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赞禅门诗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21万字+
最近更新:赞禅门诗
唐人七言诗。诗后有“丁卯年二月廿三日沙弥明慧记”题款。《全唐诗》未载。诗云:“丈六谁迹(?)三世钦,菩提理绝去来今。欲升彼岸无学道,一切都缘草计心。”应为当时敦煌寺院僧人学禅习作。
更新时间:2023-01-19 15:29 立即阅读 -
佛为心王菩萨说投陀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45万字+
最近更新:佛为心王菩萨说投陀经卷上
佛典注疏。惠辩注。一卷。敦煌遗书藏本。是《佛为心王菩萨说投陀经》(又名《心王菩萨说头陀经》)的注释书。正文大字写经文,小字双行夹注写疏释,疏通其“法体性空,空无所有”之理。未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1-19 15:33 立即阅读 -
观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30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观经
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一卷。首尾完具。主旨讲禅观法,共收录“观十方佛法”、“坐禅法要五门”、“修白骨观法”、“观佛三昧”及“无量寿佛观”等五种禅观法,并作了具体的介绍。内容与后秦鸠摩罗什译《思惟略要法》(已收入大藏经)中的“十方诸佛观法”、“白骨观法”、“观佛三昧法”、“观无量寿佛法”及昙摩密所译《五门禅经要用法》(已收入大藏经)基本相同。因此,此经或为中国人据上述两经抄集而成。历代经录中均未见著录,历代大藏经亦未收,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1-20 14:04 立即阅读 -
救疾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19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救疾经一卷
亦称《救护众生恶疾经》、《救护疾病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本经谓佛见三人身患恶疾,莫知所由,乃遍请过去七佛及密迹金刚,知因犯三宝,故得恶疾。经中叙述了偷取三宝物、不敬三宝所犯诸病,又谓众生蠢蠢,皆有佛性,此人之病易除消灭。佛告诸人,只要百日之中请诸大德法师治斋,日日礼七佛及密迹金刚、无量寿佛,一日造 一卷《救疾经》,行忏悔,疾即可愈。此经首次见录于隋《法经录》,判为伪经。中国历代大藏经均未收载,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1-20 14:09 立即阅读 -
佛说妙好宝车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31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妙好宝车经
亦称《妙好宝车菩萨经》、《宝车菩萨经》、《妙宝车经》、《宝车经》等。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北魏时淮州比丘昙辩撰,后由青州比丘道侍改治。一卷。述宝车菩萨受佛之命,“击生死军,杀烦恼贼”的故事。经中还宣传宝车度人之法及受持本经之无量功德。本经最早见录于《出三藏记集》卷五,被判为疑伪经。其后《法经录》卷四、《仁寿录》卷四、《静泰录》卷四、《内典录》卷四和卷一○、《大周录》卷一五、《开元录》卷一八均著录该经于疑伪经录中。其中《内典录》称:“访无梵本,世多注为疑。”本经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0:28 立即阅读 -
普贤菩萨行愿王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22万字+
最近更新:普贤菩萨行愿王经
亦称《普贤愿经》。佛教经典。一卷。偈颂体。内容系颂赞普贤菩萨十大行愿:一、敬礼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旨在说明必须通过修十大行愿才能证入法界缘起。原为《华严经》的一部分。传统认为,《入法界品》是《华严经》最精华的部分,总摄华严入证因果;此经又是《入法界品》最精华的部分,称此经以十大行愿为所诠,以证入华严法界为旨趣,以利益有情广大意乐为入门,以往生净土为方便。
更新时间:2023-02-16 10:31 立即阅读 -
七女观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09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七女观经
佛教经典。译者不详。一卷。述冥缘王七女得道之事。谓七女有一次出城游玩,于冢间见一死尸。姐妹七人绕尸三匝,涕零号哭,各说一偈,认为人命无常,应勤修福德。忉利天下凡,问七女所欲,七女所愿皆属“无想”,后皆得道果。此经与三国吴支谦译《七女经》(已收入历代大藏经)的主要内容完全相同。据历代经录记载,西晋竺法护译有《七女本经》一卷,西秦圣坚译有《七女本经》一卷,另有失译的《七女本经》、《七女经》各一卷,均佚。现敦煌遗书有收藏,或即上述四本之一。本经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误入疑伪部。
更新时间:2023-02-16 10:31 立即阅读 -
七千佛神符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12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七千佛神符经
亦称《七佛神符经》、《益算神符经》、《益算经》等。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本经主要宣扬神符的功效,谓佩戴各种神符,可得诸佛护佑,添寿益算,破灾招祥。经中有不少道教语汇,卷末并附神符十五道,道教色彩甚浓。本经自《大周刊定众经目录》以来一直被判为伪经,故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中有收藏,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0:32 立即阅读 -
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
作者:道氤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7.10万字+
最近更新:金刚般若经宣演卷下
亦称《金刚经宣演》。佛典注疏。唐道氤集。二卷。作者自序称:唐开元二十三年(735),玄宗御注《金刚经》,故作此《宣演》,“君唱臣和,丝发轮行”。本书分五门:(1)叙教兴由,谓《金刚经》为“除疑断障,生信起行,识真俗理,摄福惠德,证法身果,佛种不断”,故而兴起。并叙述了传译经过,介绍了印度诸唯识大师的注疏。(2)明经体性,从唯识思想的立场,主张此经以“识心”为体。并用“圆成实”等分析此经之属性。(3)摄归宗旨,辨《金刚经》藏、分、乘、时、会之归属。(4)所被根宜,论述《金刚经》对哪些人适用。(5)依文正解,即逐一引用经文,进行解说。本书为《赵城金藏》所收,六卷本,现残存第五卷。敦煌遗书亦有收藏,但中国其他藏经均未收入。日本《大正藏》将伯2173(卷上,尾残)、伯2132(卷下)两号收入第八十五卷,未足全璧,可据其他诸号补全。
更新时间:2023-02-16 10:36 立即阅读 -
礼忏文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43万字+
最近更新:礼忏文之三
礼忏作为一种佛教仪式,是礼拜与忏悔的简称。礼忏文则是记录佛教信徒礼忏仪式的文书。我国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中保存有一定数量的礼忏文文献。
更新时间:2023-02-16 10:38 立即阅读 -
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26万字+
最近更新: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载:《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斯坦因劫经录1635。终南山僧慧观撰序,招庆省登著。题记沙州三界寺沙门道真记。斯1635号卷是斯坦因盗去的敦煌写本之一,现存大英博物馆。该卷名《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日本《新修大藏经》第八十五卷收录全文。其内容是泉州千佛省登为西土二十八祖和东土八祖所撰的颂,它是研究禅宗史和泉州佛教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更新时间:2023-02-16 10:44 立即阅读 -
摄大乘论释抄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83万字+
最近更新:摄大乘论释抄
佛典注疏。作者及原著卷数不详。原件出敦煌藏经洞,首尾俱残,今下落不明,现题据内容拟补。本文所释系南朝陈真谛译《摄大乘论释》,先以四门总述:第一门残,似述缘起。第二明藏摄分齐,谓此论于经律论三藏中属论藏,由对根机之不同,可分别判为声闻藏、菩萨藏乃至显教、密教。第三明教下所诠宗旨,有二:二谛与佛性。第四解释《摄大乘论》题目的意义。然后从《摄大乘论释》卷一中摘取若干重要的名词和文句,一一加以解释。文章的重点在于说明如以俗谛,则以唯识为宗旨;如以真谛,则以二无我真如为宗旨。故一切法以识为相,以真如为体。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标题作《摄大乘论抄》,未交代收藏单位与编号。
更新时间:2023-02-16 10:47 立即阅读 -
摄论章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19万字+
最近更新:摄论章卷第一
佛典注疏。作者和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存斯2048号,首残尾存。尾题:“《摄论章》卷第一。仁寿元年(601)八月二十八日瓜州崇教寺沙弥善藏在京辩才寺写《摄论》疏,流通末代。比字校竟。”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本书是世亲著、真谛译《摄大乘论释》的注释书。主要从《摄大乘论释》中选择一些关键名相进行疏义。现存“三宝义”(首残)、“二障义”、“不住道义”、“三藏义”、“篇聚义”等部分。与《摄大乘论释章》体例一致,均系分别多门对每一名相进行释义。本书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0:56 立即阅读 -
佛性海藏智慧解脱破心相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1.81万字+
最近更新:佛说智慧海藏经卷下
又名《佛性海藏经》、《智慧海藏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二卷。北致98,首尾俱残,存二百二十九行。英国藏有S.2169、5181等。经文谓佛临涅槃,大众哀恋。佛应除疑菩萨之请,说众生之所以在三界轮回受苦,是因三毒箭之所射,四蛇之所啮,五狗之所盗,六贼之所怖,七杀之所没,八邪之所牵,万恶之所簇。然后逐一解释上述“三毒箭”、“四蛇”等法数的含义。又宣说受持此经的功德,最后宣说涅槃因缘。最初见录于《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判为伪经,故为历代大藏经所不收。于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1:13 立即阅读 -
贞元新译华严经疏
作者:澄观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5.26万字+
最近更新:卷第十(从第三十八经尽第四十经)
亦称《华严经行愿品疏》、《普贤行愿品疏》、《贞元华严经疏》、《行愿品疏》等。佛典注疏。唐澄观著。十卷。是对“四十华严”的疏解。唐贞元十四年(798)澄观协助般若译出“四十华严”,即奉敕于终南山草堂寺撰成此疏。全书分十门:(1)教起因缘;(2)教门权实;(3)所诠义理;(4)辩证所宗;(5)修证深浅;(6)彰教体性;(7)部类品会;(8)流传感通;(9)释经名题;(10)随文解释。释义中对“六十华严”和“八十华严”均没有的“普贤菩萨十大愿文”,特别予以强调和详细解释,提出了“极乐不离华藏,弥勒即本师”的主张。注释书有唐宗密的《华严经行愿品疏钞》六卷。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更新时间:2023-02-16 11:38 立即阅读 -
更新时间:2023-02-16 11:39 立即阅读
-
梵网经述记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99万字+
最近更新:梵网经述记卷第一
亦称《梵网经菩萨戒本述记》。律学著述。唐胜庄撰。二卷(或各分“本”、“末”作四卷)。系《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第十》的注释书。先设立五门总释戒经:教兴题目、辨经宗体、摄教分齐、教所被机、判文解释。在判文解释中,依戒经总分为三部分,即:序分(教起因缘分)、正说分(圣教所说分)、流通分(依教奉行分)。在正说分中又分为“先释所依地”及“后明所修行”两部分。次随文注释戒经卷下之文。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更新时间:2023-02-16 11:44 立即阅读 -
华严经义记
作者:慧光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09万字+
最近更新:花严经义记卷第一
一卷。北齐释惠光撰。惠光俗姓杨,定州长芦 (今河北省定县) 人。13岁随父入洛阳,归依了佛陀扇多,并由佛陀扇多度他出家。惠光学法专一,擅于独立思考,才学具佳,非常人可比。他出家不久就常为人讲经,有圣沙弥之称。东魏时,他任国僧都。北齐时应召入邺都,住大觉寺,后来就任国统。有“光统律师”之称。一生事佛,以弘扬佛法为己任。生平主要大事有四:第一,参与译经。当时译师有三家,即菩提流支,勒那摩提和佛陀扇多。由于来华僧人各自译经,语言有碍,实难为信众接受。加之,助译者方言各异,以致传述分歧争论不休。惠光以其比较渊博的知识和贯通南北方言的有利条件,列席译场,常常为之沟通,完成译业。第二,从事著述。先后撰有《十地经论疏》,《玄宗论》、《大乘律义章》等书。注解 《华严》、《涅槃》等经。还造有 《四分律疏》,删定了 《羯磨戒本》。可惜,上述付梓之作现存的只有《华严经义记》。是记原本四卷,今唯存卷第一之中段,释光明觉品初章。(现收入《大正藏》第八十五卷),其余都已亡佚了。第三,开创了地论师南道派。勒那摩提初译《十地经论》后,由于在传播过程中的师承不同,故对该经的理解也存在分歧。因此,依地划分成两派,南派以惠光为代表,北派以道宠为代表。惠光不为时尚左右,始终坚持奉行原经主张,即“是说阿黎耶识即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亦即真如,法性,而为一切法缘起的本源”。经他坚持弘扬,遂使南道派名德辈出,独盛一时。惠光本人也因此被看作是地论师南道派的开创者。第四,是四分律宗的开祖。自北魏道复律师作科文式的《律疏》四卷后,研习律经门径顿开。惠光得助律家口传身授,作《四分律疏》一百二十纸,删定《羯磨戒本》,遂使 《四分律》 日益张大。他开讲律宗,每次常有僧众千人听讲,后世公认他是四分律的开山。弟子道云、道晖、洪理、昙隐,三传至道宣,律宗正式建立。惠光师承佛陀扇多和勒那摩提,尊师重道,研习律宗建树尤为突出。现存 《华严经义记》一卷,“多论文所略者,是知光师乃缀述所闻以补记耳。理尚高华,文存风骨。所存不过七百余言,亦足以为万载宗辖矣。”(大正新修大藏经本《华严经义记》,载《续四库全书提要》第1879页)。该经最常见版本是 《大正藏》等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1:47 立即阅读 -
华严经疏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2.75万字+
最近更新:华严经疏
全一卷。作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本书为新译八十华严之注释书,然非八十华严全本之注释,以其间有跳漏者,故推测本书或系由残缺之片断整理而成者。
更新时间:2023-02-16 11:48 立即阅读 -
金刚般若义记
作者:佚名 分类:佛教类 状态:已完结 总字数:0.55万字+
最近更新:金刚般若义记一卷上
佛典注疏。作者与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所疏为北魏菩提流支译《金刚经》,但仅存卷首证信序。序谓:所有教典可分为大乘满字法门与小乘半字法门,《金刚经》乃大乘满字所摄。在科分方面,本书反对采用传统的序、正、流通三分法,而采用十二分法:序分、护念护嘱分、住分、如实修行分、如来非有为相分、信者分、校量分、显性分、利益分、断疑分、不住道分、流通分。据吉藏《金刚般若疏》,此十二分法“盛行北地,世代相承,多历年序,而禀学之徒莫不承信”。由此可知,本书当属北方系统。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更新时间:2023-02-16 11:58 立即阅读