详。一卷。首尾齐全。自后秦鸠摩罗什译《维摩经》之《佛国品第一》疏释至《见阿閦佛国品第十二》。分序文及释文两部分。在序文中,作者认为大乘可分法相宗、破相宗(指般若空宗)与法性宗。《维摩经》与《华严》、《楞伽》、《涅槃》、《起信》等,均属法性宗。认为《维摩经》以不思议解脱为宗,并将此解释为理、行、报、用、教五种不思议。释文时并非逐句疏释,而是有重点地摘抄部分经文而疏释之,故名《维摩经抄》。释义简略精要。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1:09 立即阅读 -
维摩经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1.54万字+
最近更新:维摩经疏之四
佛典注疏。作者不详。六卷。(1)北淡76,首尾均残,存六百零三行。所释为后秦鸠摩罗什译《维摩经》之《佛国品第一》(首残),《方便品第二》、《弟子品第三》。(2)P.2049,首尾俱全,系卷三。所释为《弟子品第三》。(3)P.2040,首尾俱全,系卷六。所释为《香积佛品第十》至《嘱累品第十四》。(4)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533号,首尾均残,存六百九十五行,应属卷一。此疏原著不全,故全疏科分不清。疏释各品时,大体均以辩来意、解品名、释文义三门进行。文内大量引用各种佛教著作,兼引僧肇之《注维摩诘经》与慧远之《维摩义记》。释文并参考玄奘译《说无垢称经》。并在一些方面引征了唯识派的观点。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入。敦煌遗书出土后,P.2049、2040两号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研究者或认为此疏是敦煌著名佛教学者昙旷的著作。
更新时间:2023-02-16 11:10 立即阅读 -
维摩经义记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43万字+
最近更新:维摩经义记卷第四
佛典注疏。北辰32、S.2732。作者不详,四卷。前者首残尾全,存七百五十二行。尾题:“一校流通。释琼许,大统三年(537)正月十九日写讫。”S.2732,首残尾全。尾题:“龙华二儒共校定也。更比字一校也,大统五年四月十二日比丘惠龙写记流通。”“保定二年(562)岁次壬午于尔锦公斋上榆树下大听僧雅讲《维摩经》一遍私记。”两号所疏均为鸠摩罗什译三卷本《维摩诘所说经》。北辰32自《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疏至《观众生品第七》;S.2732自《佛道品第八》疏至《嘱累品第十四》。首尾恰好相接。因卷一不存,科分纲要不清。但知科分颇细,每品一般分为大段、段、子段。注疏也较详尽。行文中时以“又解”、“旧解”标示引用异解。但全疏没有引征其他经典。北周建德二年(573)周武帝灭法,毁像焚经,上距题记所叙保定二年听经文仅十二年。此《义记》仍得保存,良可珍贵。历代大藏经均未收,日本《大正藏》将S.2732收入第八十五卷,题名为《维摩经义记卷第四》。
更新时间:2023-02-16 11:12 立即阅读 -
佛性海藏智慧解脱破心相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81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智慧海藏经卷下
又名《佛性海藏经》、《智慧海藏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二卷。北致98,首尾俱残,存二百二十九行。英国藏有S.2169、5181等。经文谓佛临涅槃,大众哀恋。佛应除疑菩萨之请,说众生之所以在三界轮回受苦,是因三毒箭之所射,四蛇之所啮,五狗之所盗,六贼之所怖,七杀之所没,八邪之所牵,万恶之所簇。然后逐一解释上述“三毒箭”、“四蛇”等法数的含义。又宣说受持此经的功德,最后宣说涅槃因缘。最初见录于《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判为伪经,故为历代大藏经所不收。于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1:13 立即阅读 -
佛说阿弥陀经
作者:释迦牟尼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3.13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阿弥陀经注释⑶
《佛说阿弥陀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大乘佛教经典之一,为净土宗所尊崇,被列为净土三经之一。 佛说阿弥陀经六字是经题。经题是经文之纲领。经文是经题之广说。欲解经文,先知经题。古云:智者见经题,便知全部义,愚人见经题,亦能得利益可见一部经之经题何等重要。 此经为净土三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之一。此经所提倡的念佛法门由于易学,使得念佛一时之间蔚为风气,甚至广泛流传于汉字文化圈各国,如日本、韩国、越南等。
更新时间:2020-10-10 12:42 立即阅读 -
维摩疏释前小序抄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51万字+
最近更新:维摩疏释前小序抄
佛典注疏。所疏为唐道液撰《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首之道液自序及所引僧肇《维摩诘经序》。前者即名《维摩疏释前小序抄》,唐契真法师撰;后者名《释肇序抄义》,似亦为契真法师述,体清记。两者合为一卷。《小序抄》分“教兴次弟”与“述释所以”两门疏释道液《关中疏序》。“教兴次弟”首先追述佛法东渐的历史,其次论述鸠摩罗什之前佛经翻译存在的问题,最后叙述鸠摩罗什的生平及其在译经史上的功绩。“述释所以”首先阐发写作《关中疏》的原因,谓当今传经习听之徒疏于道理,繁于法相,趋于异端。为矫时弊,故需深研先贤奥旨。言次甚不满于当时佛教界之风气。其次叙述《关中疏》之作者,作时及作用。《小抄序》之末则谓:“余永泰二年(766)时居资圣传经之暇,命笔直书,自为补其阙遗,岂敢传诸好事。资圣寺契真法师作之,用传后进。”《释肇序抄义》分“通明本迹”、“别辨教兴”、“重译所由”、“彰注解所以”等四门疏释僧肇《维摩诘经序》,并附有肇序结构图示。卷末谓“余以大历二年(767)正月于资圣传经之次,记其所闻,以补多忘。”证此文乃体清在资圣寺听契真传讲后所作的笔记。历代大藏经未收,后被日本《大正藏》分为两件收入第八十五卷,将《释肇序抄义》误定名为《释肇序》。佛典注疏。所疏为唐道液撰《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首之道液自序及所引僧肇《维摩诘经序》。前者即名《维摩疏释前小序抄》,唐契真法师撰;后者名《释肇序抄义》,似亦为契真法师述,体清记。两者合为一卷。《小序抄》分“教兴次弟”与“述释所以”两门疏释道液《关中疏序》。“教兴次弟”首先追述佛法东渐的历史,其次论述鸠摩罗什之前佛经翻译存在的问题,最后叙述鸠摩罗什的生平及其在译经史上的功绩。“述释所以”首先阐发写作《关中疏》的原因,谓当今传经习听之徒疏于道理,繁于法相,趋于异端。为矫时弊,故需深研先贤奥旨。言次甚不满于当时佛教界之风气。其次叙述《关中疏》之作者,作时及作用。《小抄序》之末则谓:“余永泰二年(766)时居资圣传经之暇,命笔直书,自为补其阙遗,岂敢传诸好事。资圣寺契真法师作之,用传后进。”《释肇序抄义》分“通明本迹”、“别辨教兴”、“重译所由”、“彰注解所以”等四门疏释僧肇《维摩诘经序》,并附有肇序结构图示。卷末谓“余以大历二年(767)正月于资圣传经之次,记其所闻,以补多忘。”证此文乃体清在资圣寺听契真传讲后所作的笔记。历代大藏经未收,后被日本《大正藏》分为两件收入第八十五卷,将《释肇序抄义》误定名为《释肇序》。
更新时间:2023-02-16 11:15 立即阅读 -
华严经文义记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50万字+
最近更新:华严经文义记(卷第六)
一卷。北齐释灵裕撰。释灵裕,俗姓赵,定州钜鹿曲阳 (今属河北省境内)人。身世生平不甚详。出家入寺后,钻研华严宗义。终身事佛奉法,有“裕菩萨”之称。曾担任宝山寺集记,由此开始笔耕。先后撰有 《华严经疏》、《华严经文义记》、《自余内外章疏》、传记等五十余部,总百余卷。其中,灵裕所撰华严疏及旨归合九卷,今所存乃卷六,释经卷第四十九至第六十,盖即疏之末卷也。灵裕从师于道冯,为惠光律师的再传弟子。《华严经文义记》一书内容:所释始自第十知识弥多罗尼,终于第四十三知识普贤菩萨。……故所序知识之数,仅有四十三。此《华严经文义记》一书的价值,较之灵辩之论,惠光之记,诚为逊色。而断句判章,间有独到之处。揆其用意,凡此记所详,多是当时他人文疏所略者。欲洞研华严者,此记亦不可废也。《华严经文义记》的不足之处是,于方广之致,未能多所发挥。此《义记》常见版本为续藏经本,或 《高僧传》 本传。
更新时间:2023-02-16 11:16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02-16 11:39 立即阅读
-
大方广佛华严经要解
作者:戒环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67万字+
最近更新:大方广佛华严经要解
简称《华严经要解》。佛教著述。宋建炎二年(1128)戒环集。一卷。简述《华严经》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1)“悬叙”,叙述《华严经》的根本宗旨,认为此经讲诸佛与众生的平等佛性、本真德用,全部经文都在于“发明当人自性故有之德”;(2)“释题”,解释《华严经》题目;(3)“科解”,介绍“十会四十品”的分段结构及内容。注释主要本于李通玄的《新华严经论》,并参考澄观的见解。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更新时间:2023-02-16 11:40 立即阅读 -
广百论疏
作者:文轨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3.39万字+
最近更新:广百论疏卷第一
佛典注疏。唐文轨撰。原著十卷。敦煌遗书藏本。现存伯2101号一件,首残尾全,系第一卷,尾题“神龙三年(707)三月僧崇晃写”。本文所疏乃印度提婆著、唐玄奘译《广百论》。据《东域传灯录》、《三论宗章疏》等经录记载,中国僧人曾撰有八种关于《广百论》的疏释,其中文轨著者为十卷,但现仅剩此一卷。文轨曾师承玄奘,并参与玄奘译场,故本疏中当包括有玄奘的某些观点。又本疏几乎全部用因明格式写成,对研究印度因明在中国的流传有一定的资料价值。本书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1:45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